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留檔】加密貨幣、去中心化、Web3.0、元宇宙觀點記錄
【認識加密貨幣】
現階段最廣泛的兩大貨幣,符號貨幣(法幣)、加密貨幣
- 符號貨幣-國家經濟情況為主的貨幣。(俄羅斯的盧布,美國的美金,台灣的新台幣。)
- 加密貨幣-使用密碼學的方式加密形成的貨幣。
【目前市場情況】
<符號貨幣>
中心化,俗稱法幣,戰爭、過度印鈔、國家經濟皆會影響,國際標準組織會嘗試維穩幣值。
<加密貨幣>
由電腦代碼、密碼產生的幣種,因網路自由程度難以被各國政府干預流通及價值。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中心化>
由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紀錄、驗證、查看或執行等等。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另稱分散式,例如一萬個「互不認識」的人來紀錄帳本、驗證帳本、執行買賣等。
【加密貨幣的功能分類】2022/4/20
- Coin 存貨幣交易功能
- Token 智能合約功能
- 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
<Coin>
第一代加密貨幣,無智能合約平台,單純記帳、交易(BTC、LTC)。
<Token>
第二代加密貨幣,擁有智能合約,可創建幣種(ETH、EOS)。
<NFT>
非同質化代幣,每個商品都有獨一無二的合約代碼。
隨著加密貨幣一同出現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經由「儲存、驗證、紀錄」三個輪迴循環。
【從BTC的交易來理解「區塊鏈」】
區塊鏈理解成分散式「儲存」系統,鏈是指將區塊連結起來形成「鏈」。
BTC本身就是龐大的「儲存」系統,當BTC新增交易時,會先誕生「區塊」,此區塊處於加密狀態,而「節點」需要解開密碼進行「驗證」,當有個「節點」解開密碼後,促成這次交易,交易紀錄則會傳給「其他區塊」往上堆疊,確保全部都「記錄」後,就會繼續下一輪。
下方舉例:
甲付款給乙,形成區塊。
->此區塊傳給所有節點驗證。(可經由他們以前的紀錄來認證這次的交易是否正常,例如100元刷卡買50元的東西剩下50元,而買第二個再次刷卡花50元時會變成0元。)
->驗證完畢並傳送至其他節點。
->確認大多數節點驗證無誤,交易即成功,同時記錄於前個區塊上方。
然後再下一輪。
【POW(Proof of Work)、POS(Point of Sale)是什麼?】
「共識機制」
BTC的「區塊鏈」是解開密碼互相驗證,解開密碼需要電腦的計算能力,解開後回傳給區塊鏈獲取「POW工作證明」,獲得解答的獎勵。
POW的共識機制則是看誰「先解答」,因此算力越高越有機會先解出答案。
POS正發展中,解開密碼互相驗證改用「質押」,而節點的區塊驗證機制則有很多種。
區塊鏈「儲存、驗證、紀錄」,POS一樣具備,但POS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考究。
還有更多共識機制,例如DPOS、POH等
【區塊鏈的完全去中心化】
是否去中心化初看該區塊鏈的「節點」分佈。
節點開放自由下載進出(如BTC),性質為去中心化,區塊鏈中的「公有鏈」。
節點由一個團體管理,完全中心化,俗稱「私有鏈」。(史上最沒意義的鏈。)
節點由多個團體或多個聯盟管理,為「聯盟鏈」,不完全去中心化,看合作形式跟制衡情況。
【為何投資加密貨幣】
1、區塊鏈技術對未來有無限可能。
區塊鏈建構於網路世界中(現實也可以,但那畫面應該會蠻好笑的(X,藉由網路世界的便捷性,可以節省很多「驗證」時間。
例如智能合約構建的房地產買賣,使用智能合約紀錄與自動執行,省下仲介費用,也不用擔心文件遺失等等。
或是用於驗證商品的正確性(例如真的USDT跟假的USDT實際是可用智能合約辨識,而現實中的產品也可經由「區塊鏈」確保產品真實性。
2、加密貨幣扮演避險角色。
加密貨幣的存在至今已過13年左右(2009年誕生),而法幣依國家經濟動盪為主,黃金則大部份存於美元中,比特幣則是盤據全世界的市場,加密貨幣的價值是否有沒有可能脫離法幣的束縛,機率相當高。
3、比起中心化的可控性,資產去中心化的透明性讓人感覺更安心。
例如將資產存於銀行中,當國家發生什麼變動時,國家會執行很多配套措施來阻止投資者外流等,或禁止提領法幣,但若可全面加密貨幣之間交易,那其價值與世界的流通性,都是有望被取代的,前提是交易速度、安全得先顧及。
4、元宇宙的發展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力的部分漸漸被AI、機器所取代,追求高效的辦公模式以及買賣,當科技越進步,達成這條件的可能就越高(但目前技術還無法負荷,不管是GPU導入、網路負荷量等,這都是未來元宇宙建立時必備的客題。)
【不確定性的未來】
1、隨著區塊鏈及基礎設施純熟,能源消耗問題究竟是多還是少
這故事類似於當大家都居家辦公時,炭的排放量與電的使用程度等,或是基地台耗能的設施之類的。
2、人民與政府之間,有如法幣與加密貨幣之間。
加密貨幣的性質,本在混幣器出世前,政府確實還能盡力追蹤金流,但混幣器的存在讓加密貨幣匿名性提高,不管對法律上是合法或非法的,難以0獲取金流,包含「稅務」等,交易所實名制只針對加密貨幣轉法幣時的追朔,而網路實名制是否能解決,就得看未來政策走向。(若未來純加密貨幣交易使用,難度又會更提升。)
再來,法幣與加密貨幣之間將作出決定,對法幣來說加密貨幣依然只是「商品」,還是可以成為一個「交易性質」的存在?(隨時觀看薩爾瓦多的發展與實驗)
【BTC是否泡沫化】
以個人觀點來說,BTC是否泡沫化不敢說,但加密貨幣有必須存在的理由,因為他是不受國家限制的經濟體系,但若加密貨幣不存在,經濟架構上走向完全中心化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無法想像。
其餘名詞,例如分叉、協議、拜占庭容錯待課題書寫。
【入幣圈必用工具】
消息 Aicoin
地址 TokenView
看盤 TradingView
【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
Dapp是應用程式,以此為基礎產生以下應用:
DAO(去中心化自治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eFi(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DEX(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GameFi(遊戲金融Game Finance)
DNN(去中心化網域Decentralized Domain Names)
DAO不一定存在,但DeFi的「金融」包含交易所、賭場、保險、證券等,因此DEX是DeFi中其中一項、GameFi也是。
D意旨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因此D後的詞彙意旨去中心化"什麼"的詞彙,有如DLOT。(去中心化物聯網)
<去中心化目前仍是一種話術>
「去中心化」目前過渡依賴「API」與「中心化」技術,先舉個小例子,試想一下,一個網站需要什麼。
1、網域(目前知名網域為.com .net .io等,這些全部都是中心化服務,除了.eth(ENS去中心化網域))
2、SSL憑證(這東西是買了裝上去就沒事的,與是否去中心化無關)
3、儲存伺服器(由區塊鏈技術完成)
上述三種乍看下只剩下網域無去中心化,但有個有趣的問題。
大部份Dapp只是一個API功能,可藉由API來進行確認與中斷的操作。
可以把API理解成橋梁,當使用Dapp連入到網站時,要做的任何操作經由橋梁,傳送至區塊鏈上,有點複雜,但沒關係,以下來談談號稱DeFi中NFT最大去中心化市場OpenSea的「實例」。
<OpenSea>
OpenSea作為最大的NFT交易市場,曾「下架」別人上傳且Mint的JPG檔,並且查詢鏈上紀錄時,發現根本沒有紀錄於ETH鏈上,作品已經消失了。以上事件可參考此網站
會發生上述原因再於OpenSae鑄造後,尚未開通「API」串聯進區塊鏈中,使得網站與區塊鏈間有「操作空間」,因此加密貨幣未來走向去中心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走。
目前最大的議題「完整去中心化」,實際上尚未有任何成功的案例,每個項目都保留了自行可操作的空間,但以用戶、行銷角度上,中心化能發展的速度一定比去中心化還要快,這部份則留到未來細論DAO架構時再議。
【關於Web3.0】
<了解Web1.0與2.0>
Web是在網際網路(Internet)內其中之一的資訊系統,www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網址開頭,所謂的Web就是指這個。
Web1.0能做到發佈網站,給予資訊,或提供資訊給他人下載。
Web2.0則是可做到讓使用者在網站中發佈資訊、給予資訊等行為,部落格、即時通或是WiKi、Youtube,因此Web2.0又被稱為「社群網路」。
<Web3.0是什麼?>
現階段Web3.0可理解為Web2.0遇到困難的解決模式。
Web2.0目前的問題在於不夠直觀(過於邏輯思維),以及IP4帶來的問題(可先理解成網路頻寬壅塞不足以及地區之間的延遲(這就是為什麼需要VPN(X。),使用者的體驗僅止於表面的圖文(並非程式碼)
因此Web3.0實際並非「去中心化」名詞的代表,在區塊鏈中則是代表Web是否嵌入「區塊鏈」中應用,但更廣泛則指如何解決Web2.0的問題,並達到Web3.0該有的樣子,這也是為什麼目前所有科技巨頭對於Web3.0的想像都是籠統的,因為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
<對Web3.0可能的想像>
1、自己的網路自己主導,在概念上類似回歸Web1.0的情況,但實則不然,而是指DAO這種自治體系來建構Web系統。
2、由智能AI收集資訊,變成大資料庫,協助生活智慧化,並安排即預測結果。
3、由IP6建構生活智能,並提升基建水準,自由打造個人的網路空間。
4、元宇宙概念,第二種身份
無論以上為何種,都有望成為Web2.0目前的破口,但也會面臨更多未知的挑戰。
在Web3.0的基礎上,有很多要顧及:
1、完整去中心化與DAO架構(或許做得到,或許不可能,不知道)
2、網際網路的吞吐量(網速增加)
3、可包容不同的變數
4、龐大的儲存空間
【元宇宙Metaverse】
從上述Web3.0來看,元宇宙在我的觀點內更像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也就是我所說的元宇宙的概念。
元宇宙,意旨虛擬空間,關於虛擬空間有何想像?
1、工作 解決辦公場地、人員問題,同時也可帶入面試、開會、交接等事務。
2、教學 一些需要現場教學的如樂器類別,或是較危險項目,如化學實驗,或需要時間周期所發生的事物,如模擬農作物、農場,或是考取駕照(這個先不要,有點可怕。)等。
3、購物 挑選商品,模擬試用(雖然一定有差,但至少事關材質等還是可以稍微試試,但廠商是否搞事又是另一個故事。),參觀房子、土地等。
4、娛樂 第二人生,或是演唱會、美術展覽等。
<元宇宙的問題>
1、目前設備還在發展,全身行動必然不便,是否有可能坐在椅子上靠意識行動。
2、程式儲存容量恐怕要很巨大,且計算能力除了圖形外,還有參數紀錄跟改變等都是一個負擔。
3、網路速度恐怕影響會很嚴重,是玩3D遊戲網路資源好幾倍。(通常遊戲本體可顯示處都是下載下來,而需要兩方互相傳輸的則是玩家的其餘動作,例如移動、打怪、交互、掛機(連掛機都在傳輸)。
4、元宇宙對人的思維與現實衝突影響未知。(擔心的其實是病毒、意外畫面等,畢竟元宇宙概念就是將人融入其中,對於心理上的影響恐怕會增大,如網路上的霸凌的心理傷害,或是故意讓使用者畫面瘋狂閃爍等視覺傷害等。)
5、元宇宙不代表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議題終究是要跟「Web3.0、元宇宙、區塊鏈」這些內容分開。)
<貓式觀點>
關於元宇宙的想像,有很多電影、漫畫、遊戲都曾表示過,而元宇宙建立的基礎設施仍續努力突破,但未來元宇宙是會走向建立基礎邏輯與規則(重讀取,AI著重整理分支的可能性),還是被動的添加邏輯與規則(重寫入,AI演化未來的可能性),可能也得等基礎設施建立完畢,再來談這些進一步的東西,目前基礎設施也尚未演化至「資源溢出」的水準。
所謂的資源溢出,是指設備散播、技術共享(也就是世界再也沒有人會藏著「底牌」,而是願意分享出來強制技術推展。),因此若要談元宇宙,Web3.0的分支架構一定要先形成,也就是讓所有人都擁有「自願分享」的思維,進一步競爭演化,同時也讓淘汰者享有部分的權益,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觀點,供參考即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