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這樣做,你也可以灑脫自在|佛子行|勝義菩提心

子非魚
·
·
IPFS
·
佛子行|勝義菩提心

📘學習範疇

這樣做,你也可以灑脫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筆記|佛子行|勝義菩提心


📖文獻筆記

修勝義菩提心:

(一)禪定時修離戲無執

諸所顯現唯自心 心性本離戲論邊 知已當於二取相 不作意是佛子行

修勝義菩提心主要就是修空性。這裡禪定時修離戲無執,就是說禪定時我們的心安住在空性當中。所謂的空性是什麼呢?就是離戲,『戲』是戲論,有、無、非有、非無都是戲論,這就叫四邊,也叫四戲論。所以,禪定時在超越四戲論的空性當中不執著而安住,這就是修勝義菩提心。

頌詞中說:首先,要抉擇一切的顯現都是自心所幻現出來的。外器世間、內有情世間一切現象都是依靠自己的心假立出來的而已,除此以外,不存在一個由自性成立的法,所以諸法皆空。就能立的心而言,心的本性本來就遠離了有、無、常、斷等一切戲論邊,就這樣,能取(心)及所取(外境)所攝受的一切法的實相就是空性,要了解這個道理。外所取的境——色、聲、香、味、觸等,以及內能取的心,都沒有一個是真實存在的,心中要這樣想:原來萬事萬物都是遠離有無等戲論,都是空性的,而後現起任何一個執著戲論的相時,不放在心上,也就是不追隨它,在離戲空性的見解中,心自然無造作安住,這個叫作修,除此之外,其他沒有所修的。這就是佛子菩薩於虛空般的禪定時,修持空性所應該實踐的。

外境一切法都是由自心所假立的,故而並非真實存在。因為我們的心被種種顛倒的習氣所束縛,所以輪迴惑亂幻象的續,像作夢一般顯現。這些如作夢一般所顯現種種現象的因,除了自心以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我們的心因為被煩惱障蔽的緣故,流轉輪迴,即使佛親自伸手也無法挽救。其實,輪迴中所顯現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是由於我們迷惑顛倒,把一切都當成真的,所以帶給我們巨大的痛苦。我們凡夫被執著一切都是實有的繩索牢牢束縛,因為沒有辦法破除這些顛倒執著,所以即使是佛也救不了我們。佛只能教導我們破除執著的方法,我們必須依教奉行才能解決。當自心證悟空性獲得自在的時候,不受任何外境的干擾束縛,到那個時候,則內外情器世界一切也都獲得自在。像過去那些高僧大德,地水火風都無法阻礙他,因為他們的心已經獲得自在了。

既已了知外境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心所假立的,並非真實存在,那麼能立的心是否存在呢?

平時不觀察的情況下,我們總覺得有個真實的心,但如果一詳加觀察,則心哪裡也不存在。如果心是存在的,則心住在哪裡?當然不可能住在外境上,如果心存在的話,應該在我們身體裡才是;但仔仔細細在身體內部找的時候,它是住在腦海中?還是心臟裡面?還是……?這樣一分析,我們哪裡也找不到。如果心是存在的,它應該有形狀、氣味或顏色,但心既沒有形狀,也沒有氣味,也沒有顏色。再去追蹤心的來處,同樣的也找不到它的來處。追查未來的去處是哪裡,同樣也找不到。如此詳詳細細觀察分析的結果,我們理解到:原來心遠離了生、住、滅,根本不存在。實際上,心的本性是遠離有無是非等一切戲論的空性。所以,能立的心也是空性無實有的。

如此一來,我們確定:外所取、所立的境——色、聲、香、味、觸等是空性的;內能立、能取的心也是空性的。所以,能所二取都是空性平等的,一切諸法的現象都安住於遠離一切戲論邊的空性。這個空,並非是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的單空,而是遠離了有、無、非有、非無等四邊,無戲論的空性,這就是無次第的空。有無相對的空就是有次第的空,不究竟,它是階段性的。這裡所說的心之本性,是無次第究竟的空性。

修行人在修道時,確定這個見後安住,起心動念任何一個妄念生起時,不執取、不追隨,立刻於無戲論的空性中安住。也就是說,建立一切法都是離戲空性的見之後,無所念也無所取,在這樣的境界中不放逸不昏沈而安住,這就是虛空般的禪定時修空性的方式。這就叫作修,除此之外,沒有所修的。

《入行論》中也提到:「物質及非物質等均不住於心的面前時,在那個時候沒有其他的相,所以無所緣而寂靜。」意思就是說,當你的心超越了是非有無的境界時,如無雲的晴空,沒有任何所緣相而寂滅。維持離戲的空性狀態中,這個就是無所緣的修法。


凡夫的心一定要住,不是住於有,就是住於無,不住的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阿底峽尊者說:「依無念的方式而證得,可以取一個『證悟勝義』的名言。」無念並不是像草木土石般毫無知覺,而是沒有分別妄念,但保持一種自然覺知。我們常說心性如虛空,但這只是一個譬喻,並非完全如虛空一般。虛空是單空,但心的本性空性帶有覺知。體性空的方面和虛空別無二致,但是自性光明覺知的方面,則有天壤之別。

博多瓦尊者說:「禪定中諸法皆空、無無、虛空般,無所念的方式而修。」無無,一開始破有的執著是很重要的,凡夫有根深蒂固實有的執著,所以首先透過無,來破除有的執著。這個無是破除有的對治法,它也不究竟,最後連這個無也要破,所以無無,連著兩個無,表示連無也不存在。依無所念的方式,就是自然無造作中安住,這個叫作修。

無著賢大師也說:「所知的實相超越心的緣故,捨棄是非等等作意,心安住於離戲當中,這就是勝義菩提心的禪定。」他自己也經常這樣而修持。


(二)後得時於貪嗔境遠離實執

(1)去除貪境的執著

會遇悅意之境時 應觀猶如夏時虹 雖現美妙然無實 捨貪著是佛子行

後得的前提是必須先要有禪定,如果沒有禪定,則根本談不上後得,前面是如虛空般的禪定,而這裡是如虛幻般的後得。這兩個偈頌主要指示我們出座在日常生活中,不論遇到令我們生起貪心或生起嗔心的境界時,都要觀一切顯現如同虛空中的彩虹,一切都如夢如幻而修持。首先要去除的是對『貪境』的執著。

頌詞中說:平時,遇到很可愛很合意的境,如:自己的親朋好友、美麗的色相、悅耳的聲音、奇妙的異香、可口的珍饈、柔軟滑膩的觸受等等,幸福以及具有幸福的人,遇到任何一個可愛合意的外境時,應該把這一切都當作是夏天雨後現起的彩虹,雖然顯現出來的是非常美妙,但卻並非實質存在,如同這個比喻一般,一切顯現於外的悅意可愛之境,都不要當作是實有的而貪著不捨,要把一切都觀為是無實有的。所以在遇到親朋好友等等的可愛對境時,要去除把這一切當作實有的執著,以及捨棄對這一切所生起的貪愛,這就是佛子菩薩在後得時去除貪境的執著所應該實踐的。


(2)去除嗔境的執著

諸苦如夢中喪子 妄執實有極勞累 是故會遇違緣時 視為幻象佛子行

上一個偈頌是面對『貪境』,接下來要去除的是對『嗔境』的執著。

頌詞中說:遇到種種不可愛不合意的外境,如仇敵、魔障以及醜陋的色相、刺耳的聲音、衝鼻的臭氣、難以下嚥的劣食、粗澀的觸受等等,痛苦及具有痛苦的人,總之一切不想要的對境現前時,不要執著這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執著的話,則如同夢中死了兒子,雖然是在作夢,但因為我們把痛苦等等的幻象當作真實而執著的緣故,所以也會飽受種種勞累憂苦。因此,當我們遇到種種違緣的時候,不應該生起:這是敵人,這個不可愛等等的執著,要視這一切僅僅只是幻象而已,他的自性是不能成立實有的。這就是佛子菩薩於後得時去除嗔境的執著所應該實踐的。


在禪定的時候,修持空性的能力強大的話,則後得時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持禪定時的見解『一切相的本體都是空性』,所以視一切的顯現如夢如幻,不起任何的分別執著,生活非常自在;若禪定的證悟比較差的話,於後得時則特別要加強提起正念,隨時隨地觀一切顯現都是如夢如幻而修持。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也就是菩薩出定後得時所修的法。

不僅如此,因為禪定時修持空性的緣故,後得時對眾生的慈悲心以及對業因果不錯亂的信心,都更加增盛,自自然然精進積累資糧。所以禪定時所修的是不是般若空性,後得時可由其行為表現窺知。禪定時越能夠安住在空性中,則出定後對眾生越能自自然然生起慈悲,這種慈悲是無緣的慈悲;同時越證悟空性,對業因果不虛的道理越是深信不疑。如蓮花生大師所說:「我的見解比虛空還要高,但是對於因果的取捨比麵粉還要細。」

無著賢大師說:「後得的現象如幻象般,顯而無實有,請了知。無執中行利他,這就是勝義菩提心後得時修持的方式。」後得的現象如幻象一般,雖然顯現但是要了知一切的現象都是虛幻不實的。既然是空性無實的,又有什麼可執著的。所以在無執中精勤地行利他,就是所謂的『夢中佛行,水月道場』。又說:「後得時,世俗如實顯現的相,了知顯而無實有的狀態中,三門精進行十善。」大師也是這樣來修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