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迷信和音乐上的种族隔离——关于 "American Top 40" 的一期播客和一篇文章

Des戴司
·
·
IPFS
就像黑人的声音在美国历史上被忽略一样,美国流行乐的历史,交缠着黑人文化被排挤在主流之外的抗争中。

《纽约时报》制作的流行文化播客节目Still Processing 最近开始了新的一季,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讨论种族与文化的黑人主播节目。最新的一集的主题是关于 American Top 40 的,嘉宾是耶鲁大学教授 Daphne A. Brooks,研究课题包括非裔美国,女性,性别与性学,音乐。

这一期播客 “We're Never Going to Get That Top 40 Out of Us” 强烈推荐大家一听,这其中讨论到的关于种族歧视和权力作用如何影响音乐和人的文化生活,让我联想起之前读过的 The Outline一篇相关文章,”The very white ways of the top 40” 印象也是十分深刻。本期 newsletter 主要就是记录一下播客和文章中的内容和我的思考。

播客主持人 Wesley 首先提到了他自己对“标准”(canon)的一种着迷,比如各种音乐榜单,奥斯卡,Rolling Stone 评选的史上500最佳专辑。这种看似权威的意见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有效的,哪怕我们不会完全盲目信任他们,canon 本身也是一个可以激发太多讨论的话题,人们不仅会追随榜单和标准,也会对比自己的喜好产生关于标准是否合理的辩论。然而大部分情况下,由于标准制定方的权威地位,我们还是会倾向于认可标准,将它看成是一种专业的重要参照。

接着 Wesley 和嘉宾 Daphne 就提到了他们小时候对 American Top 40 的崇拜,每周守着收音机关注榜单上的首位热单,保持记录,并且由于他们都是黑人,所以当黑人艺术家出现在榜单时,就会不可抑制地兴奋。而让他们开始对 top 40 产生质疑的转折,都是自己喜爱的并且影响力非常大的黑人艺术家并没有成为 top 1,而是被白人音乐人抢了头位。Daphne 举的例子,是 1979 年 Sister Sledge 的"We Are Family" 输给了 Blondie 的"Heart of Glass",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无法验证这两首歌到底谁的影响力更大,不过这两首歌在我看来都是杰作。

那么谁值得 top 1,理论上来讲,肯定是销量和播放量的数据决定的。但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并不完全是事实的证据。造成这个事实的背后,还有更复杂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就像黑人的声音在美国历史上被忽略一样,美国流行乐的历史,交缠着黑人文化被排挤在主流之外的抗争中。

首先我补充一下 AT40 的背景和排行运作方式,它是美国第一大联合广播节目,在全美范围的 iHeartRadio 前 40 名电台播出,24/7 播放前40位热门歌曲,每周统计一次榜单,目前的主持人是 Ryan Seacrest. 跟 Billboard 公告牌的地位一样,AT40 是当下流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决定了你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音乐有哪些,也能影响音乐产业的发展。不过与 Billboard 和其他类似的数据统计榜单不同的是,AT40 的数据并不完全来自于音乐消费的事实。

即使自1970年 AT40 开播以来,它的数据来源和考量标准经历了很多更迭,但直到现在,top 40 的筛选仍然不是透明的。其实从它的运作流程来看,就会发现其中不合理的漏洞:top 40 的电台播放的热门歌曲决定了top 40 热单,因为这top 40 热单的播放量又被尼尔森数据统计成为了 Billboard 热门榜单,Billboard 热单接着又在影响着 top 40 的电台。这样一个闭环就形成了 self referential 的矛盾情况,导致你在主流环境中听到的热单永远都是差不多的,并且总会持续下去,直到下一个背后有大公司支持的音乐出现,或者—— AT40 的决策者想要播放什么音乐。

而影响在 AT40 播放什么音乐的因素,文化上的种族隔离是毫无争议的主要原因。"The very white ways of the top 40" 这篇文章中就列举了很有代表性的历史榜单数据,你会发现,以销量、下载量、流播量为主要数据支撑的 Billboard Hot 100上,黑人艺术家占比总是很高,而 AT40 榜单上,黑人艺术家占比往往仅有前者的一半,它榜单上经常出现的音乐,除了流行度,影响力公认非常大的pop music,摇滚乐、 EDM 和乡村也是榜单常客(通常意义上白人更喜欢的音乐类型),虽然你有时候觉得,它们并不真的是当下的 pop  music.

再说回到让播客嘉宾 Daphne 小时候沮丧的那个时刻,“We Are Family“ 输给了“Heart of Glass”,为什么它绝不仅仅是销量数据导致的原因,因为在 1979 年,disco 音乐正在被白人男性主导的社会赶尽杀绝。7月12日,芝加哥Comiskey Park,白袜队正在对阵底特律老虎,一群愤怒的白人男性冲到球场大喊“Disco sucks!" 并且当众销毁了一个装着数千张disco唱片的箱子。这场暴动的指使者是一个24岁的DJ,他把这个行为称作 “Disco Demolition Night”. 创作者和受众群体以黑人女性和黑人酷儿为主的 disco 音乐在80s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不必多说,但它在初始阶段遭受到的歧视和压迫却逐渐被历史遗忘。可是被 disco 音乐影响的人没有消失,这个文化场景中大多是性感美丽的黑人女性,勇敢做自己的黑人酷儿,他们为文化和自己的社群注入了活力,但结果却并不被看到和认可。黑人艺术家和黑人受众不仅是在 disco 年代才受到了冷落,整个 AT40 的历史都是对少数群体的刻意排除,即使少数群体完全可以产生跟主流抗衡的影响力和消费力。

所以榜单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可以代表什么呢?权力作用下的“权威”和专业公正毫无关系。numbers dont lie,但数据里可从来都不包含对黑人的认可,而造成数据的事实,背后仍然是我们说了无数遍的,基于种族的仇恨和偏见。播客里 Daphne 引用了历史学家  Jennifer Morgan 在 “Reckoning With Slavery”中写的,“normative processes of violence are embedded in numerical evid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mography and other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population.And in the ways men and women (Daphne 补充:by this she means men and women who were captured and trafficked in the slave trade)were reduced to monetary or commercial value.” (在人口学和其他人口定量方法的发展中,暴力的规范过程根植于数字证据里,而在奴隶贸易中被俘虏贩卖的男人和女人中,被降低为货币或商业价值。)

 我经常说,音乐是分黑白的,但并不是音乐本身有种族之分,而是种族与文化一直在影响音乐的发展,并且长久以来被刻意忽略的事实就是:音乐产业的机构和企业,自流行音乐发展的开端就在以各种方式阻碍黑人音乐,并不断地从黑人文化中窃取剥削。音乐上的种族隔离并不是无中生有,它早已通过规范和准则制定变得合理化。而黑人,从来都不是主动促成这种局面的那一方。


订阅我的newsletter:https://tinyletter.com/sonicelsa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