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美景】智利復活節島:巨型石像的競爭遊戲

八十後大叔
·
·
IPFS
·
長久以來,智利復活節島一直以島上零散分佈的石像為人所熟悉,來到小島才知,原來所有石像都在同一座火山「生產」,再運送至島上不同角落,石像的大小多寡,背後是島上不同部族的一場競爭遊戲。
先來一張日出遠觀
位於東部Ahu Tongariki一字排開的15座石像是復活節島的標誌,1960年代因地震引發的海嘯,石像遭到嚴重損毀,後來在1990年代由日本公司出資修復。

長久以來,智利復活節島一直以島上零散分佈的石像為人所熟悉,來到小島才知,原來所有石像都在同一座火山「生產」,再運送至島上不同角落,石像的大小多寡,背後是島上不同部族的一場競爭遊戲。

來到島上四座火山之一的Rano Raraku,可見整個山頭遍佈不同尺寸的石像,當地人稱為Moai,島上幾乎所有石像均出產於此,不同部落再運送至不同角落。石像通常都有8、9米高,有時石像太重無法運送,於是就把石像做小一點,然後再戴上一頂石帽,令石像看起來高度相若。或者對島民來講,石像越高越大越有威望,無形中成為了一種競爭,最大尚未完成的一座達21米!

闖入鏡頭的狗狗
旅途的吉祥物之一,當然要和石像🗿合照。

關於復活節島的歷史,很多細節仍是一個謎,較普遍的講法是早於公元5世紀,便有玻里尼西亞島民來此定居。12至17世紀期間,為了紀念先人及宗教祭祀等原因,島上豎起了大量石像。1722年復活節當日歐洲人首次登陸此島,並以此來命名,當時所有石像還是豎立的,期間有不少歐洲船隊到訪,到1864年,島上所有石像已全部被推倒,究竟中間發生了甚麼事?

19世紀中期,由於人口越來越多、島上資源越來越少,各個部落之間也發生了紛爭,而代表不同部落的石像也紛紛被推倒。現在島上見到的石像,基本上都是上世紀70至90年代期間,經重新修復再豎立的。 

位於Rano Raraku火山的石像「生產」基地,至今仍有250多座未運走的石像,最大一座達21米。
復活節島的石像是一場無形競爭遊戲,石像太大無法運輸,就把石像做小一些,然後戴上一頂石帽,看起來更高。圖中石像位於小島北部Anakena沙灘附近,可見石帽有不同形狀。
這張是用手機的全景模式拍攝的。復活節島由四座火山爆發的岩漿形成,圖為西南部Rano Kau火山,火山湖會否令你想起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八十後大叔文字工作者,迷途小書僮。興趣廣泛,喜歡旅遊,踏足50個國家地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歌影視——徐若瑄的三原色

岑寧兒 遊走於獨立與主流之間

用時間實踐藝術——宋冬《三十六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