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心理的顯現-掙脫厭世世代的枷鎖
近一週,台灣面臨疫情的重大考驗,全國提升至三級警戒;全台進行遠距上課,蔡總統也呼籲民眾沒事不要出門,出門必須戴口罩。梅雨季遲遲不來,各地區開始限水,台中地區進行「供五停二」的措施。台電這幾天又出包,全台分區停電。疫情伴隨著限水又停電拔山倒樹而來,平凡的生活頓時亂了步調,周遭的人盡是一片哀號……。
「這到底什麼生活?」「是不是要世界末日啦?」網路上瘋傳著確診個案的數量和足跡,分享著缺水又停電的生活,無奈的情緒似乎只能從網路發洩。末日心理逐漸在生活圈發酵。我曾經被問過:「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把它過完?」我思索了一番,也沒得出什麼結論:「就把它當平凡的一天去過吧!」後來我去問別人,聽到很多荒腔走板的回答:「睡覺睡一整天吧,反正明天就要死了」、「打LOL打到死啊,我在遊戲裡就死過好幾次了」,還有很多更極端和政治不正確的回答。
「末日實際上是人價值觀的一面鏡子,他能剝掉平日人們的偽裝,直指人們心底的需要。」生命的最後一天,是人們最脆弱的時刻:不是白天光鮮亮麗之下的陰暗面,也不是晚上時躲在被子裡偷哭的那種脆弱;而是心靈上的空虛和不滿足。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有好多事沒完成,留下很多遺憾,開始後悔平時不努力;現在卻也不能改變什麼,只能繼續糜爛。這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吧?
表面上「停課不停學」說得好聽,實際上多數學生也是比平常還混吧。至少我周圍的人很多是這樣,包括我。好幾年前在FB上流行的「第一印象」、「Top3」這類型社群互動又再度浮上檯面,進佔我的生活圈。可知防疫期間是多麼的無聊和空虛。這段時間或許更能顯現生活過得充實的人與普羅大眾之間的差別吧?他們知道如何運用時間唸書,有更多時間培養興趣、充實自我,比起學校生活,他們獲得了更多自由和時間掌控權,應該是格外開心和不想回學校上課。
當大家都在哀號跟感嘆生活的不如意時,總有些人能反其道而行,活出自己的色彩。生活的一大重心突然消失了,又要怎麼彌補那個缺口?這個時代的人們沒有上一輩經濟起飛的順風車,滿滿的厭世氣息在疫情之際更是表露無遺。在艱困之時遏止內心空虛感的擴散,發現充實自己的方法,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應該是比散佈恐慌言論或末日心理更具有實質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