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omno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somno
·
·

馬里烏波爾的守軍(烏克蘭語:Маріуполь,英文:Mariupol)被圍困在鋼鐵廠地下室,戰事到此勝負已分,普丁決定圍而不攻,最大的考量是裡面還有平民躲避,然而經過 一段時間,還不見由開闢的人道走廊出來,於是有烏軍將平民當作人質的質疑,最後,烏克蘭也撐不住輿論的壓力,平民先讓撤離出來,但士兵還是沒有出降!經過三,四輪的民間呼籲,包括歌唱團,南極探險隊,最重要的是士兵家屬直接對教宗的懇求,以及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喊話,終於,前兩天看到被困兩個多月的士兵由鋼廠地下室走出,一個個一臉麻木的表情,心中無比痛惜與不捨,士兵為國家政策而戰,是天經地義,但是要讓戰士,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古時候人民被灌輸要為國壯烈犧牲的觀念,已經不適合現代理念,全球化讓世界成為地球村,國與國之間的疆界,藩籬,已經淡去,戰爭已經不再是侵占他國領土或資源,而是解決國家間政治爭端的終極手段,這是有限的局部戰爭,而在如今多元民主的體制下,多元意見為人類社會主流,因此,「戰爭」的選項不會是人民唯一的意志,多數時候都是政客,野心家操弄的結果,因此當事不可為時,士兵有權選擇放棄抵抗!國家沒有權利讓士兵做無謂的犧牲! 二戰之後,國家發動戰爭,但,人民反戰的思維蔚為風潮,人民會反思,戰爭到底是誰得到利益?在上的掌權者,是少數,而底層的人民卻是大多數,沒有多數要服從少數的道理! 看著影片中孤獨落寞的身影,不禁發出,「人民何辜,政客該死!」之嘆!

《詩經》的東山篇,描述的是出征戰士回歸家園前的複雜心理,充滿對戰前歲月靜好的依戀,與戰後生活的美好期待,放在現代的眼光來看,其實就是一篇人民厭戰的心理投射! 謹把這首詩,獻給苦難的烏克蘭人民!祝願戰士能早日解甲歸田,回復人民冀望的和平生活!

《詩經·豳風·東山》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者,烝在桑野。彼獨宿,亦在車下。(烝,訓「久」,私以為訓「上」,與下句車「下」對應!)(顏師古注即云:「悲,謂顧念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畏,偎也)
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於飛,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白話文解說看這裡:

來說幾個字,「栗,敦,零,慆,熠,畽,窒。」!

切音 lit8/ lik8 後者為,「破裂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幹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它的音與【裂】liat8相似,故上首詩中的「栗薪」,是指劈好的木材 ! 閩南語的栗子,lat8-tsi2, 但客語的音發 lit8, 反映(裂) liat8 音的分化現象! 栗栗,也是慄慄,因恐懼或寒冷而顫抖,閩南語叫做lat8-lat8-tshuah!【 tshuah】 教育部字典採用【掣】字! 其實用【】字更為貼切! 閩南語說水很急,叫做tshuah-lau5, 就是流! 這樣是不是對應的很貼切!?

火中取栗: 這個用語,一般人不懂典故,只是望文生義,以為是「富貴險中求」的文義! 但實際上卻是,「比喻為他人冒險出力,自己卻一無所獲。」,今日新聞〔中日外長視訊會談 王毅:勿為他人火中取栗〕才是正確用法!

前一句「敦彼獨宿」,【敦】:身體捲縮團狀;ㄧ說孤獨。以前者的釋義較佳,後者應該是按照前後文所訓詁! 【敦】,是土墩的【墩】,也是蹲踞的【蹲】! 土墩,為隆起狀,暗示圓矮,譬如,矮墩墩!,客家話叫做矮頓頓,閩南話叫做(u)e2-tuh-tuh。或者矮頓。2022北京冬奧吉祥物,冰墩墩! 也是這個語意。【蹲】,則有捲曲義,譬如鴟蹲。 第二句【有敦瓜苦】,是瓜果敦實,也是圓壯的意思!

切音ling5//ling7/lian5/,白音lan5, 《說文》餘雨也。从雨令聲。 又《玉篇》徐雨也。 又《廣韻》落也。【餘】:殘留的、將盡的。如:「餘年」、「餘生」、「餘燼」。宋·方岳〈農謠〉二首之二:「漠漠餘香著草花,森森柔綠長桑麻。」。【零】,落也! 故閩南語不說「下雨」,而說「落雨」loh8-hoo7! 這字白音lan5, 與【闌】字同,故被假借而去,【闌】,本義為門遮,欄杆等,衍生義,〔將盡、晚。常用於酒和時間。〕如:「酒闌」、「歲闌」。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又,衰落義:南朝宋·鮑照〈園中秋散〉詩:「流枕商聲苦,騷殺年志闌。」唐·白居易〈詠懷詩〉:「白髮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這些 都是對照著 【零】字義! 那麼【闌珊】,有可能是「零殘」,也有可能是「零零」的連綿疊韻詞! 後來也被「零星」一詞取代! 閩南語說的零錢,叫做lan5-san-tsinn5

切音tho,此字本義為「悅」! 在此訓詁為「久」義! 以音假的思路來看,此為「逗留」的【逗】字義!《說文》止也。切音tio7, 而 -o, -io, -au 為同組音變! 故,此音可以念tau7! 在閩南語中有兩個詞! tauh8-tauh8,tauh8-tauh8-a2!(或者標tau7-tau7-a2)! 慆,的另外一義是「慢」!〔《書·湯誥》無卽慆淫。《詩·大雅》天降慆德。〕,這個意思就契合tauh8-tauh8-a2!

至於【tauh8-tauh8】, 《台日典》採訓讀字,「屢屢」,例:~~來。日譯:屢屢(しばしば)、度度(たびたび),【度】的音讀為たく(taku),と(to)。【 度】,計算次數的單位。如:「再度光臨」。《北史·卷四○·李彪傳》:「彪前後六度銜命。」。故,【度度】,在口語中可以解釋為「多次,常常」。漳州腔為tia̍uh-tia̍uh(漳),因此,有可能是「朝朝」!

切音吐袞切 thun2, 《詩·豳風》町畽鹿場。《傳》町畽,鹿跡也。《朱註》町畽,舍旁隙地也。許愼亦云町疃,禽獸所踐處。閩南語的thun2, 《台日典》:踐踏。例:Lām-sám~;風水hō͘牛~pháiⁿ去。詞彙:【thun2-tah8濟人~~,一kóa菜踏死了了。 教育部採用的形聲字(足+屯),為〈韓〉俗“蹲”字。是借用字,本字應該是【畽】! 由此可以看出,口語承繼了文字的義涵!活在後人的口中!

切音 sip8, 白音 sih, 閩南語詞,kim-sih-sih(金),kng-sih-sih(光熠熠)!

tsik

切音tit/tiat4/tiat8,不過甘字典的紀錄是「tsik」。〔《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tik4)栗(lit4)切,音(tit4)。〕。要來特別注意【】字!窒,挃兩字有共同的音符【至】!〔《詩·豳風》鸛鳴于垤(tit8),婦歎于室(sit4)。灑埽穹窒(tit4),我征聿至(tsit4)。〕這句中,垤(tit8),室(sit4),窒(tit4),(tsit4),與其他三章不同,四句連續押韻!四個押韻字都是「至」音符,韻母都是 -it, 而聲母,有ts-, t-, s-, 因此,這是ts-的分化結果!【】的日語音讀,ちつ(chitsu),てつ(tetsu),聲母也是ts-, t-兩音!

【窒】,在《台日典》中有三個詞:

  1. 【tsik-hû-su】窒扶斯。(日)(病)傷寒。
  2. 【tiông-tsik-hû-su】腸窒扶斯。(日)(病)。腸傷寒。
  3. 【tsik-sòo】窒素。(日)氮氣。

第一,二個是由日文音譯過來,而日本的命名由希臘文連續演變而來!日文為「腸チフス」致病菌為 「チフス菌,英文為salmonella typhi. typhi的單數是typhus.希臘文τύφος,原音之首音為t-, 但日語發成ts-, 後面的-y, 發-i, 於是チフス,翻譯成「窒扶斯

第三個,「氮」一般被認為是被蘇格蘭物理學家丹尼爾·盧瑟福在1772年發現的。他發現將生物放入這種氣體中時都會窒息而死,因而將氮氣叫做有害氣體(noxious air)或固定氣體(fixed air)。德文中便直接以sticken(導致窒息)和Stoff(物質)組合,命名為Stickstoff(導致窒息的物質),日文及韓文便自此將之意譯為「窒素」。

tsih8

tsik 的輕音化,成為tsih, 加重音,tsih8, 來看閩南語音【tsih8-tsih8】,閩南音tsih, 是「」字,tsih8, 是「」字!都不是【tsih8-tsih8】的語意, 那麼tsih8-tsih8 會是什麼漢字呢?

洳洳。餅等無彈性pháiⁿ食。日譯:餅など弾力性がなく口当りが悪い。

這裡的「餅」,在日文中是「麻糬」的意思!日語發音是mochi, chi, 音就是反映糬音chi5,「糬」為今字,古字為「糍,粢,餈」,古語為「明餈」,明年,閩南語亦稱mua5-ni5, mua5, 俗用【麻】字!因此,此詞彙的例句為:「黍(sóe)仔糬食了 ∼∼。」這音的漢字採用【洳】,《說文》:漸溼也。!音義皆違!可能的漢字應該為「窒窒」,意指黍做的麻糬不順滑,好像一粒球「」在嘴裡!

【tō-liông-siok-bi̍k-sú-tshik】稻梁菽麥黍粟。合稱六穀。一般多說五穀,為小米,也代稱穀實總稱,在台灣多以【tshik】代稱主食稻子的叫法!

查到《台日典》關於黍的紀錄,有一種叫做番黍:huan-sue2, 〔稷。禾本植物。是一種不帶黏性的米類作物。〕

tinn7

【窒】,除了有「塞」義外,還有「滿」義!〔又《廣雅》窒,滿也〕。切音tit, 陽入轉字為tin, 半鼻化為tinn, 變調為tinn7! 教育部字典採用【滇】字!〔《漢書·禮樂志》:“泛泛滇滇從高斿,殷勤此路臚所求。”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滇滇,盛貌也。”〕。俗字用【淀】,取其音近爾!

番外篇: 音符為「至」的字

《說文》穫禾聲。【詩·周頌·良耜》:「穫之挃挃,積之栗栗。」。【爾雅·釋訓】挃挃,獲也。【栗】lit,可能是【粒】lip字之假,而【挃】,tit/tiat8聲,《爾雅》訓為「穫禾聲」,而前段所述,它可以有tsik8音! 這可能是被【折】字所影響,折字的手字旁是艸字分開成上下,而隸書簡寫成扌字! 本義為斷草!《說文》:斷也。從斤斷艸。切音為tsiat,白音為tsik, tsih!。穫禾,以鐮刀割斷,故言「挃挃」,可能是「折折」! 但如果這個【挃】是【窒】字呢? 那就要訓「滿」字義了! 它們的音符是【至】字,〔又也。《易·坤卦》哉坤元。《註》謂至也。〕

又「擿」也!音剔(thik4)。挑thiau也。(-k vs. -au 的對應)。【擿】:《前漢·宣帝紀》詔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又《趙廣漢傳》發姦擿伏如神。《註》擿謂動發之也。或作

至tsi3/tiat8/tsit4

這裡可以看出,「至」,跟「折」的音有相近之處! th--> t-, thik-> tik -> tih 接著往下看! 中文說【嬌滴滴】,閩南語說【kiau-tih-tih】! 其實正確的漢字是【嬌至至】! 它的連綿雙聲詞為【tih-tuh】, -i, vs. -u 為連續母音,a,i,u,e,o 兩音相連,在閩南腔口差中常見,譬如豬,ti vs. tu。【tih-tuh】《台日典》:戇ê加強形容詞,如【gong7-tih-tuh】。下詳。

刺也。從手致聲。一曰剌之財至也。陟利切ti3, 刺tshi3, 兩音有音變關係!又【唐韻】陟里切,致上聲ti2。也。指tsi2, 也是t-,ts-, th-, tsh-的對應! 中文說【指摘】,其實應該是【指擿】!擿發ㄊㄧˋ!是挑剔的意思!這個「指」tsi2,可能也是「㨖,挃,擿」字,是連綿詞「㨖㨖,擿擿」的異讀音複字詞!

tih

tih的連續變調就是ti2, 《台日典》:【tih】挑鬥;戲弄。例句:Gâu~人;草蜢~動雞=草蜢仔弄雞公。 這裡的tih, 台日典寫【】其實就是【】!【擿】謂動發之也。它的辭彙是:

【tih-tuh 】台日典寫「挃拄」! 其實應該是連綿詞【擿擿】的雙聲疊字罷了!

  1. =[chih-chuh]。
  2. 笛仔形ê糖仔:用笛形糖仔pûn出聲。 此為狀聲字,【嘀嘀嘟嘟】的聲音! 中文的【嘀裡嘟嚕】,只是AABB ->ACBC(D) 的變型, li, lu 常用綴字! 中文為哩嚕
  3. 形容耳孔重。例如:臭耳聾~~。 這個跟「嬌滴滴」的思路是一樣的!

chih-chuh (tsih-tsuh) 台日典寫「㨖注」!

  1. 戲弄,惡作劇。
  2. 危險ê人。例如:hit-ê真 ∼∼。
  3. 調情,私通。
  4. 笑詼。例如:講話 ∼∼。(可能是「趣」字的連綿詞)

兩個詞彙交會在第一義,可以看出t-, -ts-的聲母對應!

切音tik, 本義,搔也! 白音可以是【ti】,《 台日典》:

  1. 汽笛ê聲。 火車~ 一下就行。這個是【】!狀聲字!
  2. 小可刺激皮膚,就是搔癢的意思。 火車~ 一下就行。 例如 抓(ngiau)~;~tio̍h就笑。這個就是【】字!【 ngiau】,是字! 中文說【撓癢癢】! 跟小兒嬉戲搔他的癢,讓小兒呵呵笑,會說bu----ti! bu, 可以是狀聲字,(以食指連續彈下嘴唇發出的音),也可以是【撫】bu2字!

關聯文章

手銃毋是手銃,手槍敢是手槍。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