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片單日記*43

chaoshorizon
·
·
IPFS
·
把每天連載在FB的觀影後記整理成一篇方便未來翻閱。回頭看才發現自己越寫越長...

前幾年金馬紀錄的圖文並茂模式就這個片量來說有點太長了,所以這篇就不另外放顯圖,只列出片單官網連結。要看 2024 所有片單,可以下載 TIDF 官網影展手冊,要看選影標準,可以去策展人林木材或TIDF官方FB牆上用 #tidf2024 看所有邪惡的必必必推片系列(今年連載到32回)。也有網友列出Letterbox所有能搜尋到的2024 TIDF片單供大家查閱。

--

Day1

#煙硝下的助產士:講跨種族宗教女性情誼很不錯,若開邦空照人間仙境,片尾看到有 Women Make Movies 贊助,剛好也看到前幾天她們在宣傳TIDF另一部巴勒斯坦片 #告別提比利亞

#我最可憎的敵人:我滿討厭的中間一度快睡著,因為男導很偽善,我對女主角對男導高度性化的暴力感到很不適,這份不適來自時空的錯置,也來自性別角色的錯置,女對男是不可能重現男對女雙重殖民的壓迫,因女沒戴頭巾就虐待殺害的極端男權對女精神與身體的暴力。

#阿根廷正義審判:體感前半大概睡了40min,映後聽到剪接師千辛萬苦從挪威?瑞典?方保存的VHS找出530hrs影音內容剪輯覺得實在太恐怖,很好奇阿根廷是如何挑選這些戰犯包括律師共22名規劃這場劃時代的審判。剪接一直都有給辯方足夠多的畫面不停放送他們的狡辯,也呼應映後所說,導演想拍這部片的起心動念:阿根廷極右派興起否認過去大屠殺的嚴重性,他感覺歷史正在被遺忘。連阿根廷曾經有過示範等級審判都可以迎來極右派崛起的歷史修正主義,台灣人過分同理加害者的精神狀態和政治倒退嚕,似乎也不無辜。

京站影城廁所還是跟兩年前一樣惡夢。

Day2

#逃離前夕的地下日記:除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間的矛盾和捕抓到哈拉巴赫地區失去國土老弱居民撤離時燒毀家園不讓亞塞拜然得利之外,資訊量過少

#目中的流動:老實說如果不是跟蜻蜓飛過的歲月綑綁播映,應該是不太值得看的一部片

#蜻蜓飛過的歲月:想到宜蘭人文中學體制外中學生拍的《學習的理由》。考大學真的很痛苦,導演跟我一樣想念人類學申請失利,但比我有行動力的是在高三時為了反抗體制開始拍片,我當時反抗的方式是畫漫畫就是,如果台灣像日韓一樣學制,我應該就強制重考了。她如果當時去唸人類學,或許也就沒這部片了吧。整天想自殺躁鬱,好像看見自己的大學生活,父母也是知錯能改的典範,我倒是因為沒有可以毅然決然斷絕一切往來。能在全女環境成長探索自我,和朋友有真誠的對話,雖然無法解決自己的痛苦,真的很好

#喧嘩的眾聲:睡死待補

#民主待更新:導演對政治諷刺劇喜劇點節拍抓得很準,2022年北影看 #服刑母親 時沒想到導演這麼幽默。

#絲絨恐怖份子:太男了有點看不下去,尤其第三段導演或許覺得是個好主意,但少女與老年男的組合,我滿腦子都是老男對少女沒有情愫卻把她當性發洩的對象使用,團隊沒有人覺得危險ㄇ?

#小鎮里奇蘭:非常真誠擔負起生命責任重量的電影,合唱團在原子彈博物館內唱出「我們被逐出伊甸園,成為了死亡」,像刀一樣銳利戳進心裡。凌晨吃了藥還是難睡,做了因為害死阿嬤倒地痛哭的夢。無論在兩年前或現在,阿嬤或者是他,即使是不會痊癒的傷,現實的我好像都已經做不到了。木材必必必在此。

Day3

#永遠:除了心愛的家人,法國、伊朗、亞美尼亞人對文學藝術音樂發自內心還會來心儀藝術家墓前獻花澆水的愛,身為沒什麼文化羈絆的台灣人很難理解。墓地最為平靜掩蓋了死亡,印象最深刻是年輕時討厭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35時因前女友是普迷重拾書本想證明追是爛作,卻一頭栽進被他稱為印象派的追,甚至因為遍尋不著追的圖像版便自己創作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版,重現他在文字中看見畫面的漫畫家。哀,要有圖像小說的文化,首先還得要先有閱讀文學的人口啊。藝術與愛超越了個人成為永恆,而被記憶的大多是男,被忘懷成為廢墟的是女,去掃墓的大多也是女,我的解讀是:男比女生命更短暫,更不相信此生與愛,所以他們一邊追求射精,也一面追求藝術的永恆,但女皆能愛之。希望更多女能得到更多女的愛。影評人藏書閣趙鐸紀錄在此。

#無神之地:比 #我最可憎的敵人 好看也較有內容,主要是主角們重現關押場景充滿細節和求生應對舉措,他們都有想向世界的觀眾傳達伊朗神權統治下真正的感官經驗,但導演的拍片倫理真的很有問題,不斷以感官引發受害者創傷還一臉無辜,就算在當下重現到一半喊停,也違背了他們克服創傷就是為了讓世人得知真相的意願。另外導演一直想把片子呈現給刑求人員看讓他們客觀自省的想法也非常幼稚,就算導演是在釣魚,最後一位不斷在三步大小隔離房來回踱步以思考抵抗牆壁擠壓、維持理智的知識份子直接打臉導演,說在他們的立場他們才是正義的,你才是顛覆國家的壞人,我也在想相對於導演這種粗糙的手法,要呈現這些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充滿自省與人文關懷的前政治犯最真誠的內心,到底用什麼方式會比較好呢。最後一個人物與導演辯證最為精彩,但精神不支大概每十秒就睡著一次,很可惜吸收到的是低資訊量的版本。

#一部電影的筆記:以比利時工程師在19世紀末奉命前往智利協助建設的手記作為藍本,聘雇演員時而穿著古裝騎馬演出台詞,時而穿時裝對著讀本唸出台詞或劇組人員通勤畫面,時而穿插被滅村土地全被奪的三四代原住民訪談記憶,以男主角剛進入「步道似乎是綠幕破了一個洞」鬱鬱蔥蔥的原始林,在自己協助開發鐵道殖民建設十年下,回程只剩跟南美中部一樣被嚴重破壞稀稀落落的樹林,男主角也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返回比利時。其實重演和演員紀錄畫面穿插很有意思,會想到應該是2016 TIDF塔西米克重現麥哲倫來到菲律賓的《返鄉包裹#1過度發展的回憶》(歐當時我好討厭這部片也睡死,沒想到之後會愛上塔西米克),也會想到去年金馬講智利這段血腥史的 #血色之路(正好血色之路最後一個鏡頭是對著原住民擺拍,而原住民女回望鏡頭不理睬任何指示的回望,又扣連到下一部片的主題:觀看與被觀看的人),但實在...太累了...真想要串流好好把這些細節分段看完ㄚ..

#重構破碎凝視:撐到最後一部有比較清醒,但還是失神了一些片段。這些年看了不少殖民母國後代的自省片,這部比利時片特別的角度是用15世紀啟蒙時期就發明出來,後來被教會拿來對殖民重構殖民地人民的「文明vs野蠻意識」起了極大作用、從啟蒙倒退嚕回宗教時代的幻燈箱/魔術箱作為切入點,會想到紀錄觀點曾經播映過智利導演以「物種分類學系譜」作為切入點、回望德國殖民的《人類動物園》,剛好可以作為殖民者 vs 被殖民者後代回望殖民母國歷史的對照。很羨慕反殖民論述非常強的國家有能力去深入論述政治勢力包裝過的偽學,兩部裡有些關於將殖民地的典藏畫面或標本納為自己財產的部分很相似,但看這部片時我反而想到的是,男權毫不遮掩自己在歷史上對資源的掠奪與其合理化論述,那些被指示的、被「野蠻化」展示的影像,在女被「性化」的路上也不斷發生,且當今還進展到男扮女比女人還真實的荒謬階段,怎麼女人就沒有一點比較政治的敏感度去看清「性平」便是「殖民」的同義詞呢?只要多想就覺得快中風。

好ㄌ寫完我可以去睡覺ㄌ。每天都是要倒數還有幾部沒看的硬仗 TT

Day4

#喧嘩的眾聲:放棄 #南韓民主家政課 二刷,能補完這部泛非主義的工運與撒哈拉饑荒後農民合作社史的珍貴影像觀點太好了,確實是在台灣不容易看見的觀點。1970年代因為在家鄉找不到工作到法國的馬利非法移民抗議惡劣居住環境,一邊上夜校學法文、接受左派思潮洗禮組織無證移工勞動權益會搞工運的途中,意識到自己會離鄉背井正是因為非洲家鄉根深柢固的殖民結構殘留下的大地主剝削農民成農奴造成糧食短缺無法養活自己,人們也放棄農耕,雖然常識似乎以工代農才是進步表現,撒哈拉饑荒成為轉折點讓一群漂法非人毅然決然離廠下鄉跟法國鄉間農民學習農耕技術,回非成立農民合作社,以塞內加爾河周邊和白蟻窩土建造灌溉渠道,成立電台深入鄉間傳播知識。看了之後比較了解非洲文化,雖然泛非主義跟非洲每一國每個地區差異多元的當地文化應該還是有些距離,可以看出返鄉青年跟當地人還是有個文化落差,但不愧是智人起源的國度,充滿生命力,我也覺得返鄉青年相對有尊重當地人與其他生命土地河流的文化,合作社每個人可以平等發言,知識不只存在有文字和先進科技的國度,用吟唱的宣導溝通,導演有像詩歌般不斷重複同一句台詞的說話習慣,都讓我覺得,能不強迫自己當個「文明人」真美。木材必必必在此。

#巡冬沒有假期:臨時決定要無縫補片票又讓不出去勉強看了開頭40min,景色真美,然後牛隻感覺很怕主人超想逃跑,40min就看見兩個女人即使在渺無人煙荒野生活多少需要合作,個性也合不來。只看到大老婆生病沒藥吃躺著休息那段,滿想知道後續發生什麼事了。

#阿根廷正義審判:趕場把前幾天睡過的部分補完,比較進入狀況,心滿意足離場趕下一攤。也在想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需要的不是像 #無神之地 導演這種幼稚的重演,而是趕快有天推翻政權,讓神權政府那些從底層到高層即時站上審判台,看見他們對自己極權手段的狡辯好ㄇ。

#我們到底做了什麼:這部片...表面上拍的跟我想的,和實際上發生的事不太一樣。導演在映後有說,他有拍過也看過好幾次爸爸在姊姊的飲水中加藥的影片,但因為有法律問題不能放上來。我在映後想問導演但最終沒問的是:你是因為看到姊姊這樣最後才沒有唸醫或理學院走上研究者一途,而是用電影嘗試找到解決辦法嗎?還有,就我對醫學院的理解,以醫師爸媽一個走醫學研究,一個走藥理研究,家裡還有昂貴實驗室的研究者,實際上並不是像導演拍的,想呈現給觀眾的表面,是因為污名和否認造成姊姊的思覺失調延誤就醫25年,而是「爸媽商量過要自己研究出姊姊的治療方法也實驗過,最後的結果是失敗的」,但爸媽不好對兒子說;父母也給了姊姊優渥的環境好好養病,才會問心無愧。身為老師的孩子,只要舉例由自己的父母當老師,大家都會知道絕對會是一場惡夢,這一切...只能說是很難的,而我懂研究者心裡的某種偏執。最後我沒有問導演的原因是,我心中已經有答案了。

#在光落下的地方:「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樣的結局」,片子無論是景色、語言的運用、重演都拍得很美,雖然我終於撐到這部片中間繳械失神了20分鐘。片中男主角找上導演和導演爸爸的家暴互文是天降之物,導演面對命運也欣然接受,通透豁達,以女權來說這部片死了兩個屌子,一個意外一個自殺就值得慶賀,我看到男主角14歲長得夠大揍老爸之後媽媽和他再也沒有被家暴,只差沒有拍手笑出聲,但正因導演採取了「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的和解角度,即使我對導演對家暴爸爸的愛感到動容,我是抱持著看著過去的自己所相信的「和解」,「無論事實,對你來說你的解讀就是真的」,去看待導演已經被我遺棄路線的價值觀,所以還是只給了三星。

#沒有她們的星球:終於到了最後一部,撐得好辛苦XD 我原本很期待這部片,中間也不爭氣的哭了,這也是我看頭巾革命的第一部片,但我對導演連結自己生活方式和網路影像片段,與政治時事的連結覺得太鬆散感到不滿。我想看到的是片頭也有放出影像的,過去曾經是伊斯蘭革命除了馬克思主義者、伊斯蘭教士外也非常重要的女權運動,但完全沒有交代,在家庭影響與政治局勢的處理,去年女影伊裔美國人的 #我未曾到過的故鄉 處理得更好,對於窗景與家庭和政治局勢的連結,塞爾維亞 #門後的秘密 又更高明。總之是片尾曲超美收穫了我的眼淚,但還是很理性的評價為平庸之作。

我應該是有亞斯傾向,昨天寫完才終於大腦可以釋放空間比較好睡,寫心得已經變強迫症了==

Day5

#草原上的阿蒂庫:片子沒有重大轉折與劇情但馬拍得很美,曾經任職自由歐洲記者的導演映後補充很多細節,包括花了很長時間跟阿蒂庫建立關係,才不至於花2小時從城市到阿蒂庫居住的村裡才發現她人在土耳其,也才能拍攝這樣充滿女性正能量的角色,還有吉爾吉斯與塔吉克之間的交戰狀態,吉爾吉斯畢竟是遊牧民,女傳統騎馬跟男並肩作戰,不像歐洲女人被教會控制2000年,但家暴、殺女問題以及法律授予男可隨意離婚、擁有監護權可以完全不讓女接觸孩子的權利,加上高失業率造成基本教義派興起,以及傳統文化宣傳女應該要顧家扶男,都是阿蒂庫在吉爾吉斯女性傳統跑單幫之外,單純從學習突破傳統男性領域的馬匹買賣,踏出個人與女性群體的生存界線。片子好不好看除了蹲樁苦功還要機緣,跟 #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導演映後提到自己其他拍愛努人的企劃,這個導演對吉爾吉斯女性議題的關注,也是我會想去追蹤她作品的契機。有人在世界各地替自己追蹤自己關注的議題真的很好

#登入無盡島:即使早知道是線上遊戲,遊戲中畫面的擬真程度看前3分鐘還是會忘記自己在看遊戲畫面。最後很可惜,紀錄團隊還是沒有遇到不殺生的生命教會成員(還是神父那團就是?)而團隊花的900多小時並沒有真的掌握這個世界大部分的團體成員全貌,只有瞥見三個團體的不同理念,真的深入交流的只有一個團體,大部分還是在摸索景色和地圖,即使這些畫面能帶到觀眾眼前已經足夠珍貴,尤其那些來自芬蘭、南非、澳洲、加拿大等在接送小孩之餘玩了七八年的玩家。如果是我,我會在跟他們相處開地圖之虞請他們講古敘述期間他們認知發生的大事件,就像歷史一樣回顧每個人的不同觀點,但電影選擇的觀點是活在當下,記錄下那時候去世界邊緣就像下班後去家附近的酒館跟大家聊聊、開派對跳舞的時刻,也呼應玩遊戲為的正是逃避此時此刻的現實,活在當下的感覺。映後製片有說想辦法跟片中所有人取得線下聯繫並讓他們嘗試都看過這部片,但還是基於網友的隱私界線,沒有問他們看完的感想。我想到我曾經的影展袋鼠群,感覺還能一起看同一部片製造相同回憶,何嘗不是線上遊戲的一環呢。最後三人的窗景回顧有種跟陌生人連結的親密感,我覺得很好。推一下不錯的影評

#66個季節:導演的幽默感和他對家人鄉土鄰人的深情都非常可愛,但我真的無法忍受他對美好青春少女的意淫,雖然非常誠實,那就是他們的生活,是他們成長過程到老年還會想起在泳池邊的荷爾蒙作用,跟他們複雜沈重的歷史、個人生命史交織在一塊,藉由泳池裡的微生物,泳池下打牌的青春少年少女,去了醫院提早一步離開我們的老朋友在泳池中移動的空椅,這些神剪接、奇思幻想,前景背景可對應的幽默與找年輕人重演的歷史傳承,對我而言都毀在凝視美麗青春少女的酮體之中。尤其是那個裸體小女孩,我想像一個興趣是藝文的煉銅癖在影廳被turn on的場景..

#告別提比利亞:這是今天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部,只會說法語看不懂阿拉伯文的導演跟整個家族女性的深情史,經由感官的擁抱、氣味、深刻情感的對談呈現在觀眾眼前,跟巴勒斯坦突然被佔領中斷平靜農民的生活,那些生太多一輩子都在與自己孩子相處,老年時還是孤身一人的女人們的畫面,就消失在我的昏厥潛意識中。真的是很想看完但已經撐不下去ㄌ。可能也是因為導演跟大家有語言隔閡才有辦法挖掘這些對上一代太近,只能活在當下不能回顧的情感。可惜這是最後一場無法再補,放棄下一場的 #記憶抹煞 交給剛好遇到在驗票的17少年回家補眠zz

好累ㄛ我真的要不行ㄌ,還有一半時間要好好撐完。還好昏厥一晚起來還有辦法把心得寫完。在看66時發現自己這五天因為在影廳時間太長不敢喝水,嘴唇已經開始乾裂,身體缺水無法從疲勞中恢復能量的感覺,也發現在影廳待一整天習慣螢幕暗下才張開眼睛補眠的習慣,會維持到回家躺在床上,除非大腦完全斷電,意識會自動定時把自己叫醒打斷褪黑激素分泌,這也是我回家無法好好睡眠的原因。所以影展期間不能太長,這個模式對身體太有毒了,雖然一開始也沒必要用生命看片就是了..

Day6

#吟唱靈魂之歌:泰緬邊境撣邦原住民刺青、古卷歌謠、傳唱樂團、祭典舞台戲、吸鴉片、求治巫醫,穿插一些青年男女被抓入伍不得反抗導致大量出逃到泰國,也有青少年打算出遠門闖蕩找工作求問占卜的畫面,到片尾才帶出撣邦原住民抵抗緬軍內戰多年人民生活困苦,人口流失,只能藉由歌謠緬懷遠方親人的大背景,可惜我要趕時間重疊場次沒能聽到最後。沒有武裝力量不能反抗的原住民就會被邊緣化奪走土地種族滅絕,有武裝力量的原住民就會變成軍閥割據的一方,雖然沒有人願意日常與戰爭為伍,似乎還是後者比較好。看了這部片才知道撣族也有放天燈和燒紙紮廟的傳統,差別大概是他們的儀式服裝、創作歌謠都比我們講究得多。有點好奇當地的醫療資源是否嚴重短缺,感覺還停留在求神問卜階段...

#卡努托之傳說演繹:又是一個映後比電影精彩的XD 這部有點像是邊玩樂邊摸索的戲中戲,嚴肅的部分是雙導演其中的原住民酋長的祖父過去作為村落政治大家長也是精神領袖,跟巴西政府白人協商要求村落要有三樣東西:土地權狀、學校(因為要讀懂法律文件不至於被白人欺騙)還有一個我忘了..因爲爺爺的高瞻遠矚,讓他們村落土地保留法律地位得以持續以他們的步調生活起居,不必受到外界時間排程壓迫,所以片中所有原住民經歷殖民抗爭所以片中的玩樂拍片狩獵遊戲都是很鬆散的,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步調,我們可以看到,就像孩子幼獸在遊戲中學習狩獵,孩子們也因此自學架陷阱捕鳥自給自足,他們拍片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邊打鬧喝酒說垃圾話在村落粗剪放映學會的,白人導演說他們對電影和生活的時間感和該有的轉折格式認知就與我們不同。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導演跟這個在巴西和阿根廷邊界的小村落合作開電影工作坊,是由當地居民想辦法組織跟周遭村落一起合作學習,導演團隊持續跟他們合作拍了幾部片,現在他們也有新一代去大學唸電影回來,在村落嘗試講述自己的故事。想像每個原住民村落都能製作自己的電影,那該有多好。映後提問講到「幻化」在每個美洲原住民族群代表意義不同,近代成為美洲豹或其他動物被正向呈現(前幾年北影的《熱帶幻夢》),而在此卻代表選擇跟人的身份與原有人際關係的斷裂,代表厄運,也都非常有意思。也是一個可以持續追蹤系列作的導演。

#殖民哞法度:中英文片名都很妙,作為前法國殖民地的馬達加斯加農民只會對耕牛講法文,因為過去法國人對馬國人使用法文都是下達命令、法律文件,這也影響到90%未經登記卻有80%農民耕種的國有地在貪腐政權手中就輕易轉手給軍人和跨國企業,不諳法文的農民無法替自己爭取權益只能被剝奪。這部片讓我看到農人的幽默慧詰敏捷與團結,他們耕種方式原始,手插秧,耕牛,鄰里關係緊密,前往首都一路坑坑疤疤的馬路,都市貧民,只能喝髒水的野狗,都顯示人被剝奪土地流離失所只能在資本主義底下掙扎求生的困境,所以我看這部片的時候很痛苦,一直想到漢人對原民圈地、台大繼承台北帝大的原住民保留地卻把在祖傳地耕作的原民告上法院、因偽造文件轉手賣掉被政府強制拆遷至今還在搭帳篷打行政訴訟的釘子戶,還有台灣對新自由主義毫無懷疑甚至歌頌資本加害者、成為加害者的大環境,與這些快樂農民的充實生活對照.....

#織廠交響曲:好了在這部片前本來要趁空檔補 #在光落下的地方 被我睡過的部分,但怕自己太累刻意留了空檔,結果進場沒多久開始大睡特睡,明明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片,讓我想到2022北影極優秀的黑白片 #加爾各答往事..現在是已經到了看能靜心的好片就會安心睡著的地步ㄌ。多年以前曾經聽過孟加拉醫師與台籍妻子的黃麻生意故事,就是為了推廣這個永續材料,但顯然永續與資本主義理念背道而馳,石油業所能得到補貼製造塑膠的成本遠比人力密集的黃麻低太多,不能拋棄式的商品最後都會被淘汰。第一次看到黃麻本人和剝皮綑綁畫面實在迷人,對白不多也合討厭廢話的我的胃口,但可惜不久後我就直接昏迷到片尾,很想重看這部片但下個時段我要看 #失憶日記 ,已經tag紀錄觀點來買片了,拜託要播ㄟ,線上找不到資源,如果補不到這部片我大概又要懸在心裡好幾年ㄌ。我很喜歡導演的氣質,很沈穩,說到她拍攝新片的農民運動比被政府打壓的黃麻工運強很多,有達成他們的訴求,希望有機會也能看到她其他的片。公平貿易Chimmuwa 手織品也寫了一篇觀後感催票。

看到疲乏,現在每天看每部片都在想要演完了沒,這樣對電影真的好ㄇ。我有感覺TIDF排片會把最推的片放在平日最晚場,但那時我通常都已經是風吹草動就會睡著的狀態...

Day7

#颼颼咚隆喀滋:意料之外本來毫不期待的五星作,開場十分鐘從帶給山上僅存牧羊人的三樣物品在樓梯上並排畫面,看到那個生鏽的漏斗孤零零的站著就被迷住,屏氣凝神到最後,太美了。然而遠不只是一個畫面,一個牽強的概念,奇蹟前後連貫邏輯整備一直延續到片尾,家族短暫的遺憾美,畫面殘缺微小生命風光影的奇蹟美,金繼的概念美,導演靜音的文字美,節制如窗窺見世界的聲音美,美驢的微動與毛髮牽盪,牧羊人在新收音機中發現母親巴斯克語的搖籃曲,整部片就像一個奇蹟,不經意發掘卻會珍視一輩子的禮物。導演從QA即時反應侃侃而談可以看出是從文字影像聲音都極為纖細全方位的創作者,唯一遺憾就是中間有一段竟然跑去拉肚子錯過。近年來喜歡的片似乎都很安靜,我也大概十年沒聽音樂,只怕這部片也是一期一會了。因國影週末暴雨共撐一把傘浪漫相識的影友補充,這是颼颼橋上趕羊時導演講到比較時長和成本的 1895 年第一部電影《工人下班》。木材必必必在此。

#植癒傷痕:體感時間很短,原屬共產黨的女主角非常知性理性,也帶有女巫受苦與靈光智慧手巧並存的溫暖堅韌,巴拉圭的長期戒嚴對人們思想審查體現在一個政治犯家族三代坐監,寫生於獄中的兒子生日邀請函給獄友在獄中大榕樹下舉辦餐會,刑求,跟台灣類似的戒嚴與麥卡錫,人們卻能找到跟土地更加親近的方式把自己交給植物,仔細觀察自己身心變化與自然互動,這是我在台灣總是活在自我欺騙與只看得見自己而匱乏中的受害者身上看不到的。

#GAMA:沖繩殲滅戰與藏身洞穴人們因溝通理解不良冤枉而死,和在黑暗洞穴中強忍挨餓家人孩子一一死去的沈默歷史,藉由因緣際會載到研究沖繩殲滅戰學者的計程車司機拿到學者贈書得知這段不為人知的過往,參加遺骨挖掘工作坊,如今學者過世之後仍肩負使命,替後人講解歷史不被遺忘,以及持續尋找遺骨送回家人身邊。訪談導覽身歷其境,但我唯一有意見的是片中的藍衣女子神出鬼沒顯得多餘。很多政治受難片會用鬼魂代表受困的歷史,但這點我想到的泰國藝術片(忘了片名,是光陰解剖學 ㄇ?好像不是,是老公會變蛇的那部,完了想不起來)顯然處理得更好

#末日觀測:離下一場還有點時間硬插這部看了50min,覺得很無聊。並不覺得片頭關於演化的那套說詞說得通,空拍的背景音也很吵,不知道後面有沒有冒出什麼有趣的事件。

#殘酷日記宣言:不愧是抖音世代大家顏值都好高,看起來俄羅斯幼年美役也很嚴重,不太清楚俄國青年是不是跟台灣不同腦袋都很清楚,但被師長暴力、國家洗腦引來青年反抗痛恨普丁想參加遊行很正常,但其實因為片中沒有交代背景,所以沒有辦法把政治局勢的動盪跟極權連結,建立與校園大屠殺和青少年擁槍恐攻自盡的因果關係。美國每年都有這麼多場槍擊案,但我們仍無法從中建立出一幅解釋力夠強的社會圖像。還是推一下好久以前看的《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這本書至少曾解答我一部分疑問。

#烹煮歷史:人果然無法一天看六部片,看到第三四道菜為俄羅斯軍作匈牙利香腸就直接昏迷到克羅埃西亞人說被塞爾維亞人轟炸一輩子,絕不跟塞人一起做菜才醒來,還好有看到最精彩的潛艦生還者廚師漂流在海裡的豬排,和他獻給亡友同袍的隱形豬排。還是覺得導演是奇思異想界不可取代的天才,片子的鍋徽(?)還會隨著食譜變化換成香腸等,很可惜大概也無法再有機會補到這部聽不同族群的人怎麼吃飯,怎麼打仗,怎麼應對他族群的歷史了。

明天終於可以睡到中午但也都是一天四場的硬仗,希望接下來的三天每場都可以醒到最後

Day8

#鐵鑄蝴蝶:這部以紀錄片來說不太行,重演和舞蹈片段都不知所謂很多餘,重現乘客散落物和排隊畫面也不太對勁。#沒有煙硝的日子 重演馬航墜落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片段我已經覺得不太行了,這部還要再更假一點。但關於馬航的細節倒是補足我看公視紀錄觀點 #鈴鐺貓追尋真相的鍵盤柯南(這部以big picture來說是更好的片,也有拍出往來出入俄羅斯傀儡政權的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是需要民兵發行的護照)沒有的部分,包括俄羅斯被烏方攔截運往頓涅茨克對空砲彈的無線電內容、一開始歡天喜地承認是頓涅茨克共和國軍方擊落烏克蘭補給軍機,後來發現只是民航機後改口是烏方擊落的俄羅斯官方電視台、在政論節目上提出對空飛彈運輸車畫面是烏方造假證據的俄方、支持俄方的頓涅茨克居民小孩拍攝墜機畫面稱讚俄方幹得好烏克蘭軍備機該死、荷蘭前軍人的罹難者家屬大國際法庭對俄方對平民動用武力戰爭罪審判被俄羅斯官方電視台訪問從容不迫提出他在馬航墜毀後三個月造訪現場所看到的證據證明俄方應該受歐洲國家禁買能源制裁等等,但老實說只看這些片段,就變成只是新聞剪輯了。這部片對我來說價值就只有新聞資訊量的部分。即使這幾年也看了很多不錯突破思考和形式框架的烏方電影,但跟香港後國安法的狀態有點像,電影同質性越來越高、越來越像政宣,情感上可以理解但也覺得很無奈。

#廣場記事粗剪版:尊嚴革命十年了,當時在太陽花之前的2013年底還對廣場上對國際喊話的烏女印象深刻,誰會想到十年後世界局勢會變成這樣呢。看這部時有種看 #理大圍城 的錯覺,十年一瞬如夢似幻,但比起當時一頭熱支持學運民運的我,十年後我看到的是打破框架後更大的限制。這部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反倒是拉倒列寧像時活過蘇聯時代的那些經過的女人反對破壞老一輩精神象徵、因他的母親與他和列寧像有共同回憶淚眼婆娑在路邊痛哭的老人、和路人爭辯眼淚在眼框打轉流淚的老人們,還有在捷運站因政府因維安問題決定停駛等待的老婦人被抗議民眾驅離,其實心很痛。想到 #流浪的克里米亞寶藏 講的也是認同偏俄的博物館長們對烏方聲稱克里米亞送往德國展品是烏方財產拒絕原地更還的法庭訴訟。映後座談我陷入對於政宣強烈的疏離感所以沒能好好聽內容,對照後318台灣女權現況更顯諷刺,但木材問了兩位烏方紀錄片影展策展人很重要的問題:為何要所有國際影展抵制不分立場的俄羅斯電影放映?我覺得她們的說法非常清楚也有說服力:俄羅斯影人並沒有負起他們應該教育俄國人民改善他們威權思想的責任,即使是流亡反政府的影人對克里米亞當地居民親俄立場表示同情,也跟他們無法取得共識,所以她們必須要做出強烈的聲明讓俄國影人無法再從反俄但實際無法動搖帝國主義價值觀的立場中獲得政治利益。從一開始文化戰就是政治舉動,沒有人的生活能免除政治化的影響。

#失憶日記:看過這麼多阿茲海默相關劇情片:#愛慕#漩渦,通常都會因不可逆轉的病症趨於獵奇沈入黑暗,這是其中唯一活在當下,創造生命而非毀滅,最好的一部。基於真實改編重疊的台詞,和「如果是失智症有可能出現什麼神奇狀況」這樣天馬行空的幻想去創造出一個女人在她的公寓空間經歷的小小冒險世界,竟使得毀滅性的病症抹除她所有的不快,勇於接受被愛活在當下,「創造」出一個生病後人如何擁有充滿限制不便痛苦但卻幽默美麗的生活可能,也並不流於天真。導演說這是她的畢業製作,早慧得令人驚艷,實際上長期有躁鬱症的女主角演繹阿茲海默的那種神經質的美也穿透螢幕展現給觀眾她真實生活中可愛的脆弱殘缺與生命力。這部大概因為是紀錄片經典,在dafilms有串流可看,我應該還要後悔好久沒有放棄這實體放映去補 #織廠交響曲 吧....

#失憶實錄:女主角真的把自己的阿茲海默叫成「阿達」也泡一杯咖啡給它,然後為何狗的品種跟虛構差這麼多XD 原型紀錄片跟虛構呈現的世界觀不太一樣,導演確實用原型人物為底做出成功的原創作,但原型人物的瘋癲可愛碎念也不遑多讓,沒有被病症打倒也不是兩老悲情依偎,而是在全身痛、黴菌感染、屋頂漏水壁癌、資本主義的昂貴房租與藥價中每天充滿戰鬥力唇槍舌戰動手動腳,欣賞陽台的八樓美景,還有被啤酒洗過的毛毯和除了叫聲外完美融入背景的黑狗。平常我們會對這些小人物生活視而不見,影廳的功用大概就是用空間對你施行一段時間的拘束魔法,讓你期間限定給予不容易被你分到注意力的他者一段理解的時間,種在心底,有一天你也會發現,我跟這些人沒有什麼不同。

昨天最後兩場QA都直接睡到嘴巴開開,成功避開放映期間睡著的魔法。今天的片都很硬,心情也極爛沒有睡好,趕快寫下來把殘存記憶清空大腦才有辦法應對。

Day9

#她們的革命書簡:感覺是女影片,用秘密警察監控檔案創造出羅馬尼亞女孩與一同留羅唸醫學院因伊斯蘭革命回國的伊朗女孩,時間跨度從1978到1989羅馬尼亞革命推翻共產政權建國的通信紀錄,表達彼此情愫,自然到看不出是創作(我應該沒有誤會片尾說的,這不是真實通信紀錄吧),輔以這些年兩國從伊斯蘭革命、建立伊斯蘭共和國、兩伊戰爭、羅馬尼亞國慶、大蕭條的檔案影像,第一次看到伊斯蘭革命的大遊行影片,真的就像 steam遊戲《1979革命:黑色星期五》裡面重建的群眾在大街上禮拜和喊的口號「打倒沙阿」,很震撼,再加上終於看到伊朗婦女遊行,在一旁穆男跟著抗議「打倒不戴頭巾的女人,把榮耀歸於戴頭巾的女人」,果然只要局勢一動盪,男人第一個做的就是打倒女人再殖民,就跟現在台灣幹的事一樣。看到兩伊戰爭時穿黑袍軍事訓練丟手榴彈的女人,加上盛讚女人纖細的手臂跟男人丟出手榴彈一樣有效的旁白,也覺得太荒謬,已經剝削女人到這地步了戰爭還是要把女拖下水,馬上想到台男不斷呼籲要女人一起當兵的「性平」,無男不仇女。#1979改變世界的那一年 沒提到當時全盛時期羅馬尼亞的片段這片補足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推翻共產政權後人們追逐卡車爭相拿走一罐罐2L百事可樂,喜迎跨國企業鯨吞蠶食的未來,再來就是我們在 #一場大火之後 看到的貪腐的羅馬尼亞了。

#私人影像:意外的滿喜歡,去stalker別人資訊根本就我會做的事。但導演使用mac比我熟練滑順太多,能從一段買來的私人影像一邊並排無痕視窗google來的資訊挖掘出背景驚人的南非種族隔離深層歷史,純粹用螢幕錄影行雲流水組成一部片,技術上把mac並排螢幕、放大鏡用的如此順暢,用打字的方式在適當的位置呈現字幕,最後結尾片名一打出來的位置節奏也極好,老實說對mac使用者看起來很像在炫技,好羨慕,我也有mac,我就做不到導演呈現的效果,很惱人。感覺是可以對照精進搜尋技術的一部片,我還是看了才知道原來已經有人臉辨識網站了。我也很喜歡導演放yt時刻意播放廣告後才點擊影片的小小幽默。看種族隔離推動者說應該稱其為「睦鄰政策」、正視彼此差異那段,雖然無法理解用0.25倍速播放影片的意義為何,一直想到的是當代男對純女空間如女校女廁女更衣間的論述變成了「種族隔離」,也跟南非一樣有那麼多跟白人站在一起從中得利的富有黑人,就像性平倀鬼,南非種族隔離理論跟性別意識形態一樣,也是從學院派被政治人物推動發揚光大,然而南非民族議會回應說南非空間很大,可以容納足夠多的民族一起生活,也讓我想到前陣子筆戰時,說世界很大不需要都用權力鬥爭看性別政治的天真女性。這些有權有勢將60's白人區打造成如今懷舊天堂的白人們,底子也不過是信仰巫醫壯陽奪權偏方的紙老虎,除了暴力、法律與軍事,男權統治就沒有實質內涵。

#星空之下:完全不知道導演怎麼做到,鏡頭之慧詰,總是讓他捕捉到沒有一絲多餘的關鍵畫面與那些智慧幽默對話和情感,在後門排水溝污水裡洗澡的老鼠,登革熱噴藥時大舉逃難罹難一隻脫逃從貓身後沿著牆壁過門掉入拿來拌飯肉汁裡的大蟑螂(這段我只能全程避開螢幕),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距離情感如此近的印尼片,也第一次知道印尼還有基督徒存在,並且被伊斯蘭教壓縮到毫無生存空間。好喜歡阿嬤的智慧樂觀與堅強,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從破壞土地從而破壞人們以自己方式生活的權利,教育翻身,瓦斯生火,都需要錢,然而孩子都到大都市離家的鄉間鄰居並未失去彼此的姐妹情誼,最後收尾在阿嬤回鄉被自己鄰居唸說「你的孩子讓你屈服於金錢,我從來不想錢的事,我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兩人在雅加達看不見的滿天星斗下一起唱歌,就像少女一般,也像在我眼中,我阿嬤就是少女,我真的...非常感動。我好想知道孫女有沒有成功出人頭地,如果三部曲的後話是阿嬤的房子抵押出大學學費最後被銀行收走我真的會發瘋。中間叔叔因殷切期盼卻看見姪女跟混混男往來暴打姪女那段,我想到的是,所有男都知道外面的男人有多危險,但他們不可能與所有壞人衝突,所以轉而規訓女人。還有夫妻吵架時叔叔說打老婆違反古蘭經但我現在有點手癢,我也覺得好恐怖。沒事不要生兒子。影評人鄭秉泓催票連結,木材必必必在此。

#人類世孤寂世:AI三部曲跟失憶系列差異很大,這部比 #末日觀測 好很多,很像在看人思考時腦波電脈衝只是藉由類比和數位資訊介面,我接收資訊後也一邊思考形成自己完全不同步的電脈衝,感覺挺好的。語言,是定義世界的開始,只要統一詞彙,就沒有人事物能逃脫定義,用自己聲音匯入AI去生成一個講英文的自己跟自己對話很有趣,我也想去弄一個試試。這部片以像《攻殼機動隊》這樣上傳自己意識到網路世界的主觀意識為幻想故事背景,提到區塊鏈的發明者為了逃離上傳意識被AI控制的未來而選擇搭上小船行往海中失蹤,突破身體限制的思考充滿「超人類主義」的味道,畫面一邊流逝我一邊想的是:跨運中男跨女以跨性作為追求突破自身身體界線,往超人類主義前進超越物種界線的第一步,男的行事邏輯原本就是掠奪所有生物無生物資源成就自身,再將一切獻給自己投射的更高事物自我毀滅,跟女跨男是受暴導致身心分離的動力原本就完全不同也不可能一樣。所以回到結尾的大哉問,關於智人的未來,雖然大家都知道人類因為物種多樣性下降導致孤寂,男未曾對任何物種的毀滅停手,他們不需要愛,也不需要陪伴,導演並沒有跳脫男權思考,理解到男是一切毀滅的源頭,因為從帝國-資本-新自由主義至今,男在殺戮以他者生命的工具化作為脫離自身生命限制手段的路上走得太遠,無法生育所以回歸不了自身身體的幽魂早已無法回頭了。只要女去打破男權的文明進程,回歸演化而來的碳基物種與地球互動,一切就都還有希望。旁邊隔幾個座位媽媽帶小學女兒來看,QA也待到超過半場都快十一點,覺得讓小孩看這麼實驗性飛越思維的片子還玩到深夜真的是滿炫的。

今天達成完全沒有睡著的終極任務!今天片子沒有想像中硬也都滿喜歡的,明天十點就有場次,終於要結束最後的苦難和甜蜜ㄌ。每天看手冊場次都無法理解不過是看個片怎麼可以這麼累

Day10

#利諾布洛卡國家級叛逆份子:引用菲律賓電影大師布洛卡生前發表文字與所拍攝60幾部電影按照他所關注題材內容像加了hashtag大數據分門別類的穿插畫面,於是這部片也成為導演與剪接試著不用自己觀點強加於布洛卡之上、電影的電影的「影評電影」。剪接花了一年在搞這東西,我光看成果想像海量原始素材眼睛就痛了。兩年前TIDF做的最重要的梳理就是把連菲律賓一般人都很難理解的碧瑤電影和藝術創作社群的關係理清,正是因為待過菲律賓,我總是被這個國家的混亂表象所迷惑,即使布洛卡拍的是好萊塢式的灑狗血通俗劇,因為社群關係他也一直沒有離開反政府和底層出發視角,黑幫、強暴、死亡、貧民窟,然而這些都是理解脈絡後從後設角度欣賞,這裡面有很多只看片子因其實驗性質本身只會得到我剛才到底看了什麼.jpg的感想。最後將布洛卡所有片名都串成一首歌加上他片中所有戲中戲的畫面向他致敬,也在重現電影的力量。但菲律賓電影的男濃度為什麼可以這麼高..

#矮人祭之歌:我一直以為矮人指的是小黑人,看了這部片才知道天大誤會,原來矮人也是黃皮膚!台灣漢人容易與殖民主義加害者視角合流且缺乏解殖論述的原因之一,大概是站殖民者立場更加有利可圖,我們對原住民的缺乏認識理解,只流於形式上對祭典的觀光,不知道賽夏族原來矮人祭使用的是跟文言文一樣的古語。漢與泰雅強勢文化包夾下幾家大姓勉力維持族群傳統,巫醫為不冒犯矮人替中邪族人消災解厄,很多原本文化中祭典的緣由也只剩下形式與模糊概念,如果台灣人真的鼓勵做自己而不是作秀,就會挹注資源給這些長期受壓迫族群,讓他們真心為自己感到驕傲,而不是因為身為自己酗酒自殺,才會從傳統中長出新傳承。放映結束又趕忙衝回京站沒聽到映後座談,達成40min以內往返國影與京站的新紀錄,下場開場只錯過2分鐘。

#南韓民主家政課:這部如果結尾再收的精煉些就影史經典了,導演父母在民主化進程的角色經典到隨便拍都是時代縮影,尤其是上山那幅媽媽走陡峭山路,爸爸走樓梯平路,兩人對女兒回望「你要選擇哪條路」的畫面,竟可用一個畫面,道盡大時代與家庭交織民主化40年的歷史傳承。公務員爸爸選擇社運婦運媽媽的理由,是為了有一個人可以監督自己一輩子不要忘記初衷,爸爸對進入體制改革幾經政黨輪替組織流轉結構問題難以撼動的無奈隨著退休年齡接近越來越沈默,但即使受到政治封口令影響,很多事光用爸爸參加世越號受害者紀念會的背影就可傳達,而媽媽雖然跟所有媽媽一樣,經歷家庭育兒中斷人生難以訴說的苦,她最終找到婦運性暴力的諮商所,延續年輕時的理想,將兩個雙胞胎女兒的成長過程帶入社運場合。青瓦台與街頭,而導演從呼籲學校解職性侵女學生的大學教授的抗議運動開始涉入自己的社運,卻難以理解和應對大時代幾經波折權力整併後只有更趨穩固的政權下自己的迷惘。我覺得導演正是因為沒能好好面對「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件事,導致片子虎頭蛇尾,後面有太多多餘鏡頭。然而我對韓國還是比台灣信心高太多,你們有強勁的女權與被捲入國家機器血肉模糊後真正理解問題所在永不放棄的人民,台灣.....

#離散與恆留:柯普果然很厲害,這部比他之前所有片都硬,影片至少有四層時空layer:經歷過二戰流亡海外不斷回望家鄉企圖對家鄉人民對話的東德作家他的作品內文、畫面追尋作品敘述過的地景、一路上訪談居民與文學研究學者與作家生前友人回顧作家與歷史、烏俄戰爭當下此時此刻,這對不熟悉東德和歐洲歷史與政治現況的觀眾來說要試圖理解,認知上會產生很大挑戰,於是用來收尾的最後一場,就在我這天第一次極限挑戰京站國影京站國影的四場電影中向睡魔繳械兩次,大概睡掉30min。但光醒來的部分就可以感受到難以經由新聞傳達,戰後經歷近80年,有些事從來沒有改變過,例如東德對流亡作家直白提及政權下現狀的忌憚,烏俄戰爭中與蘇聯時期的相似性,都引起好不容易活在承平時代維繫日常的居民恐懼歷史重演。我覺得台灣一直以來無論是學術圈與政權都缺乏整合歷史記憶的理解框架,這大概也是下一代會變成像是修圖到跟二次元角色一樣光滑,看似光鮮亮麗卻如螻蟻般只能活在當下的原因。

今年終於在因體力限制只放棄一部片轉贈、只有因睡過頭調整場次補片,沒有任何片被我在家睡過頭放棄下完成挑戰。43部片,不是片片都看完,也感受到逐年體力的下降,以前排場次沒有在考慮地點的,該跑就跑。但今年放棄兩年前當時也大量看虛構劇情片的模式,只專注在紀實,才有辦法空出心力寫每部片的後記。體感我好像跑過什麼精神上的混合越野賽的感覺。我必須說,2016年雨貝非洲三部曲與《伊拉克零年》的TIDF經驗,讓我決定以後只要有在台灣,我都會盡量全程排除萬難全心力參加,大概就是媽祖遶境信徒的還願心態。大家都辛苦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haoshorizonSpace Debris 原子化的個人 不知道為了活下來(時常質疑此前提的必要性)佔用多少注意力才是適切 將 Matters 當成不會死圖的永久 blog 使用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Karla Mantilla:男人披上母羊皮——跨性別運動的隱形政治(中譯)

市議員加賀奈々恵:市府「性的多樣性」政策質詢全文(中譯)

[外電中譯] 當外科醫師是男性,女性術後死亡率增加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