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胡量
如果说理性思考是建房子的话,逻辑概念就是你的工具箱。在之前的逻辑简介系列中,我介绍了论题、断言、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概念。它们都是重要的工具。当然,工具不仅要知道怎么用,还需要进行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最终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理性直觉,踏上独立思考之路。因此,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将以一些例子来介绍这些工具的运用方法。
在将自然语言的论题转化为逻辑论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明确「概念所指」。塞缪尔·早川(Samuel Hayakawa)在《语言学的邀请》(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中指出,语言本身只是一个符号系统,只有和外部事物关联起来,才真正获得意义。其中和外部事物直接关联的含义,称为外延义(extensional orientation);通过其他词语和外部事物间接关联的,称为内涵义(intentional orientation)。但不管怎样,所有概念最终都应该和外部事物相关联,才会具有意义。逻辑学中,我们关注一个断言的真假。和上面类似,我们可以说,只有当一个论题的所有内容都和外部事物关联起来,才能开始讨论它的真假。如果无法建立这种关联,不仅不能讨论真假,这个论题本身也毫无意义。
比如说,「他杀了一只鸟。」到底是真还是假?从形式上看,这句话的确陈述了一个论题。但我们无法判断真假,因为从语境中无法理解「他」指的到底是谁。指向某些人时,这一论题可能是真的;而指向另一些人时,则可能是假的。因此,它并不是一个确切的论题,只是代表了一系列潜在的论题。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影响力很大,但他的很多言论都缺乏这种与外部事物的关联,「甚至都不是错的」(not even false)。这样的言论从理性思考的角度毫无意义,但作为修辞手法,的确可以影响大众思考。二者之间的差别,源于「公共讨论」和「舆论」之间的差别。也许无法立刻改变中文「舆论」环境,使其成为一个理性的「公共讨论空间」,但我们至少可以使用逻辑的工具来减少其影响,为自己赢得一些思考的空间。
上面我们说明了,论题是否有外部所指和论题的真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真假性」已经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用来描述后者的概念。但却没有词语能够形容论题中概念的指向程度。因此,我建议以「含胡量」来指称这一概念。一方面,它表明了论题的「含糊」程度。另一方面,胡锡进的言论已经成为这一问题的典型,很大程度上,越「含糊」的论题,与胡锡进的言论就越为接近,因此「含胡量」也就越高,十分容易理解。
当然,我并不是说胡锡进的文字,只存在缺乏外部指称性这一种问题,其他的比如事实错误,选择性报道,使用带有先入为主价值判断的词语,指示而非描述等问题都很明显。总体而言,胡锡进的言论不应当作新闻报道来看待。一切尚未已经同意他的人,阅读他的言论都是在浪费时间。但相对于单纯的政治宣传,胡锡进的言论有意识地使用「大而化之」的技巧,从而是讲述这一问题的极佳教材。
胡锡进的言论经常使用「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另一具体事物」这一模式。主要利用了中间「抽象概念」既可以指一个具体问题,又可以指另一个具体问题的特点。但两个具体事物之间并不存在逻辑连接。这一模式展现了论题中的概念缺乏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常被称为「偷换概念」或者「稻草人谬误」。
国民有别
最简单的例子是:
时间:2020/04/18
链接:https://www.weibo.com/1989660417/IDVie1lsh
(1) 不久前,美国和欧洲出现对中国出口抗疫物资质量不达标的大量抱怨,而且上纲上线,将这个问题政治化。中国随后紧急强化出口质量监管,结果美国又受不了了,这两天又开始抱怨中国的新规定导致一些急需医疗产品对美出口的拖延,要求中国修改规定,加快防护物资输美。
(2) 太难伺候了,那些实际掌控美国舆论的刁蛮精英们。本来中国医用产品的质量总体是过硬的,靠着它们,我们在国内战场上击退了新冠病毒的凶猛进攻。个别批次的问题和质量标准的各不相同,以及非医用口罩被一些人当医用口罩去用了等等,造成了少数质量纠纷。美欧不依不饶的态度促使中方在原有出口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出口许可和质量查验的设防,但这意味着程序变得更多。美方之前本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装蒜,现在收货慢了,更是跳起脚来,甚至怀疑中国是故意卡对美出口。
(3) 老胡主张,不要理会美国那边的叫嚣。中国只需按照常理加强出口质量的管控,既要坚决堵住质次产品的出口,又要协调好中外质量标准的对接。我们需要尽量加快产品出口的速度,但严到什么程度,快到什么程度,不能听美国的,不能任由他们想起一出是一出,这方面的主动权要握在我们手里。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别怕他们威胁,想闹「脱钩」由他们去。
(1) 中「美国」和「欧洲」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抱怨」的人和「上纲上线」的是同样的人吗?「又受不了了」的和前面的又是同样的人吗?美国并非一个坚不可分的实体,每句话中所指的人,除了由「美国公民」这一概念相连以外,并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联系。从中我们看到胡锡进使用了「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另一具体事物」的模式,将潜在的不同的美国群体,合并为一个实体。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一实体前后行为不一致,因此「太难伺候了」。此段的「含胡量」,我认为极高。
令人惊讶的是,(2) 中对中国医用产品评价时,胡锡进却能进行这样的区分。「个别批次……造成少数质量纠纷」的产品和「质量总体过硬的」产品,除了由「中国出口」这一抽象概念相连以外,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联系。因此一种产品出现问题,并不能说明另一种也具有同样的问题。这一划分,我认为「含胡量」极低。
这说明,胡锡进并非不清楚自己言论的错误之处,而是有意识地将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进行以意识形态为划分依据的双重标准。假如读者已经同意意识形态划分,便不会认为错误。假如读者不同意意识形态划分,便也不会再读了。因此此类修辞并没有进行任何论证,只是强化了读者原本已经同意的观点。
与此同时,胡锡进又在 (2)-(3) 段中提出了「我们/中国」这一概念。这样读者、出口企业、质检部门这样的具体群体被统一在了抽象的「我们」之下。这一部分「含胡量」综合而言应定为极高。
此种偷换概念的特点是,将民族国家(nation)、国家(country)、政权(state)、政府(government)混为一谈,并且进一步将只具有少数相似之处的不同群体混为一谈(「西方」、「外国人」、「我们」、「中国」)。在谈论到中国时,常常将「党」也混在一起。为了提醒自己,读者可以记住,「国民有别」。
一以贯之
接下来,我们尝试将学到的技巧应用到一篇较为复杂的文章。
时间:2020/04/19 15:15
链接:https://www.weibo.com/1989660417/IE2TUgUt5
(1) 特朗普总统星期六在白宫疫情简报会上又想要证明自己领导抗疫有方,他强调美国每10万人中有11.24人死亡,比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都低。但中国每10万人中只死了0.33人,他宣称「这不可能」,还问「有人真的相信这个数字吗」?
(2) 老胡要说的是,这场疫情迄今夺去了中国内地4632人的生命,这个数字还小吗?我觉得它已经很大很大了。武汉一个城市死了3869人,这已经是难以接受的了。所以中国舆论场一直在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死这么多人?这不是普通的数字,它是几千个中国老百姓真实的苦难。所有中国人都认为,我们的国家本应让这个死亡数字更小一些,而且真诚的相信,为实现这种缩小是存在努力和改进空间的。
(3) 打死我们都没有想到,这场疫情在欧洲和美国会以这样的失控烈度暴发。尤其是美国,世界第一强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科技也最发达,而且它的抗疫是明摆着的「开卷考试」,居然搞到了现在一天死一两千人、最高峰一天死四千人的程度。这是病毒冲进了原始社会吗?稍微有点科学和组织,也不该这样。我认为美国的政治精英群体是对那个国家的人民犯了罪的,法律不审判他们,历史也会审判他们。
(4) 特朗普作为总统怎么还敢冲着那么多媒体的镜头说,10万人死11.24人比欧洲低很多,同时质疑中国的低死亡率「不可能」,有贤他不思齐,却非要公开比烂。美国到现在已经死了3.8万多人了,他居然还敢把这个数字当自己的成绩来晒,他不怕美国人抽他的嘴巴啊?他不怕这样的话被历史记录下来并且百代唾骂啊?
(5) 咱们中国人这次真开眼了吧,原来世界上有这么笨和这么不知反思的政府。当然了,也不能光指责特朗普本人,这一切从根上说,是美国政治体制所致。自抗疫开始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行动就严重失调,行政上一片混乱。美国又分成「民主党州」「共和党州」,大选临近,特朗普不得不把胜选目标置于让抗疫少死人目标之上。美国有人主张抗疫重要,也有很多人更怕破产和没有工作饿肚子,「染上病不一定死,但没钱却会饿死」这是天底下弱势群体的共同无奈。特朗普在精心琢磨如何摇摆最有利于6个月后获得选票。他的绝大部分心思用在了这里,包括使劲宣扬中国的低死亡率是假的,以证明美国到现在就死了将近4万人「是正常的」,而且「比本应该死的人数少了」。
(6) 如果特朗普早一个多月有疫情极其危险的前瞻性,并且豁出去不管竞选了,以保卫美国人的生命为己任,动用他的所有总统权力推行科学防疫,那么美国的抗疫很可能比现在的局面好很多。但这是幻想,唯利是图已经深度融入到美国政治的血液中。
本文中胡锡进政府决定一切等观点我们就不讨论了,让我们集中在「含胡量」的问题上。
通篇看下来,本文是对特朗普疫情简报会上发言内容的评论,似乎试图解释美国疫情现状的原因。其中涉及了三个概念,「疫情简报会上的发言」,「美国疫情现状」,和「造成现状的原因」。
首先,「特朗普在疫情简报会上的发言」具有明确指向。比如第 (1) 段中的第一句「又想要证明自己领导抗疫有方」,是胡锡进对于后面发言的总结,十分具体。而后面选取的引言,「他强调美国每 10 万人中有 11.24 人死亡,比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都低。但中国每 10 万人中只死了 0.33 人,他宣称『这不可能』,还问『有人真的相信这个数字吗』?」也很明确。因此这一部分的「含胡量」为 0 。
注意,「含胡量」为 0 不代表论题是正确的,或者陈述的内容反映现实,只是说明这一论题指向了具体的内容,可以进行判断真假。举例来说,完全有可能,事实上特朗普的发言不是为了「证明自己领导抗疫有方」。但无论真假如何,质疑的人都可以明确地指出,特朗普的发言究竟是哪些。这为后续的讨论提供了基础。
第二个概念,「美国的疫情现状」指什么?(2)-(4) 段中,我们可以找到三个候选,「10 万人平均死亡人数」、「日死亡人数和最高峰日死亡人数」、「总死亡人数」。很明显,三者都和「严重」相关,但美国在一个指标上比欧洲更好,另两个指标上比欧洲更差。胡锡进究竟是在解释三者中的哪一种呢?从结果来看,似乎是后两者。但第一个指标被忽略的问题,就这样被掩盖过去了。
究其根本原因,是胡锡进并没有明确论证,哪种指标可以代表美国疫情现状。特朗普认为第一种更能代表,胡锡进认为后两种更能代表。这本来没有问题。但如果仔细分析胡锡进的发言就可以发现,他从特朗普的第一个指标开始,提出了话题「美国疫情现状」;接下来,开始谈论同一话题下的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另两个指标。中间缺失的重要一环是同一话题下,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胡锡进使用偷换概念的方法将其忽略过去了。他没有说明为何另两种指标比第一个指标更能代表美国疫情现状,而是仅仅通过它们同属于同一话题的微弱关联,引导了读者的注意。注意其中的「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另一具体事物」的模式。本段的「含胡量」,我给出的评价是中等。
第三个概念,「造成现状的原因」,胡锡进提出了两点,「特朗普本人」和「美国政治体制」,其中后者似乎包括联邦制、两党制和总统竞选三方面。胡锡进列举了很多,但是没有进行任何论证。「原因」这一抽象概念,既可以指「积极因素」,也可以指「消极因素」;既可以指「主要因素」,也可以泛指「相关联的因素」。胡锡进在 (5) 段中,将四种可能的组合放在一起,再一次使用「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另一具体事物」的模式相关联。
就拿「特朗普不得不把胜选目标置于让抗疫少死人目标之上。」和「自抗疫开始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行动就严重失调,行政上一片混乱。」两个描述为例。胡锡进认为特朗普做出错误决策是造成疫情现状的原因,但各州政府不服从特朗普在联邦政府的决策也是原因。那么后者究竟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特朗普决策的危害呢?哪个才是更重要的因素呢?两者之间,除了同属与结果有关联以外,并无联系。甚至你可以认为它们的效果可能彼此相反,因此不能同时作为原因。
胡锡进将两个潜在的矛盾事物大而化之地置于「原因」之下。在同一篇文章中,有时美国总统的权力大到可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受到主要批评;有时却认为,对总统权力的制衡造成了危害。其中的「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另一具体事物」模式,是先提出特朗普的错误决策是原因,然后在原因的另一层含义上,提出了政体问题。这正是其概念缺乏外部所指的最佳例证。这一部分的「含胡量」极高。
此类应用的特点是,开始时在讨论一件事,但过程中却慢慢转向了另一件事。其中穿插着自己的评论,从而掩护了偷换概念的过程。为了提起注意,可以记住,好的论述中的话题应该「一以贯之」。
言之有物
最后一篇中,本身谈论的就是抽象概念:
时间:2020/04/16
链接:https://www.weibo.com/1989660417/IDCjP7yOp
(1) 中国需要有言论自由,然而言论自由又必须是有边界的,这是人类社会治理的基本共性。
(2) 我认为中国不能够允许三种言论的大众传播,一是反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违宪言论;二是煽动集体性违法行动的言论;三是恶意的谣言。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散布、传播这些言论不仅要被禁止,强行这样做的人还应受到依法追究。
(3) 不涉及这三类的其他言论,我认为中国社会应当加紧探索为它们的建设性或者无害化地存在提供更多空间。这是中国社会必须向前走的方向,无论从国内治理的长期和谐化,还是从中国与世界打交道的现实需求来看,我们都应积极行动。
(4) 把宪法第一条与宪法第三十五条协调统一起来,这或许是中国社会治理最大的挑战之一。「一收就紧一放就乱」,这反映了中国的一些管理者和舆论活跃人士从不同方向都存在偏颇。各地的官员们很希望「舆论平平静静」,不愿意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支付必要的舆论成本,他们向宣传部门和舆论机构提出了过多的管控舆论要求。而舆论活跃人士则很愿意强化言论的冲击性,给具体问题上纲上线,一旦有了更多舆论空间,他们往往为了扩大各自的影响力而开展「批判竞赛」。这两种情况共同干扰了中国正常的舆论空间建设。
(5) 翻翻几年前的微博,上面的违宪言论真可以说是一搜一大把。另一方面,有的一般性话题也在各地官员和管理者的推动下被不应有地「管控」了,这样的情况也决非个例,甚至有的地方治理对「删帖」形成了依赖。
(6) 这样的僵持需要打破,没有这种打破,中国社会就会长期缺乏应有的弹性和韧度,围绕舆论的纠纷将层出不穷,不断拖累内部的治理质量,也会在对外交往中遭遇意想不到的被动。
(7) 我知道,这是一项很艰难的探索,由于有美国和西方势力从外面搅和,渗透它们的影响,会让这项工作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难度。但无论如何,中国社会都需迎难而上,去逐渐厘清这个我们很多问题的源头。
(8) 中国有与西方不同的政治体制,我们的言论体系肯定也会与他们的不一样。西方的情况决不能作为中国的标准,与此同时,西方提供的既有教训,也有经验,两种制度不是刚性的隔绝,我们要防止一种局面的出现,那就是不要因为西方攻击我们「言论不自由」,我们就把这个领域的差异性和对抗性置于我们自己的探索和建设之上。西方一定会攻击我们的,我们不能被他们的攻击牵制,而应把推动国内治理的合理化和现代化置于首位。我们一定要致力于构建一个国内有较大共识,国际上(西方只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拥有更多交往韧性的舆论生态。我们无需因为各种曲折而灰心,我们应不断有所作为。
(1) 中对「言论自由」的说法一出现,就知道本文中的「言论自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对政府限制的言论自由,指的是中国语境下,个人层面的「言论自由」了。明确了这一点之后, (2) 中给出的概念外指本身似乎没有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也就是将举例变成了限定,比如「反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违宪言论」不能传播,那么除此以外的违宪言论就可以传播?实际上胡锡进想表达的是,违宪言论不能传播,尤其是「反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虽然表达方式错误,并且没有论证为什么「言论自由」的「边界」必须是这几种,但至少在讨论前说明了明确的目标,因此「含胡量」极低。
文章的其余部分就这一目标提出了原因和方法,其中方法部分包括,「我们」(指谁?国民有别)「应当加紧探索为它们的建设性或者无害化地存在提供更多空间」、「积极行动」、「这样的僵持需要打破」、「致力于构建一个国内有较大共识,国际上(西方只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拥有更多交往韧性的舆论生态」、「应不断有所作为」。如此多的概念,却没有一个可以联系到具体的行为。而且几乎所有的表述,只描述了结果,而没描述实现的方法。
注意到这里的特点,是将概念停留在抽象层面上,不给出任何具体的外指。这样即使反对,也不知道究竟反对什么。胡锡进写了很多,但并没有表达任何内容。
试想你买了一本菜谱,翻到做「红烧茄子」那一页,上面写着:首先,应当积极为红烧茄子做好准备。其次,必须进入一个能做好红烧茄子的环境。接下来,要使用能做好红烧茄子的烹调方法。在此过程中,还要坚决执行有利于做好红烧茄子的各项措施。你对这一菜谱有何评价?胡锡进的言论和这个菜谱有什么分别?可以说,这些正面知识(positive knowledge)「含胡量」极高。
相比较而言,同一段文字的负面知识(negative knowledge)外指性更好,比如不应该「违宪言论……一搜一大把」、不应该让「地方治理对『删帖』形成了依赖」,不考虑观点本身是否合理,但从概念的外指性上来说,「含胡量」极低。
那么这种组合是偶然吗?实际上,胡锡进经常采取这样的策略,被人称为「小骂大帮忙」。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选取一个容易引起关注的议题,比如(中文互联网意义上,指对个人,而非政府进行限制的)「言论自由」。接下来,将国外情况含混地称为一个整体,将国内的情况做细致地区分。对前者进行否定,对后者给出借口。并且说明前者是普遍和必然的,后者是个别和偶然的。最终,从抽象层面上给出解决方案。但找不到任何具体的行为。
为什么说「小骂大帮忙」?国内的情况,已经成为共识,胡锡进无法进行否认。通过肯定其存在,胡锡进为自己塑造了「开明」的形象。而且因为内容具体,容易给人造成整体上「言之有物」的印象。但实际分析,必然引导向个别和偶然的原因。因此,任何制度上的批评都成了「给具体问题上纲上线」。最终,再给出一些抽象层面上的支持,既缓解了之前问题存在的疑虑,又不会鼓励读者采取任何行动,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总体来讲,此类说法可以总结为,「之前大家都知道是错的事情,是错的。我们不应该做之前那些事情。我们不应该做错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对的事情。」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都没说。为了让自己在这一方面注意,读者应当记住,好的论证应当「言之有物」。
总结
本篇我们回顾了论题中,概念的外指性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含胡量」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论题中的概念,是否联系到了具体的事物上。「含胡量」越高的论题,也就越「含糊」,也就越无法判断对错,越无意义。「含胡量」越低的论题,指向就越具体。只有「含胡量」为 0 的论题,才可以判断对错。
接下来以胡锡进的微博文章为例,我们介绍了三种将外指性不足作为修辞手法,干扰理性的方式。前两种都遵循「具体事物-抽象概念-另一具体事物」的模式,常被称为「偷换概念」或者「稻草人谬误」。第三种则是保持在「抽象概念」中,不给出具体所指。这三种模式在胡锡进的言论中十分典型,而且在中国政治宣传中也十分普遍。为了避免掉入这样的陷阱中,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提醒自己,好的论证至少要做到:概念上「国民有别」、主题上「一以贯之」、方法上「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