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天在Clubhouse趁墟的感想

梁懿 leungyi
·
(修改过)
·
IPFS
·

昨天我開始使用近期炙手可熱、如聊天室般的社交APP Clubhouse。以下是一些初用感想:

註冊不一定要邀請碼

每位用戶只有2組邀請碼,所以之前大家都說很難加入,其實不然。

有興趣加入的話,不用等別人來邀請,只要自己先下載APP,綁定電話號碼,登記好名字,若你有朋友已在使用Clubhouse,而他有存你的電話號碼,他便會收到通知,只要他按下"Let them in!"按鈕便能讓你加入,而這並不消耗他的邀請碼。我就是這樣糊里糊塗的,登記好名字後,不用半分鐘便被朋友拉了進去。我用邀請碼邀了2個人後,也用這種方式加多了1位朋友。

溫馨提示,註冊時它會建議你使用真實姓名,這個帳號的姓名只有一次更改機會,大家請自行斟酌。此外,此APP現時未有Android版本,但也別以為iPhone一定過關,因為它最低安裝要求是iOS 13.0或以上,所以只有iPhone 6S或以後的版本才能下載使用

你已在使用Clubhouse的朋友,只要按下”Let them in!”按鈕便能讓你加入,而這並不消耗他的邀請碼。

Clubhouse與電台/Podcast的異同

台灣作家朱宥勳在臉書寫道:「套句吳學展很精準的形容,clubhouse就像是你走進一個酒吧,隨便你去偷聽任何一張桌子的談話。當然,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開一張桌子,找三五好友聊天。每張『桌子』(也就是APP裡面的『房間』」)裡,會有四種角色:主持人、講者、追蹤聽眾、普通聽眾。」

相比起同樣以聲音為主導的電台和Podcast,Clubhouse有很多不同之處,例如電台有既定主持和時間表,Clubhouse則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開房」,廣播一個節目或主持一場座談。Podcast是比較單向的預錄節目,Clubhouse則容許主持跟來自世界各地的講者和聽眾即時互動,未經允許的錄製將有可能導致帳號被停權,理論上不能重聽。

房內可能會忽然出現驚喜嘉賓,例如昨晚我進了一個以廣東話正音為主題的房間,剛加入時有幾位主持/DJ和音樂人在聊天,後來歌手趙學而路過也被cue上去說了幾句,大家隨機又隨性。但是,有時也有意外發展,例如我在一個沒指明主題的深宵房間內,聽著一場頗有意思的社會議題討論,然後有位聽眾上台後忽然就訴起心事來⋯⋯

Photo by William Krause on Unsplash

不同喜好和未來發展

若有專業主持或DJ在場的話,我覺得氣氛較好,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樣不夠真實和貼地。有些類似電台phone-in的房間,主持會不斷cue舉手的聽眾發表意見,這就很視乎主持的控場能力和聽眾的發言質素了。有些是全素人的陣容,少不免會有dead air和尬聊的狀況。另外也有些無聲房間,主要是給大家互看Bio、互相追蹤,裡面也經常找到一些知名博主/Youtuber。

我本來就不太喜歡聽電台和Podcast,簡單來說就是不愛聽人說話⋯⋯ 所以最初進入房間時,只覺得很吵耳,後來有找到比較有趣的房間才好一點。暫時我只follow了幾位較熟的朋友,然後是名人/KOL居多。大家有緣見到我的話,不妨對我視而不見,我是接個電話都有壓力的人。

未必所有人都喜歡Clubhouse的用戶體驗,可是從事營銷/媒體一類工作的朋友,少不免還是要了解一下,這或許是又一條新開闢的戰線。現時未見APP內有任何廣告,未知將來會否像Youtube一樣加插,或推出付費房間之類。此外Clubhouse聲稱並不保留資料,用戶可以暢所欲言,但一來有指它使用中國開發的技術,大家或要留意資安問題,二來是有心人若要裝無心人的話,還是有很多方法的,還請謹慎為上。

原文連結SesameBeans.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