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需要的翻譯家

野人
·
·
IPFS
·
反正不是讓你把紀德翻譯出瓊瑤或者奧斯特羅夫斯基的感覺就是了~_~

通常讀哲學的跟職業翻譯家都老死不相往來,因為翻譯家翻譯的哲學作品根本沒辦法讀……哲學作品更注重思想傳遞多於文學表達,所以解讀跟翻譯之前,需要先從原文理解整本書要表達的思想;條目式的則要找出相關條目整體分析;就算啟蒙運動百科全書式的也要參考時代背景,根本就是獨立做一遍研究。不然就會出現譯者把自己的誤讀或邏輯失誤(甚至偷懶的偷換概念)傳達給讀者的狀況。

但是啊,今天在檢索資料的時候想到,反而是這個電腦也能勉強做翻譯工作的年代,尤其文組專業,格外需要這些職業翻譯家的幫忙。

不曉得有沒有人同感,現在我們塞給AI的資料還太少,僅限於大部分互聯網內容。比如假使我想要找Sigieri有關亞里斯多德形上學的某段評論,除非某篇論文有原文引用過,不然還是要去圖書館自己慢慢翻,更別提還有更大一堆被埋藏在「(Lat.xxxx)」底下的未發現文本了。就算未來某一天有好心的圖書館願意花錢把這些資料搬到網路上,我們還是要用關鍵字的方式檢索,根本在浪費AI。

這說到底還是如何讓AI「解讀」原文的翻譯問題。給AI塞資料這種事多數人都能做,但訓練AI正確解讀這些文本的,翻譯家(或能給AI塞單字跟文法的語言學家)比學哲學的業餘翻譯家更做得來。如果能養出一隻姑且有一半解讀能力的AI,我們甚至就不用侷限於關鍵字檢索,還能搜尋到思維方式大致相同的段落或者邏輯形式相似的段落之類的,資料量指數增長~

所以說如果有AI玩家(?)能養出來那怕一知半解地懂希臘文,拉丁文,尤其是他媽的波斯文或者中古阿拉伯文的,我敢保證!未來!所有!他媽的!學術咖!全都!他媽的!會!他媽的!感激您!他媽的!大恩大德!

當然,那樣的話,百科全書派的學者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雖然說一直都沒什麼意義(笑死)。


沒有用的後記

媽的前陣子練拳擊又傷到手腕跟後背,還好這次沒有很嚴重,幾天就恢復了。
更往前幾周還被我家賤貓貓踩到肋骨骨裂復發(大概),反正以前打球斷掉的地方睡覺的時候被這隻賤貓貓踩了幾個小時,但是賤貓貓在我身上的時候還滿舒服的也比較容易入眠所以就原諒他了……

我要在反流量的時段發文章,來一起啊~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閒聊審美

閒聊文學

沒有主題的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