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吃饭”把都市人带进人情和自然中|一锅师太的小饭桌

食通社
·
·
IPFS
成都玉林的一角,江湖人称“一锅师太”的夏莉莉发起了一项新的实验——小饭桌,这是一个温馨的集体用餐合作计划,邻里组队成为“饭搭子”,共购共食,规律餐时作息,享用从生态农友买来的健康食材。作为“一个人吃外卖”的替代方案,小饭桌提供了更加健康、环保、温暖的共餐。如今经济下行,饭搭子们向农友共购食材,产销两端经由小饭桌形成合作,互助共赢。夏莉莉希望通过小饭桌,带领更多人共同构建更有韧性的生活支持系统。

编者按

成都玉林的一角,江湖人称“一锅师太”的夏莉莉发起了一项新的实验——小饭桌,这是一个温馨的集体用餐合作计划,邻里组队成为“饭搭子”,共购共食,规律餐时作息,享用从生态农友买来的健康食材。

作为“一个人吃外卖”的替代方案,小饭桌提供了更加健康、环保、温暖的共餐。如今经济下行,饭搭子们向农友共购食材,产销两端经由小饭桌形成合作,互助共赢。夏莉莉希望通过小饭桌,带领更多人共同构建更有韧性的生活支持系统。

这个迷你的社区食堂,是夏莉莉的前半生在“认识食物”这个方面积累的总和,也是一个女人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并试图在其中找到改良方案的行动之一。

因为善用一个锅就烹出各种有趣的美食,夏莉莉也被朋友们称作“一锅师太”。她也是一名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自小爱烹饪,也总是对创造“人、食与自然”间的可持续关系怀有热诚。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写作者,她曾经在食通社撰写“节气餐桌”专栏,接下来,她将把这个系列升级为“一锅师太的小饭桌”,围绕着小饭桌的食客、厨子、农友、食物……生动的故事一个个展开。

本篇为“一锅师太的小饭桌”专栏第一篇,一锅师太用时空交叠的方式叙述小饭桌的前世与今生,将她关于小饭桌的深层思考缓缓铺开。

转眼又是一年小满。

在城市里生活,天光变化不太明显,时间也略显混沌,还好,我现在住在成都玉林-芳草片区,是城市南边一、二环交界的一片老小区,成都社区营造和都市更新的热点区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参加每月一次的成都生活市集来感知节气的变化。

因为办了小饭桌,我每个月都会去市集上为饭搭子们采购食材 —— 既可以和农友们见面聊聊近况,又可以节省运费,并减少因为发快递而造成的人力与物资的浪费。

用自行车推着几大包食材回家的路上,瞥见路边院墙里的枇杷熟了。

成都今年的雨“很懂事“,从谷雨开始就三不五时落下,让作物好好生长,顺利灌浆,也催那些将要成熟的果子离开它们的家。玉林幼儿园围墙边上那株枇杷树的果子这几天就喝饱了水,开始接连爆皮和往地上落果。

我想着,要是幼儿园能好好利用这些枇杷树,在一年四季里带着孩子们来观察、采摘、动手学着做果酱或者拌一盘沙拉,该多好啊。

自然教育,要先关注身边的附近;劳动教育,要与生活日常相关。这是我的观点,也是我的实践。

一、“人要在大自然和人情里长大”

成都生活市集和我的儿子同年,也是他自开始吃辅食之后的主要食材供应商,前阵子刚在玉东园广场上举办了十周年庆的特别活动。

想来真觉得幸运,我的孩子能在农业生产充满科技与狠活的时代,吃着这群生态小农用环境友善的方式种出来的食物慢慢长大,走访过很多农场,甚至在一些农场用打工换过食宿,在了解农友的生产与日常中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十年。

十年的时间,让他长成了一个热爱食物、味觉开放并且很知道自己要吃什么的小孩,上餐厅点菜要选平时不太能吃到的,跟我去菜市买菜会询问产地是哪里,偶尔进超市采买零食会看标签上的成分。

孩子在大自然和人情中成长,是我当年怀孕时就萌生了的心愿。如今它变成了现实,要感谢网络让我认识身边这一群农友和关心食物的机构,也多亏农友们在土地上持之以恒的耕作,更倚赖于共学生态农业的伙伴们这一路走来的相互砥砺和彼此扶助。

金灿灿的枇杷,看着真诱人,让我想起从前在明月村住过的素舍院子。在那里,我们像早川由美在《耕食生活》中写的那样——“不是以自己的时间为轴,而是去过以植物时间为中心的日子”,度过了一段与枇杷为邻的日子。

在小院里和枇杷做邻居的第二年,果实丰收的时候,我在自家厨房里带着村里的几个孩子做了一桌枇杷宴。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和孩子们一起做枇杷宴。

还记得那一天,孩子们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小院,先用采果器到树上去采果子,再把采来的果子放在盆子里清洗,去皮,去核,撕碎果肉,一层果肉一层冰糖地装进罐子里,封口。这罐糖渍枇杷一直跟着我,从当初的小院搬到乐毛家的大地厨房,是一种有特别用途的纪念品,也是色彩鲜艳的装饰品,因此一直在厨房的备餐桌上占据着中心地位。

我总舍不得用它们,只在偶尔在做红烧肉的时候放一点点进去提味。

好几年过去了,当初来参加劳动的孩子,有些已经考上高中或者大学,离开明月村去看外面的世界了,但他们孩提时代在那个院子里留下的欢声笑语,和小院的枇杷一起,永存于厨房那个小小的玻璃罐里。

也是那一年,院子里种了薄荷和柠檬香蜂草,随手扯几片叶子,洒在和孩子一起去皮去核的枇杷果肉上,再加上一些现采的树莓或者桑葚,有时候也放一些坚果,轻轻拌一拌,就是一盆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夏果子沙拉。

夏果子沙拉。

枇杷成熟的季节,夏果子沙拉是桌上最常出现的小食,也是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们的最爱。

时移事往,孩子渐渐大了,平日里我和他隔着一百公里的距离,对做这类小食和点心就兴趣缺缺。现在办了小饭桌,每个工作日需要思考的变成了给小饭桌的饭搭子们吃什么。

二、起念:吃外卖之外的选择

在2022年的秋天,我离开了明月村,回到城市生活,调整了研究的方向,以玉林小区为基地开设自然书写工作室,策划和执行一系列以“我想认识我的食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带领孩子和家长逛玉林菜市和成都生活市集,也设计读书主题的city walk活动,和参与者们遍访街头食肆打卡特色美食。

我希望以食物为媒介,帮助更多的家长将教育的方向调整到关注日常生活,通过蔬菜瓜果去认识本地的环境,在一粥一饭里传承乡土的文化。很开心,这样的课程,受到了城里很多家庭的欢迎,在周末和寒、暑假陆陆续续开展了好几期。

和孩子们一起逛成都生活市集。图片:张小猫

每一期活动遇到的大人和孩子都很喜欢逛菜市,也很喜欢去成都生活市集在玉林北街的办公室吃饭 —— 农友们在相对干净的土壤里用生态的方式种出来的菜,就是比市场的常规商品作物滋味更足,营养自然也更丰富,一些平时在家吃饭要三催四请的孩子也常常主动舔着嘴巴喊着要加饭。

每每看到那些孩子们脸上露出喜悦和满足的表情,就觉得自己还应该多做一点工作,让更多的孩子知道每天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应时应季的料理究竟有多重要,为什么本地会有那么多发酵的食物,我们多买农友的菜来吃对身体和环境有哪些好处 ……

一锅师太和逛菜市的孩子们。图片:任三岁

在办自然书写工作室的同时,我参与了驻地附近一家书店的运营。有一段时间,需要每周去书店值班两天。通过值班,我发现,书店所在的街上的店主和店员们几乎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是叫外卖。

我有点担心她们的身体,也觉得外卖会产生很多包装垃圾,这样非常的不可持续。

在给书店的店员带了几次饭之后,我萌生了开一个小饭桌的想法——因为书店的库房曾经是私房菜馆,锅碗瓢盆都是现成的,我只需要约上在附近开店的伙伴一起集资向农友购菜,由我来配菜和掌勺,之前只能吃外卖的人也就有机会吃到干净健康的住家饭,农友们的出产也可以增加一点点销量了。而我本人,不仅可以通过小饭桌连接产销两端,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精进厨艺,还能用打工换食节省生活支出。

小饭桌的后厨。

当然,我还有一个想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在经济下行时期,城乡居民之间可以如何互助,比如,因为小饭桌,一些生态小农会获得相对稳定的订单,而饭搭子能节省出一些买菜做饭的时间和精力;喜爱做饭给大家吃的人,比如我,除了让自己的时间和技能产生价值,还能通过小饭桌来构建新的生活支持系统。

说干就干。我立即在脑海中搭建小饭桌的体系。米和杂粮买谁家的?蔬菜包要向谁订购?市集每个月摆摊一次,可以集中采购好存放的主食杂粮和根茎类,但平日的叶菜和瓜类要怎么采购,是否要在公众号上和大家分享这个最新的生活实验 ……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春节之后书店的业务进行了一些调整,不再需要我去值班,库房也即将转租,彩虹街的小饭桌,一时只作为构想,在我的脑海中跑了一圈。

此路不通,但我还没有放弃。

三、“饭搭子”集结

今年春节后,我碰到了刚回到成都寻找人生新方向的姜小姐。

前年春节,我受邀到雅安的山里去为一个自然营地提供咨询服务,认识了姜小姐。会议的间隙,大家在阳光下活动身体,聊起健康相关的话题,姜小姐向我们示范了如何正确地进行腹式呼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姜小姐开过咖啡馆,在自然营地工作过,也接触过身体舞动等疗愈课程,对生态农业、健康食物以及规律作息对人体的疗愈力有一定的认识。这次见面,聊到小饭桌计划,我的种种想法都正合她意,她开心极了,立即表示要来做我的室友。

如果成为室友,共购共食,除了可以增进合作和培养感情,节省水电煤气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小饭桌可以把她从“每天都不知道要吃什么”的困境中解救了出来,省出更多时间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和姜小姐组队成功后,我到楼下向开植物店的两姐弟介绍这位新邻居,告诉姐弟俩小饭桌已启动,邀请他们来参与。正为吃饭发愁的姐弟对我的提议感到满意。在向他们解释了为什么有小饭桌之后,我们商量每天什么时候打饭合适,每人每个月要交多少钱可以覆盖成本,试运行的小饭桌1·0版本就上线了。

为小饭桌备菜。

现在,我想用共食的方式,带领饭搭子们一起认识食物,再一次,围绕个人的生活半径,去组织身边的伙伴一起构建起一个共学团体,希望通过小饭桌寻找到连接产销两端的新路径,也期待在农友和饭搭子的陪伴中找到“美丽人生”的新的表达方式。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食通社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炸皮肚,就不吃豆腐?|扣子奶奶

当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决定去种地

我在实习农场收获的四个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