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美景】智利復活節島:巨型石像的競爭遊戲
IPFS
長久以來,智利復活節島一直以島上零散分佈的石像為人所熟悉,來到小島才知,原來所有石像都在同一座火山「生產」,再運送至島上不同角落,石像的大小多寡,背後是島上不同部族的一場競爭遊戲。
來到島上四座火山之一的Rano Raraku,可見整個山頭遍佈不同尺寸的石像,當地人稱為Moai,島上幾乎所有石像均出產於此,不同部落再運送至不同角落。石像通常都有8、9米高,有時石像太重無法運送,於是就把石像做小一點,然後再戴上一頂石帽,令石像看起來高度相若。或者對島民來講,石像越高越大越有威望,無形中成為了一種競爭,最大尚未完成的一座達21米!
關於復活節島的歷史,很多細節仍是一個謎,較普遍的講法是早於公元5世紀,便有玻里尼西亞島民來此定居。12至17世紀期間,為了紀念先人及宗教祭祀等原因,島上豎起了大量石像。1722年復活節當日歐洲人首次登陸此島,並以此來命名,當時所有石像還是豎立的,期間有不少歐洲船隊到訪,到1864年,島上所有石像已全部被推倒,究竟中間發生了甚麼事?
19世紀中期,由於人口越來越多、島上資源越來越少,各個部落之間也發生了紛爭,而代表不同部落的石像也紛紛被推倒。現在島上見到的石像,基本上都是上世紀70至90年代期間,經重新修復再豎立的。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