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初創小店寫一封自薦信
在還未創辦 Slowly 之前,天真地覺得所有 app 只有兩類,一類是如 Google Facebook Twitter 的獨角獸,她們就像擁有無限資源且總是遙不可及(例如連客服電郵都常常找不到);另一類是已經找到或正在尋找投資者的,然後擁有一些足以在短期內急速擴張的資源,再嘗試擠身成為第一類的公司或者被她們收購云云。
到現在我當然知道還有第三四五六七類,這些可能在普羅大眾間未如獨角獸般起眼,但仍有許多在全球市場上已經獨當一面的,公司規模上幾百甚至千人也多不勝數;亦有許多還在拼命努力中,特別是一些自資經營的,它們的收益可能只足以支持開發者自己或一個小團隊去營運。我暫且稱呼他們為「初創小店」,因為「小店」給我的印象是吸金能力還沒有很高,但往往是人情味滿滿而且個性十足。
我們也是其中一家小店
小店可以只是一個過程,不一定是終點。而這個過程通常也意昧著創辦團隊要一人分飾多角,這樣的情境也不難猜測:某程度上她們都渴望著出現各樣的機遇、協助。
就以 Slowly 為例,現在支持 25 種不同的界面語言,背後其實一共由百多位志願者合力建成。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在這幾年還收過種種不同的自薦信,感恩有很多都實行了,當然也有部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採納。這些突如其來的自薦信除了令我為之雀躍,有時候還會將一些本來還沒打算做、甚至想也沒想過的工作調上前頭來優先執行、實驗。說實的要不是有他們的出現,在有限資源的前題下依常理按序分配,相信到現在還不會支持超過 5 種語言。
這實在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自薦的可能單純喜歡,也有專業的或是還在求學的,這也可以是為履歷填滿的好機會?為自己提供條件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也可能透過這樣的協助結識到行業裡的人才。小店也未必能事事招聘人手,所以才需要老闆自己動手做,這時有你在轉角出現可真是人間有情的感覺。結果自然各取所需,兩邊也能得到想要的。
記得以前在設計工作室的時候,每年到了暑假都會收到好幾份來自世界各地的電郵希望當暑期實習生。可能是文化差異,也可能是我們教育裡面缺乏了某種要素,到目前為止都只有收過來自外國的自薦信,偶爾會有華人但都是正於外國接受教育的(嗯,好像是這樣子)。
至於那封自薦信
雖然不算得上是非常多的經驗,但以收信人的角度還是有幾點可以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
- 別氣餒別怕被拒絕,實在是有很多原因未必能夠一一回覆
- 除了(盡量簡短地)介紹自己,可以更實際地提出自己能夠提供甚麼協助
- 最好提出一件你能夠獨力完成的事 ,對方需要提供越少支援越能加速成事
- 也可以談談為甚麼選擇這家公司自薦(可以花點時間做做資料搜集,有收過一些連名字也寫錯的… )
- 這個很有效:在對方還未答應之前就已經完成了一部分隨信附上 (當然你也別介意最終沒被採用)
- 找一家小店
從用家的角度,有時可能很難分辨一個 app 背後的規模,但我相信總能透過一些細節辨別出來。例如一般可能不會花很多錢在廣告上?或是沒太多資源去處理 app 以外的事情(例如社交媒體 😅 )。要聯絡到這些小店的創辦人或決策人,往往比你想像中來的容易呢。
現在我們確實身處於機遇處處的年代,假如你身邊有隱世高手只欠一個機會,快把這文章轉發給他吧!
也希望你下一次有閒餘或想要找 Side Hustle 的時候,考慮挑一家你喜歡的小店寫一封自薦信,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