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天平的哪一端?上帝還是瑪門?
朋友跟著剛接觸信仰的先生去教會,觀察到一件事:
教會很個人主義,沒有在批判資本主義。
我整個眼睛發亮!!因為這是很多基督徒一輩子也不會意識到的,一個才順便跟去教會繞繞的人一下就看出來了。
與其說沒有在批判資本主義,不如說太忙著在資本主義的魷魚遊戲裡求生。
其實不是只有教會,教會外也不批判資本主義,只是基督教是個強調這世界只是暫時、應該追求永生的信仰,因此我對教會的期待會更高。
不要說批判了,多年前我在某個基督教派的粉專看到一篇短文,意思是要員工換位思考,去諒解公司老闆的困難。
底下的留言清一色都贊成,即使我在底下留言,提到這是資本主義的惡性結構云云,大多數人仍覺得這是基督徒的良好品格,甚至覺得主管給的不好對待,是一種「化妝的祝福」(多年前的我比現在更不會「講人聽的懂的話,自然是傳達意思失敗)。
這其實反映的不只是現今知識批判層面訓練的缺乏而已,而是教會內的人,其實對於這世界的「惡」沒有感覺,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都是生存的遊戲規則,沒有好或不好,跟著做才是最方便的路。
我之前在一篇談教會的文章〈現代教會的「十字軍東征」: 同志 vs. 罪〉曾寫過:
「教會是由一群『基督教徒』和牧者組成,理想上是一群信上帝的罪人,在裡面在神面前認罪、悔改、相互扶持鼓勵,因為知道自己也是罪人,所以可以理解罪人的軟弱,不輕易定罪,但這畢竟是理想,而且大多數教會並非如此。人們只是走進教會讀聖經唱哈利路亞,出了教會很自然地繼續用這個世界教導的來提昇自己的競爭力,為的是不要被社會淘汰,為的是能夠進好的補習班、進好的學校、進好的公司、爬到好的位置、賺到好生活的錢,但從未想過他們這些努力,與聖經裡,尤其是耶穌的教導有什麼關係,是相符?還是相違?但從未想過,他們在教會裡痛哭流涕的說要定睛在神身上,出了教會卻戰戰兢兢地定睛在瑪門(金錢)身上。明明是最世俗的一群人,卻只因為他們是與異性發生性關係,而不是與同性發生性關係,來自稱神聖。這些人整天『主啊、主啊』呼喊神的名,最後反而會落入地獄,教會卻失職的對這些失喪的羊視而不見。」
聖經裡雖然提到一心追求地上的財富是與耶穌的教導背道而馳,但看起來對於大多數基督徒而言,自己所做的並非「一心追求財富」,也不是「貪求」,只是「想要存活而已」,這或許也是我某次在綜藝談話性節目上,看到某個自稱基督徒的藝人,以驕傲的口吻說自己如何為了幫孩子搶到補習班徹夜排隊、還去越南置產有多便宜(對!就是陳天予(愛莉莎莎)前一陣子做的事情)的原因。
聖經裡強調的是群體主義、注重家庭、社會關係連結,以及鼓勵人與神建立關係的信仰,這些完全與現世的資本主義、功利主義社會相反,生活在這社會裡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這些意識形態的影響,要意識到、要擺脫都很困難,也就是說,這不是單靠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而是必須仰賴群體的力量。
但教會是個有明確理念的團體,理應讓生活在這社會裡的基督徒,有機會在教會裡,不僅是認識到這個信仰,更知道如何面對信仰與這社會之間的衝突。
信仰裡教導的不要追求財富,不單純是規定,而是對神有認識、與神有關係、對神有信心的結果,因此教會應該要做的到的,是讓人透過對神的認識、與神建立的關係,在生活中操練信心,才有辦法不會(為了想要生存下來而)「一心追求財富」,才不會一手抓著上帝,一手抓著瑪門。
即使不知道結構、社會學、資本主義這些抽象概念,也是有辦法提出批判的,靠的就是活出另一種樣式,一種倚靠神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