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愛莉莎莎&蒼藍鴿事件-我們的責任在哪?》
(2021.2.22)
*一、全案都該歸責於愛莉莎莎本身嗎?
近期在各大社群版面吵的沸沸揚揚的愛莉莎莎與蒼藍鴿事件,也就是愛莉莎莎 發布「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後,引來大量網友留言糾正與批評,隨後另一位 Youtuber「蒼藍鴿」-以台大醫科畢業且為現任醫生的身份來拍攝影片「打臉」 愛莉莎莎的肝膽排石法的影片,更刺激了輿論充斥著言語霸凌愛莉莎莎。
在此事件中,大部分網友都對於其「身為公眾人物卻傳達錯誤百出的重大醫療 知識,故罪不可赦。」成千上萬的網友湧進愛莉莎莎 Youtube 頻道、各個社群 帳號留言謾罵、批評、甚至批評言論涉及其父母的人身攻擊。對筆者來說,雖 然愛莉莎莎未進行全盤核實其本身影片所傳達的醫療專業知識的內容就發佈, 對於擁有龐大影響力的網紅而言,確實不應該且需進行自省。但話又說回來, 愛莉莎莎有提到在她發佈此影片之前有先傳給周遭好友檢查,但身旁都沒有人發現有問題,在這點筆者為她感到惋惜;再者,其實愛莉莎莎也是「偽科學」 的受害者之一- 「偽科學(pseudoscience):指任何經宣稱為科學 ,或描述方 式看起來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缺乏支持證 據,經不起可信性測試,或缺乏科學形式的理論、研究方式或是信仰。」
肝膽排石法確實不被現行主流的醫療方法接受,卻是流行在民間、有名的「民 俗療法」-愛莉莎莎在影片中聲稱資料援引自「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此本書, 其推薦序有許多著名「看似擁有醫師稱號」的「權威保證」,雖然這些「名人」 具有的專業背景可能看似沒有問題,其支持的「民俗療法」也不一定經的起科 學的驗證;且書籍出版必須經過的成本與考驗並不如專業論文一樣困難複雜, 出版商更是喜歡具有聳動、吸引人的書本標題-更能夠吸引人們購買,故身為 閱聽眾的我們更應保持警覺心,不應輕信醫療書籍、輕易掉入偽科學的陷阱當 中,應該注意書籍推薦人與書籍之間的關係脈絡。
*二、網紅與專業的界線-殺雞儆猴?
此次事件中愛莉莎莎欲分享「跨界領域的知識性影片」的本意是良善的、是值 得鼓勵的,不過其因為具有百萬粉絲的身份卻仍分享如此錯誤百出的影片引來 大量批評輿論。由愛莉莎莎掉入偽科學的陷阱此事中可看出「專業知識的資訊 不對稱」、「衛教措施執行不夠完善」兩大疑慮,一般人們對於許多基本的醫療 知識仍然有很多的疑問和誤解,但現實社會中卻很少有主流傳播平台提供專業 人士對普遍「圈外人」進行醫療知識的解惑,進而導致現今仍然有不少對於衛 教知識的誤解廣泛流傳。再者,衛教知識往往不被當作一門重要的要務,政府 也沒有積極促進衛教知識宣導的實踐,長久以來,一般人自然不會了解這些知 識本身的重要性,更促成了現今「專業知識的資訊不對稱」的狀況。
筆者在事發之後參與 clubhouse 討論愛莉莎莎與蒼藍鴿爭議事件的聊天室,聽到 有醫療界的專業人士竟然在蒼藍鴿那部影片下留言:「是時候對那些網紅殺雞儆 猴了。」這句言論著實令人啞口無言,憑什麼對網紅「殺雞儆猴」?現今「白 痴化網紅」的觀念愈來愈成為主流,不少人認為網紅「沒資格」做這種「具有 高難度、高知識性」的主題- 難道衛教知識只能是特定專業人士「有資格」分 享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現今的資訊不對稱只會愈趨嚴重。
總而言之,雖然愛莉莎莎這次誤犯了嚴重錯誤,但筆者仍然認為由現今擁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紅」跨界與平常人們不會輕易接觸到的「醫療專業人士」進行「平易近人的」衛教知識分享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行為,當然在發布影片之前確實要再三核實與確認其科學驗證的可信性和正確性,以免造成粉絲模仿的不當效果。
*三、言語霸凌的猖狂
網路世界的可怕無人不知,身處在這個虛擬的網路世界,人們紛紛隔著螢幕這 副面具瘋狂地進行言語霸凌。看到愛莉莎莎道歉的影片,不僅「倒讚」遠多於 「讚」,其留言永無止盡地在運用各種方式攻擊愛莉莎莎所謂的「道歉」沒有意 義、沒有用、是演戲、假裝等等。在這裡筆者並不是說觀眾們都必須對她給予 社會大眾的道歉買單,而是不應隨意地進行網路霸凌-言語霸凌產生的影響力 極其巨大,往往使人精神崩潰,甚至是做出結束生命的行為。其實這道理大部 分人們都了解,但只要一遇到嚴重錯誤的過失,尤其是「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 物」時,人們不僅會放大檢視,還會針對那個錯誤窮追猛打、不帶保留的肆意 批評,從長相、身材、學歷、涵養甚至是爸媽一個個的不放過,像是要把她至 於死地似的。
言語霸凌甚至離不開「性別」因素,許多網友在愛莉莎莎此事件發生之後就評 論「台女不意外」、「果然是台女」、「台女=噁!」等等「台女」這兩個字持續 不間斷地出現在輿論攻擊中。「台女」這個形容詞被濫用在批評「任何女性出 錯」的情況,筆者認為網友應該「針對事件」給出批評或評論,不應永遠在錯 誤發生的時候先注意其「性別」,再標籤化個人行為。
*四、總結 由此次事件,我們了解到「缺乏衛教知識」的影響力是如此龐大,不是學習醫 療專業的人們平常應更加主動的去了解醫療相關基本知識,且現今有許多傳播 媒介可提供科學知識的傳播,如 instegram 的特定帳號、podcast 和 clubhouse 上 衛教主題的聊天室。
筆者最近就在 clubhouse 上參與了一些關於疫苗等等的專業 醫師解惑與分享大會的聊天室,進而更加了解有關於當今疫苗的小知識。再 者,對於「醫療書籍」方面應該慎選,不應因為書本主題的聳動性(如「做這 三件事必定能解決癌症!」)等諸如此類名不符實的標題或推薦序中的「權威保 證」而盲目的亂購買「醫療書本」。且其實民俗療法、偏方並不是完全沒有價 值,許多病痛確實在主流西醫下無法治癒,在不傷害身體、不會造成不適或後 遺症等等情況下,還是能夠嘗試看看。最後,言語霸凌絕對不是解決辦法的方 式,窮追猛打的輿論趨勢只會使得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彼此更加對立。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