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Q噢喔噢喔世界下的手打語:倉頡

Frankie Yeung
·
(修改过)
·
IPFS
·
七日書.第三天。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由細到大,都是說廣東話。忘了甚麼時候學了。大了,又會學英文,也不算學得好,應用還可以的。只是有種語言,不是從口說出來,就是「倉頡」輸入法,一種打出來的「語言」。

這種語言可跟文法、讀法無關,但是要「說」出字來,你要掌握方法,才「說」得好。這就拜偉大的溝通工具的發明——ICQ,把這「語言」應用得淋漓盡致。

那些年,就在「喔噢喔噢」聲響之間,用倉頡打得快,好像令溝通也順暢起來。用這語言,跟陌生人談話,也沒有絲毫尷尬之感。就這樣可跟不同人連上。那時沒有emoji,連orz、lol、:o),就在這些符號未興起之時,靠打字好好跟人溝通。

可不要少看這種「語言」,有些人學不精,就學了「速成」,也許話是同樣說,但「口形」如何,說得快不快,也會被用作比較。「倉頡」好像是高檔一點的語言,要花多點時間記、打;折衷的就只剩下用「速成」。其實要說得好,到最尾也看看跟甚麼人說。

掌握語言可以是考核,也可以是應付日常需要。要「說」得快,「倉頡」也可以是一場比賽。就在中一那年,圖書館課要學這種「語言」,教了大家,還來個比賽。手起字冒出,越打越說得快,當時還打到得了獎座。明明這很奇怪,本身這「語言」只是實在,比賽勝了又如何?

這卻開啟了一個世界。就是說甚麼,敲打鍵盤,心裡想的字,手裡真的可「寫」出來。要寫得準,不但要「打」得出,還要「說」得快。明明沒有聲響,卻很在意別人會否把話聽進去。隔了幾秒,生怕別人聽不到,還說多幾句,等候回覆。

「倉頡」這語言可真怪,五個字母就說出字來,甚麼也可簡化,不像英語。也毋須音調,喉嚨痛也不防礙溝通。最利害的是,明明看不到的人,隔着螢幕,自然溝通上來。感到不到對方的體溫,但也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人情冷暖。有時,還覺得對方有點親近。

這語言可易學難精,隨着潮流而來,把話說對,說得動人,也不只是隨手可出,當中要有心思,想如何鋪排,不如面對面有相處的秩序,卻仍有規距跟從。在「喔噢喔噢」世界衍生出的「語言」,繼續將大家連上。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rankie Yeung社會學出身,前通識編輯,曾修讀新聞,現為大學助教。曾旅居倫敦,跨城遊歐洲。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