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有雷影評

vq0097
·
·
IPFS
·

轉貼自個人臉書:

如果介意爆雷的就不要往下看了喔。

爆雷分隔線~


開始。


這是一部劇情上有野心,在故事的反轉與伏筆上也算收的還可以的國片,不過還是有我無法忽視的缺點。


故事是這樣,圍繞著三位聽障學生展開,分別是張誠、姚貝貝,與小光。一位聽障的學生張誠,在原本聽人學校(也就是所謂一般的學校)過得不快樂,轉到一間啟聰學校以後,他喜歡上一位女生姚貝貝。卻在某一天,他發現在校車上最後一排,貝貝被性侵,其他人卻視若無睹的當作玩樂,帶頭的小光還要他不能說出去。

當他拉著貝貝去告訴老師的時候,老師一調查才發現不得了,不是個案,這間學校有100多個類似的案例,而且原本是受害者的人後來也變成加害者。追查這個事件到後來,發現了帶頭的男生小光的秘密,原來他當年也曾經被一位男老師性侵長達四年。

在這個過程中,也展現了雖然有這樣的事,但他們還是不願意離開這個學校的心理。


首先先談優點好了,不然我朋友說我每次都劈哩啪啦講了一堆缺點,然後又說自己很喜歡(心虛)。


我個人很喜歡的是導演把人性的複雜面拍了出來,足以見導演的野心。很多人會拿這部電影跟韓國的《熔爐》對比,在我看來《熔爐》揭發了一個黑暗的事件,但是它的視角其實善與惡對立的很明顯,善良正義的老師與無辜的學生,對上邪惡可惡的校長等人,還有可惡的權貴體系(?)。


順帶一提,雖然韓國這幾年的電影台灣一直稱讚,可是我卻沒有多喜歡,原因就是善與惡的對立太明顯了,一種好萊鎢式的英雄電影太氾濫了,像《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我對於報紙還有電視台被占領,明明就是群眾幹的卻說是軍隊幹的蠻不以為然的,把受害者無辜化,卻也減少了他們的能動性。


但是這部電影沒有明確的「好人」與壞人,一開始看似無辜的張誠,為了保護貝貝,也跑去性騷擾了另一個男生,原因是小光說這樣他們就不會去欺負貝貝;看似帶頭欺負他人的小光,其實自己也是被一位老師性侵長達五年的可憐人,而且校長雖然知道,最後也只能讓那個老師退休。


還有小光這個角色的複雜程度,我原本以為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在這種商業型的電影裡已經夠了。但沒想到,小光的複雜度更高一點。在老師回來時,欺負其他人又自殘不是因為恨而已,而是他發現自己居然有點喜歡老師,自己應該要恨才對!老師來看他時他居然碰了老師,他對老師又恨又愛,他痛恨這樣的自己,我當時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天啊,這在台灣的電影是好大的突破喔(?)。


還有劇情呈現聽障在這個社會的困境也很自然,致使他們不願意離開那個學校,而希望繼續留在那個學校,在一般人看來十分是不可思議的,但看電影時卻能夠理解。


簡而言之,這三個學生的情緒、人性的複雜、他們的個性與選擇、聽障的困境等等,在劇情的推進下呈現的算是很自然,劇情的層次多,也不會讓人感到說教。


但對我這種雞蛋裡挑骨頭(?)的人而言,這部電影還是有無法忽視的缺點,最大的就是虎頭蛇尾,一開始把劇情畫得太大,最後卻直接縮到一個個人上,導致這個劇情的前後格局不一。


一開始在調查的時候,一問發現有100多案的案件,顯示這是一個長達多年的陋習,甚至可以說是這間學校的文化了,但是後來霸凌、性侵依舊的時候,劇情卻只僅限在小光這個帶頭教唆的人探討上,不只有點可惜,整個劇情的格局也對不太上,前後有很明顯的落差。


雖然小光是教唆的人,但根據那些人的描述,一開始可能是學長欺負學弟,或者是為了合群,而老師也都沒有理會,顯然這個問題是一個校方長期不重視、學生處於性的摸索期,又有點霸凌的成分在裡面,這些好像除了一開始以外,就被忽略掉了。


我不是說導演一定要拍到結構,一定不能只著重在小光身上。但是既然一開始是畫這樣的格局,同時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可以看見問題並沒有解決,貝貝還是會被「欺負」,把「加害者」只放在小光身上就很怪,所以其他人就是小光說要欺負就跑去性侵人嗎?我認為不是,不管是青少年還是成人,人的行事動機本來就很複雜。


同時,校方的代表大概就是校長,導演為了要呈現人的複雜,所以讓校長展現了他不容易的一面。他不只是為了面子,而是這間學校已經不容易活下去了,鬧出這種醜聞更難,所以他才一直選擇低調處理,同時以青少年的性衝動為這件事合理化。


我覺得要呈現學校方複雜的心情當然可以,但也顯得馬虎,僅僅透過幾句對話讓校長訴說而已,複雜的問題全靠校長講,就有點是為了展現而展現,但實際上只是帶過。


反而劉冠廷飾演的好老師,還比較複雜。在貝貝希望能回來以後,把她帶回學校,貝貝卻又被欺負,發現以後,貝貝卻不要老師告訴家長,怕老師又被責備,心疼與愧疚的情緒很有感覺。雖然老師在發現貝貝繼續被欺負,著眼點只放在小光身上,這點讓我覺得很問號。


還有貝貝的阿公也很神奇,本來不願意讓貝貝回去學校,張誠跳出來說我會保護他,他就願意了,我也有點問號(。)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導演想討論得太多了,這個可以說是集體性侵的事件有太多錯綜複雜的問題,要嘛就是要刪掉一些角度,著重在幾人的角度,要嘛就是細節也要把控得很好。導演在這部電影上,把控的有點鬆散,很多的時間花在了聲音的感受上,當然這個安排會讓觀眾更能進入他們的世界,能說故事的時間也就會少掉很多。


所以這部電影我還是很推薦的,相對來說算是成熟的作品,主軸清晰,且人性敘事開始不落俗套,而是複雜又多樣,也不說教,但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最後是我個人的想法,我覺得台灣在電影拍攝上,可能因為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藝術片在國際得獎,得到政府的補助,商業片市場大幅萎縮,有好幾年都是一些搞笑無厘頭的國片才有市場。以至於這幾年許多嘗試性的商業片,梗都是好梗,可是在劇情的節奏還有故事性來說,還是太弱。

我還是喜歡能藉由一個一個劇情推進整個故事,背後是一個人性的省思,如果要能夠做到這點,編劇跟導演都要好。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