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上野千鶴子、田房永子《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讀後感
台灣目前還沒有譯本,我讀的是簡體中文版。(偷懶XD)
我第一次知道上野千鶴子這個人,是聽了上野千鶴子在東大入學儀式上超兇猛的演講。老實說,我覺得一個女性能站在一整群專家身分的大叔裡說這番話真的超帥!
我自己出身自比較保守且傳統的南部。
(理所當然到融進空氣裡的重男輕女)
我的經驗是:身為一個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在一整群男性裡發表意見時,通常不會被當一回事。(除非身分地位比對方高很多)有時甚至會反過來被在場自認為更高人一等的男性說教。
這種事情不只是公領域,在家族聚會也常見。後來,我就學會在人群中隱形,默默埋頭讀自己的書。往好處想,多虧這些惹人厭的嘴砲男,讓我增加了很多他們也不知道的知識。(笑)
(在cherng關於社恐的插圖裡也分享了類似的求生故事。www)
加上從小長輩也常叮嚀我不能頂撞師長(就算對方很機車)、要謙和有禮等等,對下不對上的禮教一堆(you know,有些人就是馬齒徒長又愛擺架子)。
因此,要在一個你預期會逆風的場合裡,抬頭挺胸、暢所欲言,真的很難,你需要有鬥士般的強悍心靈。所以,當時我看著那場演講,忍不住覺得上野老師也太帥了吧?!
基於這種迷妹心態,我就打開了這本書。
結果,一氣呵成地在四天內看完了。
讀完之後,覺得這本書真的是太有趣了,好多既視感充滿的吐槽!所以來熱情推廣一下!
簡單來說 ,這本書有兩個推薦點:
首先,它篇幅很短,全文以兩人對話形式進行,風格活潑不枯燥。中間還附上說明插圖,讓人可以淺顯易懂地了解女性主義的主要關懷與基本概念。
其次、它幾乎涵蓋了女性人生中的所有重大性別議題。從原生家庭、教育、就業、戀愛、性關係、婚姻、育兒、家務都提到了,真的太厲害了!好幾段精闢的吐槽看得我笑個不停!還傳給其他朋友看。
「沒錯沒錯!那些討人厭的男人真的會這樣!」
整體來說:4.9分。★★★★✮
(書裡「女性主義」一詞會突然變成「女權主義」www 小扣分一下)
不過,在談這本可能受爭議的書之前,先來打一劑預防針:我曾經聽過有人批評上野千鶴子的《厭女》立場相當激進。(我還沒讀過就是)或許也有人會在這本書當中,感到女性主義者充滿尖銳的攻擊性。
確實,這本書為了易懂,大幅度地簡化了女性主義的複雜度,也因此出現了一個明顯且看似偏激的論述弱點:把生理男女跟女性主義者與否綁在一起。
「女性主義真正的目標是兩性真正的平等,而非挑起男性與女性的對立與仇恨。」雖然上野千鶴子在書中對這句話相當嗤之以鼻,但畢竟社會還是需要由兩性攜手並進(也不是委屈誰達成的表面和平)才能發展得好。
生理女性中也有「男人什麼都好、女人就各種貶低、就算貶低到自己也很高興」的人(別名:沒男人會死的「愛男人體質」)。性取向也是,就算是跨女、跨男,男女同性戀,也有可能複製父權思維、去歧視或壓迫他人。
太易懂的劃分,反而會忽略不論哪一種性別或性取向都可能會成為性別不平等的幫兇。
(我聽過一對男同志坐在IKEA門前長椅上,說對方像女人一樣不理性,而我在旁邊想著:將理性跟性別畫上等號的你們兩個,已經在體現你們有多不理性了。恭喜你們!)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日本跟台灣性別平等的差距: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的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 越低越平等),台灣當時的GII指數是0.045,日本則是0.094。到2021年兩者的GII差距是0.748/ 0.656。也就是說,2019年時日本性別不平等的情況遠遠超出台灣將近一倍。這本書出版的時間是在隔年的2020年一月。
從韓國激進女性主義的誕生歷程來看,我想女性主義的激進程度,是相應於「對方不打算傾聽、了解我們的苦衷」的程度,轉化成多大程度的「誰管你們死活」的報復姿態。
從這一點去思考,不管是至今食物還會分男女傾向(謎)、不接受取消冠夫姓(不像一家人),或前不久吉野家前常務在大學新鮮人講座上高談「給不經世事的女性下藥的行銷策略」,或本書裡舉的荒唐例子:父親性侵女兒被判無罪、以前上司可隨意摸女下屬屁股與胸部之類,都可以看出日本對女性的尊重確實不高。
所以,我認為上野千鶴子的戰鬥力確實凶狠,但這股狠勁就是在這麼封閉又不尊重女性的社會中培養出來的。因為圍繞著她的惡意就是如此強大(信奉這套歪理的人如此普遍),所以反抗也就如此激進。
誠如她自己說:「我成為女性主義者是出於私憤。」
(哈哈哈這種坦率超棒!)
雖然不能說台灣已經很平等了。畢竟想要再次複製上一輩的偏見的傻小子還是不少。(請見這次台大性平會的選舉公報,非常精彩。)
所以在閱讀此書時,一方面或許可以考慮到上述文化背景的差異,將她們所批評的對象轉換成「想要繼續鞏固這種兩性不平等文化的人」會是更佳的閱讀視角。
整本書其實都很精彩,礙於篇幅,我只選出兩個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議題來說說。最後會另外談談這本書裡我不那麼認同的觀點。
我本來預期它會從一些常見的性別歧視問題開始介紹女性主義。
結果,想不到第一個列出來的議題,居然是母女關係!
(先從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開始!)
上野用一句非常尖銳卻也相當入木三分的話,形容在性別歧視的社會下產生的毒母現象:
「她一直對孩子說:『我不離婚還不是因為你們。』所以說,她就只是個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孩子,讓孩子產生無意義的負債感和罪惡感的、普通的差勁母親!」
普通、隨處可見的那種讓孩子痛苦不堪的母親。
這句話實在太精闢了。(笑)
上野千鶴子剛好是戰後嬰兒潮(1946~1964)這一代,跟田房永子的母親,實際上也跟我母親是同一世代。(上野老師看起來很年輕,結果居然經歷過東大全共鬪,也就是跟三島由紀夫同時代的人!!!我好震驚!)
說到毒母現象,無獨有偶,我母親也說過類似的話。她每次提到自己不幸的婚姻,一定要說一次「因為有了你,所以我沒離婚。」。說得像是我的存在是對她的束縛一樣。後來,我不同的場合,也不約而同看到或聽到其他女性提過母親對她們說類似的話,並使她們也受這句話折磨。
這個毒母的起手式相似得讓人毛骨悚然。不同國家文化下的女性居然都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孩子。這現象顯示了女性主義運動中的重要核心:「個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具有普遍性的不幸並非只是個人運氣、性格或人際關係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結構歪斜而導致的悲劇。
所以,隨便用一句「這些女人真奇怪,為什麼不能好好愛自己、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是不能解釋這種現象的。
因為在她們成長的經驗中,本來就處處存在著貶低、剝削與壓迫。她們並沒有感受到這個社會愛她們、尊重她們,因此也很難因此真正地愛自己。
誠如我母親告訴我的:傳統社會裡女人永遠都是局外人。在家是替別人養的,出嫁說你是外姓。
上野血淋淋地還原了田房的母親當年求學與就業的困境:「(當時)女人一旦上四年制大學就完蛋了!」
戰後嬰兒潮的女性,雖然表面上已經能上大學或出去工作,但社會上沒有提供女性就業的發展空間。通常頂多是當老師或公務員。(我小時候確實聽說女教師是相親市場比較受歡迎的行業*)
所以當時一般的女性都是讀兩年制的短大,然後想辦法進一流企業,假就業真相親。所以,實際上唯一的出路還是只有結婚,經濟上被迫與丈夫、家庭綁在一起。
這種現象,就算是隔了一個世代的田房也說:她當初當職員時,有個東大畢業的職員若無其事地跟她說:「你知道整個公司的女職員都是男職員的新娘候補嗎?」
(田房:蛤????)
*我阿姨確實就是當教師。不過我總覺得女教師在婚姻市場上受歡迎真是奇怪:老師的職業病其實是愛說教。(親身經歷:阿姨人真的很煩,好像活動道德量尺)你不擔心老師在家裡處處糾正你嗎?www 同樣的,護理師有什麼好幻想的。切過大體、看過開腸剖肚的女人你敢惹?(根本戰力超強,應該知道許多除了切雞雞之外,能讓你生不如死的方法吧?www)
鑒於這種經濟上的不自由,歪斜的結果就會反映在母親對女兒的教育上。
戰後嬰兒潮的母親受祖母而來的教育是:女人不要讀太多書,早點結婚,為家庭奉獻一生。到女兒這一代,要求就變成:你不只要有一份能經濟獨立的好工作,也要結婚生子。也就是說,對女性的要求加倍了。
或許男性會說:我們也是要兼顧家庭跟婚姻啊!
但是傳統家庭觀中,對男性的教育會叫他趕快討個老婆來料理家務,你才能專心工作。
也就是說,傳統思維中認為唯有公領域的「工作」才是男性的正經事,私領域的家庭生活只是副業。家事甚至可以全拋給妻子去做,所以負責項目乍看都一樣,但其實重量是很不相同的。當女性仍被要求以家庭為主,卻又同時也要求你在工作上表現出色時,就等於是家庭工作雙頭燒了。
這種要求的變化就會產生上下世代的矛盾。同時女兒跟母親的關係,根本上不同於兒子跟母親:「母親和女兒都會把彼此的人生套在身上。」
如果女兒說自己經濟能獨立就不想結婚,母親就會無意識地覺得這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否定,於是母女就會在價值觀上產生衝突。
之所以男女跟母親的關係有所不同,是因為固然每個男性都有一個媽媽,但媽媽通常不會告訴他們婚姻對女人而言有多可怕、社會對女性有哪些歧視與騷擾,畢竟這種知識他們用不到。
而且在不健康(但不罕見)的情況下,男性會將母親神聖化(媽寶男就此誕生),母親則是會將兒子異性化(用情人的眼光去看他)。所以,男性通常也比較不會去激烈地批評母親的價值觀。
再者,對日本或台灣來說,成為婆婆在父權社會裡是一種權力升級,所以反而會鼓勵兒子娶妻,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類似抓交替)
但母親面對女兒,比較像是面對自己的副本,彷彿人生有了重來一次的機會。基於保護(同時也荼毒)女兒的立場,一個婚姻不幸的母親,會有意識無意識地教導女兒:婚姻是坨狗屎,我希望你不要去踩它。
因此,到了這些女兒長大後,開始選擇不婚時,同世代的男性多半不能理解這當中幽微的原由:不少動機其實都來自上一代的母親在婚姻裡受到的苦痛(包含對丈夫的怨恨)。
有多少母親在婚姻不快樂,就有多少拒絕婚姻的女兒。
說嚴重一點,算是一種集體PSTD吧?(苦笑)
「結婚率下降其實是兩性觀念落差造成的。」
如上野千鶴子說的:時代改變了,女性的想法已經前進了,可是男性對家庭的看法如果沒有追上這個變化,就會遠遠被女性拋在後面。
這就造成了低結婚率的結果。這並不是女性挑剔導致的國安危機,而是價值觀歪斜後必然得到的歷史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共業爆炸。要怪就去怪上一代的老杯跟阿公吧!(我們在PTT上面也見證了許多男性以言行證明他們維持單身的實力相當堅強www)
除了上述非常精湛的母女關係解析之外,田房跟上野也聊到更多日本歷史中被忽略的性別不平等,為我們揭露了日本史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這也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細節太多了,這裡我僅略舉兩項:
1. 社會運動中的性別不平等。
乍看搞社運好像是一群志同道合、同樣嚮往自由平等的人組成的,怎麼還有性別不平等呢?
前面我們提過,上野千鶴子當年也參加過東大全共鬪。她說當時那些搞革命的男學生,會依據功能來區分那些女學生,不上場抗爭、負責後勤補給的稱為白衣天使,跟男性一起抗爭的則稱為武鬥沙羅。意思是嘲笑她們模仿男性揮動武鬥棒的意思。(是不是也有暗諷女人在揮舞假陽具的意思?我還沒查到,不確定。)
更過分的是,他們還會稱呼那些性方面比較開放的女戰友叫「慰安婦」或「公共廁所」。一邊佔這些人便宜,一邊背地裡嘲笑她們。
「《無所畏懼》裡有一段話:『(大學鬥爭中)我深在街壘之中,從不化妝打扮,跟男人混在一起戰鬥,但是那些會化妝、打扮的女生卻成了那些男人的女朋友。這就是我參加女性解放運動的契機。』」
「那些男學生口中高喊『推翻天皇制』、『粉碎家族帝國主義』,實際行動跟父權制的老爹沒有兩樣。一起在學校學習、一起並肩作戰的男生們,其實都是父權制的幫兇。它們腦子裡裝的都是革命,身體卻是父權體制的共謀。」
對上野來說,這也是她性別不平等覺醒的導火線之一。
她回顧同時代全球各地的抗爭活動,發現當時在性解放與抗爭中吃虧的女性,促成了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的起源。是的,確實是出於私憤。因為藉由社會運動,這些女性發現了戰友難看又噁心的嘴臉。於是決心起身對抗這些人。
她所說的那些性別刻板印象(或對女性的分工),很遺憾地,至今也經常存在,有時甚至被內化成女人之間的戰爭(婊子與好女人),連電視劇裡也演得有聲有色。
2.父權體制下對男性心理健康的忽視。
我們現在都知道:「男孩子不可以哭泣。」是帶有刻板印象的言論。會造成男性在受挫與恐懼時不能正常地表達情緒,進而產生心理問題。
但上野說的這段歷史可說是這種偏見的進階版。
日軍在二戰時為了鼓吹為國奉獻的英勇精神,發現許多士兵戰後有PTSD,可是卻否認到底,將PTSD視為個人的軟弱。
當時美國已經承認了PTSD的存在。無奈日軍跟美軍對立,所以日軍堅持大日民族沒有這種洋鬼子的弱點。因此就算許多軍醫都發現士兵罹患PTSD,日軍官方也不願在退役時,為軍人的履歷上加註心理創傷。(這使士兵們受創退伍卻無法申請撫恤津貼)
甚至,在戰爭結束後,日軍還下令燒毀所有病例,以隱瞞日軍有大量PTSD的病例。當時幸好有不知名的醫生救下一部份的診斷書,將它們偷偷埋起來,日後才揭露了日軍也有PTSD的事實。
在這裡上野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日劇裡從來沒提過PTSD!
經她這麼一說,我才想起來:真的耶!每個人都像從隔壁超商回來似的走進家門,然後就一家和樂融融了!!!@@
但戰後的實情是:那些在精神受到重創卻不被承認的士兵們,假裝沒事地回到家。因為PTSD造成性格驟變,開始酗酒家暴,導致家庭失和。他們既不知道為何自己會變成這樣,面對家庭分裂,感到無力茫然、悲傷(並且自我譴責),又要表現得像個男子漢,不能軟弱哭泣,於是惡性循環下去。最後不幸地死去。
錯誤的意識形態,真的能殺人啊。
最後是本書裡我不太同意的幾個地方,雖然瑕不掩瑜,但我還是紀錄且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偏見。
- T的打扮是對異性戀的複製 ?
上野認為是因為社會給予的戀愛公式當中沒有同性戀的地圖,所以同性戀只好沿著異性戀的典範,開闢新的路線。因此女同性戀才會分T跟婆。
但我問過身邊的T友人們:妳們為什麼打扮成男性的模樣?她們的回答卻是:不是為了想成為男人(這是常見的誤會),只是這樣打扮感覺很好看。甚至有人說在還沒開始戀愛的時候就這麼做,因為忽然覺得自己這樣很帥很好看。反而是把剪短了頭髮之後,才收到女生的情書!
這事實有點讓人驚訝。女性化外觀的女同性戀反而覺醒更早嗎?!
這害我想起網路流傳的那句:「所謂的女裝,只有一次,或無限多次」。看來男裝也是。(穿了之後就審美覺醒了?)XDDD
2. 少年漫畫中的女主角總是被動的?
我覺得這個理解好像有世代差距。明明我看到的後宮動畫都是女生非常、異常地主動,藉此凸顯男主角好像很受人歡迎似的。我好像沒看過男性主動、女性被動的少年漫畫。這方面反而腦洞大開的少女漫畫好像還比較多???
其實我覺得娛樂創作跟性別平等的議題有點難解。
我不認為應該去批評男性如何幻想女性,因為女性也會用少女漫畫的視角去幻想男性。如果我們連想像都要抵制,那這算是思想控制了吧?問題應該是:幻想本身沒什麼問題,但要分得清現實。
所以,怎麼說呢?不如少年漫畫跟少女漫畫都看吧!你這樣就會知道兩性對彼此想像的全貌。台灣好像沒日本那麼多成見,之前我也聽過男大學生說自己也會迷少女漫畫。我覺得這樣很好,好故事大家讀,互相尊重理解,才是兩性相處之道。
3. 要平等女人也要去服兵役?
PTT上面也很愛吵這件事。上野對此的回應是:戰爭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誰去當兵,而是我們應該反戰!
道理上是通的,但我覺得她還是迴避了兵役問題。
畢竟一個國家要防止外敵侵略,還是得組織軍隊。完全無軍隊的國家能存活多久,老實說是很可疑的。或許這對部分徵兵制國家來說會比較成問題。(以色列好像是全面徵兵,男女都要當)募兵制如果男女都募兵的話,反正大家都是自願去當兵,也就沒有什麼好吵女人為什麼不當兵了。
不過務實地來說,台灣人口少,確實男女都當過兵可能比較好。先不說體能要變多好,至少大家對武器的使用方式有點常識還是比較好。(像消防演習那樣)
4. 女性主義者也會厭女嗎?
上野豪爽地說:當然會啊!如果我不厭女,就沒必要當女性主義者了!
「女性主義就是自我和解的戰鬥。」
原來如此!這番話真讓人豁然開朗啊!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心得與書評。
希望你會喜歡,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