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軼君:英國後院鬧獨立
英國凱特王妃大婚前,父母第一次覲見女王。聊天中,凱特父母提到剛在海邊買了一處花園。
「哦,我也有一個能看見海的花園,」女王說,「叫蘇格蘭」。
蘇格蘭與英格蘭隔海相望,風光秀美古樸,為英國人鍾愛。可歷史上,蘇格蘭是個他鄉,並非故鄉。
13世紀前,蘇格蘭自成一統,國王世襲朝代延續,語言、文化融合北歐與安格魯-薩克森元素,不同於英格蘭。二格蘭的邊界也從不平靜,13世紀英王吞併蘇格蘭。
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逆襲,以伊麗莎白一世遠親身份,受擁成為英格蘭王,開啟了蘇格蘭英格蘭共事一主的局面。直到克倫威爾議會革命,再次撕裂兩島。
文化淵源不同,長期戰爭歷史,輕易召喚蘇格蘭人的獨立情結。不奇怪,民族主義在蘇格蘭,是一張容易打響的政治牌。
1707年蘇格蘭簽下條約,加入英格蘭領導的「聯合王國」。1707年是什麼光景?
日不落帝國全面擴張,殖民地遍佈全球。誰都不願跟錢過不去,合併之後,蘇格蘭畜牧和紡織產品,免稅銷售到英格蘭及所有殖民地。所以,自加入那一刻,蘇格蘭就在問:「有沒有好處?」
「方便婚姻」持續一百多年,大不列顛諸王國共享繁榮。正當人們相信,英格蘭蘇格蘭不分你我,裂痕出現了。
兩次世界大戰,英國贏得慘烈,經濟受損,社會福利銳減。這種情況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走入低谷。偏偏這個時候,蘇格蘭發現了石油。1972年蘇格蘭民族黨喊出口號:「這是蘇格蘭的油!」當時民族黨還只是個不入流的小黨。
事實證明,每當英國經濟衰退,底層福利動搖,蘇格蘭獨立主義者便發出嘹亮的呼喊。
1990年代,戴卓爾夫人推行保守政策,在蘇格蘭首先嘗試「人頭稅」,削減低收入人群社保,激起蘇格蘭礦工強烈不滿。哥格拉斯絕食遊行,應者如雲,1997年蘇格蘭通過公投爭取到自己的議會。民族情感又高漲了一回。眼下,又是一輪經濟危機加英國保守黨(聯合政府)執政。偏巧,蘇格蘭民族黨2011年第一次在議會獨大——終於可以把「一切歸罪於倫敦」付諸政治操作,獨立成了解決所有問題的終極選項。
蘇格蘭人的情緒被鼓動起來,但未必狂熱。與當地人交談,大部分表示「還沒決定」,因為目前接收到的信息來自各政黨,不夠客觀。獨立的前景、可能的後果,都還如同蘇格蘭的天氣,迷霧裏看花。
「不要迷信民意測驗,」蘇格蘭大學學生格林說。他見過「不支持獨立」佔上風的調查結果,也看過相反的報告。目前還沒有清晰的光譜,歸納哪一類人傾向於獨立或不獨立。唯一「靠譜」的分析,是55歲以下人群中,男人比女人更熱衷獨立——「女人顧慮多,男人說干就干」。
出生在哥拉各斯的斯特恩,獨立意志堅定。哥拉各斯低收入階層佔主導,更容易接受獨立前景誘惑。父輩是波蘭移民,斯特恩還有一層「脫英入歐」情結。他認為,蘇格蘭人對獨立的不確定思慮過多,實際上過渡期足夠長,不會陷入政治財政真空。
愛丁堡導遊科林,故作深沉:「我是公務員,不能評論政治——不過,聽好了,我是個monarchist(王室擁護者),這下你明白了吧?」
出於傳統延續,出於對金融體系驟變的恐慌,蘇格蘭民族黨提出,離開英國卻保留女王和英鎊——那還叫獨立嗎?不少蘇格蘭人問。跟民族黨博弈的英國卡梅倫政府抓住這一點,強調公投只能回答「是」與「否」,要走就走得乾淨,別想再沾英格蘭的好處。
也有人意識到,北海石油還剩下15-20年的開採期,「像挪威一樣富有」的時機早已流逝。
綠黨資深黨員羅賓·哈珀撰文指出,民族黨六百多頁的白皮書,其中提到的社會問題現在就可以由蘇格蘭議會奮起解決,「獨立」不過是政治誘餌,蠱惑選民更加熱愛蘇格蘭民族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