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的舒適度

Daily Observation
·
·
IPFS
·
港人北上消費,是為什麼?

最近的一個週末與朋友北上消費,我們一行四個女生,逛的當然不是師奶戰地山姆超市,哈哈哈哈。我們去了一間裝修頗文青和空間感強的咖啡店——blend。

店員都是年輕的面貌,有些人身上還有紋身(要知道大陸對於紋身的刻板印象還是很深);而顧客中有些悠閒地在看書,有些則皺著眉頭對著電腦。坐下後,我們慢慢研究著這菜單上的美食,店員還熱情地為我們介紹值得一試的餐點,或許他是覺得我們“選擇困難症”吧,哈哈。

在我們一邊閒聊一邊享受著美食之際,我觀察到隔壁桌已經換了兩次人,而我們卻還在談天說地。頓時,我腦海中冒起一個念頭“哎呀 會不會阻礙店家做生意?”。但是,從進門到那一刻,沒有店員展現出催促的面貌,也沒有進食時間限制的poster張貼出來,我這才安心地繼續跟朋友吹水。

在香港,很多餐廳門口會寫明時間限制,譬如滿60分鐘就要交台,店員還會在鄰近夠鐘時會提醒你還有多少時間。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一種的消費體驗有何感受呢?

於我而言,這樣的模式其實無意之間會令顧客在進食的時候加快節奏,擔心超時,這對健康和心情都無益。另一方面,食物除了用來填飽肚子維持生命,更重要的是在社交、舒緩壓力這方面的作用。

Blend給予我充裕的時間,不用急著“交枱”,可以放心地做著與朋友暢談天與地,讓我們都慢下來。香港確實很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慢慢來,或許在“香港地小人多”,講求高效率、高利潤的經濟文化下,這是不被容許的吧?難以經營的吧?

若要我再次北上,吸引我的或許就是這種不用擔心超時的舒適感吧。

題外話:你覺得香港地少人多,定係香港地小人多?lol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