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考拉不渴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瞬刻(231-235)

考拉不渴
·
·
本集瞬刻五則:綱常、恨水、陣形、偶像、注視

231 綱常

從小就被告知三綱五常是儒家倫理基礎——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愛之仁,正之義,君之禮,哲思智,情同信。

但從沒一個老師仔細講過這些道理,只是要求記住。

其實三綱不應該這樣濃縮,而應該濃縮為「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此為人倫之綱要。

從沒一個老師告訴學生這幾句話的完整版本: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

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

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

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

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這哪裡是三綱?明明是四綱。國為民綱比其他三綱更重要。

五常一般濃縮為:仁、義、禮、智、信。

東漢時期馬融首次把「綱」和「常」合在一起提出「三綱五常」,這才造成了後世對孔孟思想的曲解。依照孔孟的思想,是絕對不會提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種暴力哲學。

孔子提倡的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孟子提倡的是——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那麼,到底是哪個混蛋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呢?

朱元璋因為害怕孟子的民本思想,就下令把亞聖趕出孔廟。我猜從那以後,儒家思想就正式開始被大規模地曲解了——奉旨曲解。

232 恨水

民國禮拜六派「四大說部」(四大小說):徐枕亞《玉梨魂》、李涵秋《廣陵潮》、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和張恨水《啼笑因緣》。

我最愛《啼笑姻緣》,讀過好幾遍,順藤摸瓜幾乎讀了張恨水全集。才子是才子啊,只是對現實的判斷還是慢了一拍。也不怪他,1948-49年間,中國文人學者的知識也許不相上下,見識分成兩派,一派天真,一派現實。前者大多抱著投機僥倖的心思死於非命,後者聽從胡適先生的意見去了台灣。

今讀胡平《禪機:1957苦難的祭壇》一書,提到了張恨水,說「張恨水筆下雖沈溺於才子佳人的恩怨,痴男曠女的纏綿,人卻也機警得像是在一條無形的戰線上乾了幾十年的老公按。在一次新聞界座談會上,吳冷西點名讓他發言,張恨水說“我沒有意見,我沒有意見。”口氣極為真誠、謙恭,臉上笑紋的輻射也恰到好處。」

反右風暴來臨之前張恨水還是比大多數天真的文人提前嗅到了陰謀和陷阱的味道,常年研究市井百態和俗人心理的小說家還是比一根筋的大知識分子精明。

1967年2月15日,張恨水突發腦溢血在北京病逝,得年72歲。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這樣的結局算是萬幸,相當於壽終正寢了。

作為國民政府抗戰勝利勳章得主(僅一千多人)之一的張恨水何以當年會選擇留下,並且又在一片「陽謀」的鼓譟聲中早早聞到了陰謀的味道呢?實在難解。

也許早在他選定恨水這個筆名時就已看透了世間這張網中的機關,人世這張網乃是殺人不見血的羅網。

相見歡(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233 陣形

連續旁觀廣場舞數日,陣形統計如下:

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天地三才陣,四門鬥底陣,五虎群羊陣,六丁六甲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九字連環陣,十面埋伏陣......

呃,不對啊,這是中國古代兵法里的十大陣形。今日廣場舞大媽,巾幗不讓鬚眉,威風不減當年,擾民渾然不覺,群魔亂舞達旦。

234 偶像

費玉清是個傳奇人物,近十幾年在大陸尤其火,特別在上海,是滬上老太群體的第一偶像。

費玉清是他的藝名,本名叫張彥亭,1955年7月17日生人。

張大春說,「費」字放在姓氏里正確的讀音是「碧」,不再讀費,但這一點似乎沒人知道也沒人遵守,連本尊都自稱費玉清,而不是碧玉清。

但你看這個藝名就知道只有當費讀作「碧」才有意義,碧玉,清。這個藝名起得好,可惜「費」字沒有讀對,費玉清這個名字就沒什麼意義了。

1981年,費玉清與日本演員安井千惠訂婚,後來因不願接受女方家長的條件而作罷,此後再沒戀愛,獨身至今。

這樣的一生,這樣的愛情觀,真的應該叫碧玉清,而不是費玉清。

235 注視

大概是看我經常戴著耳塞,也經常聽我打字,辦公室一個同事最近總借機走到我身後不遠處窺探我的屏幕。所幸我有防窺屏,估計她看不到我在做什麼。

人的目光是有重量或者熱量的,你注視一個人,那人往往就能感覺到。這個現象每個人都體會過。也許不是目光的熱量,只是我們的眼角比較開闊,余光比較多吧。

Staring at people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英美家長都這樣教育小孩,這一點好像中國家長很少強調,至少我從小到大沒有聽到我的父母或父輩這樣警告過。

有時候打量一個人其實無須stare,也不要多長時間。大多數人,兩馬一錯凳,一照面,上下看上兩三眼就基本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了。現在的人都淺薄,不值得注視。

【完】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