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時間、一些空間
那天,我看到六歲的小秋很不開心。他憤怒地向一位瑟谷職員大叫:「走呀你!」然後把他推開。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我本能地走過去,想問候他怎麼了。小秋沒等我開口,便拒絕了我:「你不要過來!你走!」我還是不死心:「我有什麼可以幫你嗎?如果你需要,可以找我。」他斬釘截鐵地說:「不用了!你走吧!」說完,他便跑走了。
我沒有去追他,只是看著他跑到遠處,確保他安全,便由他去。當時的環境有很大的戶外空間,周圍盡是花草樹木,我遠遠看到小秋先跑到草地,撿起樹枝又丟到地上,過了一會兒,他跑到滑梯上呆坐。
過了大約一小時,小秋跑回來,樣子豁然開朗了。他走過來,看看我們正在做什麼。當時,那被小秋推開的職員正在跟其他小朋友研究電腦遊戲,小秋走近他,若無其事地坐在他大腿上,談笑起來。小秋自若的神情讓我印象極深刻,我心想,到底他跑去做了什麼,讓自己情緒平復起來呢?
後來有幾次,小秋生氣時也是獨自跑到遠處,有時撿樹枝,有時丟石頭,有時坐在草地,有時跑圈,總之就是遠離人群,在大自然裡「消失」一會兒, 然後他就會心情平復回來。原來他有自己一套自我調整情緒的方法。
以前我做老師時,若看到小孩有情緒,我都會馬上開導。起初來到瑟谷,我依循這習慣,總是想做些事來幫助孩子。有次在瑟谷法庭,大家各自表達意見,我關心地問了小秋一些問題,並說:「我問你這些是因為我想了解你多些嘛。」他皺著眉說:「為什麼老是要了解我呢?不需要的。」他這回應,讓我想起「男人來自火星」的道理。當下我會心微笑,告訴他:「好的,如果你不想被了解,那我就不再問了。」
小秋讓我明白,有些時候,有些孩子,並不需要貼身的安撫,也未必需要大人的協助。小秋試過在傷心時,抱著我大哭,但當他憤怒時,他明顯有不同的需要。當孩子表明不需要協助,若我仍然為了要「幫他」而強行了解他時,這也是一種不尊重。
小秋在瑟谷裡已找到疏解憤怒的方法。當情緒突如其來時,只要不影響到他人,孩子就是有無限的時間去應對,不用急於回去課室上課。無論他們想發洩、想放空、想面對、想放著不去面對、想找人傾訴、或不想傾訴,也可以。他們也有充足的戶外空間,可以遠離人群,可投進大自然裡,不必留在座位上。而整個過程中,職員不會批判孩子的情緒,而只會在他們同意下陪伴和幫忙。原來,這種空間足以讓孩子從內在產生自我調適的能力。
美國瑟谷學校創辦人Daniel Greenberg曾說:「每個人的內在都擁有他們所需要的資源去面對人生,而在瑟谷學校裡,他們可自由地發掘和運用這些資源。」每次我讀到這一句,都震憾無比。我發現自己長大成人後,尋尋覓覓的,就是面對人生種種挑戰的內在資源。有時候更會疑惑,我內在當真有能力應付嗎?
從小秋和其他瑟谷孩子身上,我見証他們如何運用時間和空間去發掘內在資源:聆聽自己、調整自己、了解自己的界線、挑戰自己。他們比我更信任自己的能力。是瑟谷孩子們教曉了我,不要再放大自己作為大人在孩子生命裡的貢獻了。孩子內在本身就擁有強大的潛能,或許他們有時候會需要我們的協助,然而,更多的時候,他們需要的不過是一些尊重,一些時間,一些空間。
原文寫於2019年4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