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R「無條件基本讀者」計畫:購買 2024 年出版的全部香港書籍
2024 年來了,祝大家新年平安,身體健康。新一年的第一期週報,當然是談年度計畫吧,不過以我拖泥帶水的個性,躊躇滿志地列出大計後,年底多半是跳票收場,我想,擇日不如撞日,倒不如馬上行動吧。
在此公布,Universal Basic Reader「無條件基本讀者」計畫即日啓動,簡稱 UBR,大可唸成「Uber」。
UBR:Universal Basic Reader
簡單來說,UBR 計畫目標是購買「全部」2024 年出版的「香港書籍」各一本。計畫會每月透過一家獨立書店,購入全部當月出版的香港紙本書,所有合作書店及書單均會公開,有意支持計畫的大眾可到相應書店購買名單上的書,把書留下來送給 UBR 計畫,次月底,沒有人購買的書我會以個人身分買入並贈予 UBR 計畫。換言之,計畫是嘗試集合群眾的力量,購買一整套 2024 年的香港書籍,無論公眾的參與度如何,最終由我保底。
雖然幾句就解釋了 UBR 計畫,但應該產生了很多黑人問號吧。以下我會嘗試猜想大家心中的疑問,自問自答,不過在那之前,先解釋一定會問及的,何謂「香港書籍」,何謂「全部」。兩個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能釐清「香港書籍」的邊界,「全部」也就清楚了。
首先,這裡的「書籍」,指的是紙本書,而所謂「香港」,是指在香港申請 ISBN 或由香港作者所著,或雖然兩者都不是,但題材關於香港,比如說,香港作者在台灣出版的書籍,也是計畫涵蓋的範疇。不過,如果把香港書籍定義得太闊,我肯定破產不特以,單考慮計畫本身,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必須收窄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範疇。在能說清楚之前,先以一些例子排除我心目中不屬於「香港書籍」的類型吧:流年運程之類不算;旅遊飲食休閒的多數不算但偶有例外,比如去年的《好好吃飯》;雜誌大多不算,但比如《迴響》、《埔Journ》和《Breakazine》等則例外;教科書一般不算,不排除有例外;三中商的書,不好說。
我知道以上說法很主觀,遠遠不夠清楚,而是否該劫貧濟富包含三中商的書籍,也很難拿捏。事實上,要以類型和性質客觀定義「香港書籍」根本不可能,於是我換個方法,從實際操作層面入手,把「香港書籍」簡單定義為「獨立書店會進貨售賣,帶有香港元素的書籍」,而且,因為 UBR 計畫本來就是透過幾家獨立書店買書,只需要依賴分散而專業的判斷,由合作書店選書就可。不過,我跟合作書店表達過,不妨把書單的涵蓋面定得寬鬆一點,「寧枉勿縱」。
基於以上邏輯,以 2023 年的數據為參考,全年的香港書籍約 350 本,總價約 55,000 港元。這個估算,加上沒有公眾會「踴躍捐書」這個悲觀但務實的假設,我要獨力購買全部 2024 年的香港書籍,雖然吃力,但勉強啃得下,遂縱容自己的衝動,即時行動。
UBR 計畫常見問題
計畫所購買的書籍會掃瞄成電子檔麼?
不會。
UBR 計畫跟去中央圖書館掃瞄昔日被消失的下架書報是兩個獨立的行動,除了均由我發起,並無關聯。
為甚麼稱為「無條件基本讀者」計畫?
相當明顯,是借用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的概念。
UBI 為每位公民無條件提供一份基本收入,同理,UBR 希望在當下嚴峻的社會環境和營商生態,給予每位「出版公民」最基本的支持,這份微薄的收入絕不足以支撐生活,但同時是精神上,內容保育上的支持。
UBR 計畫有甚麼宗旨?
一、支持香港出版業,包括獨立書店、出版社及作者等。
二、保存香港書籍,保育香港文化。
時下流行 KPI,UBR 計畫有甚麼具體目標?
「以結果為目標」,做出甚麼結果,就會反過來說那是目標,所以計畫絕對會達標。
一、完整買入一套 2024 年出版的香港書籍,並妥善存放,預計 300-400 本,耗資 50,000-80,000 港元。計畫的完整書目、涉及成本和其他數據,將會全部公開,供公眾參考。
二、提供讓大眾捐贈書籍的方法,並且不用公開身分,無需洩露任何私隱。預計公眾捐書的比例將會非常低,尤其是在找到方法把這批書籍公開借閱之前。
三、設計出分散式採購書籍的模式,並持續微調至運作暢順。分散的實踐是指:1. 由多個組織選書;2. 惠及多家書店、分銷商和出版社。至於資金來源和存放方式等,初期會比較中心化,先由我承擔。
每本書只購買一本,怎可能撐得起香港出版業?
如果你也買一本,那本書就不是只因 UBR 計畫賣出一本了。我不打算搬「因為堅持才見到希望」出來,任何公民行動都是杯水車薪的,我只知道能做多少是多少,做比不做好一丁點。有甚麼方法可以更進一步幫助香港出版業,期待你的意見。
如果你認為出版業長貧難顧,或者根本不值得支持,我尊重你的判斷,你很可能是對的,那請不用關注 UBR 計畫,把精力和資源投放在更有價值的行動就好。
合作書店都有哪些?
預計會跟不超過 9 家獨立書店合作,初步包括留下書舍、北角森記及台灣飛地書店,一月的合作書店及書單將於第三週公布。
計畫開展後,將陸續邀請其他香港的獨立書店加入計畫。
只買入公共圖書館的下架書不就好了?
首先,「好消息」是我不認為 2024 年出版的書籍還會持續被公共圖書館下架,政權不希望人民讀的書根本不會上架,又何來下架。
其次,要等一段時間觀察公共圖書館會否上架才決定是否購入過於被動,況且,上了架的書往後還是隨時被無故下架,一直被政權的「選書方針」牽著鼻子走不是辦法。
計畫會在 2025 年持續下去麼?
言之尚早,先試行一年收集數據,調整細節,能證明可行性再說。
我一向主張「minimum viable action」最小步履行動,不會計畫得太遠,即使很多細節還沒落實,只要抓住核心,就會盡快在小範圍開始,再慢慢摸索和調整。能持續運作最好,但如果被證明不可行,不會羞於放棄,失敗實屬正常,不可能期望每個行動都成功。
會回頭去買 2023 年或以前的香港書籍麼?
暫時不會。
如果計畫在 2024 年運作暢順,而比特幣又持續做好,說不定可以回頭去購買以往的書籍,所以大家又多一個理由關注比特幣的價格了。嗯,零政府資助的我能推行 UBR 計畫,是托比特幣、$MEME 和其他密碼貨幣的鴻福。
買回來的幾百本書怎樣存放,會否提供借閱?
書籍會先存於迷你倉,暫時不提供借閱。對了,所以計畫除了買書、物流,還有存倉的成本。
大約半年後,會探討其他可能性,包括把書籍運送到海外存放,交托予其他組織,舉辦流動書展等都會考慮。
我可以怎樣參與?
假如你認為計畫值得支持,可以到合作書店購買一本或以上當月的選書送給 UBR 計畫。當然,也可以自己多買一本。
假如你經營獨立書店,有意成為合作書店之一,請聯繫我。
假如你是獨立作者或出版社,而 UBR 計畫合作書店不知道你當月出版的新書,請聯繫書店。
假如你認同 UBR 計畫,又有點餘裕,可以騰出數萬港元,直接把計畫翻倍,我可以代為執行。
為甚麼選擇紙本書而不是電子書?
這也是我拷問自己的問題,吊詭得很,明明我本人並不執著紙本,多數買電子書,甚至認為很多書只提供電子版就好,更理想的是使用 NFT 書模式出版,偏偏我居然發起 UBR 計畫,並選擇採購紙本。
選擇紙本書,主要是考慮到現時的電子書生態非常不理想,不但市場被少數平台壟斷,書店無從參與,文本也因被上鎖而沒法流通,讀者被困在封閉花園,付費只是租書而無法真正擁有。透過飛地出版社、Liker Land 電子書店等參與,我一直在實踐和摸索諸如「NFT 書 + 小量紙本書」模式的分散式出版,然而,分散式出版即使能成為新的典範,估計也還需要 5 年甚至更久。在那之前,對於面臨困境的傳統出版,我希望略盡綿力。
由即日起至 2024.01.31,以年費 60 鎂訂閱《區塊鏈社會學》週報,附送 20 鎂的《Game 以載道》NFT + 紙本書,全球包郵。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