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好幾年學習英文很正常?
Once upon a time….. 咳..咳... 好久以前,我國中第一次被送到補習班學英文的時候,還記得老師說要學文法,當時國中懵懂的腦袋聽到文法,還以為是不是老師說錯了,應該是要說「法文」吧 ,但想想學英文跟法文有什麼關係? 現在想想,還真是莞爾一笑,還好只是心聲,倘若當時問了身旁同學這個問題....
我: 「唉~ 我們不是來學英文的嗎? 為什麼也要學法文?」
隔壁A同學:「痾.........我也不知道,可能法國人講英文吧?」
半斤八兩......
以上對話純屬虛構,但當時的我確實有那麼一瞬間確實以為是法文......
然後就開始我的英文學習旅程,文法、單字、句型、音標等等 一路走來,並沒有過關斬將,多的更是瓶頸,讓我停下來,甚至向後退, 相信很多人也曾經走過「背多分」的語學時期,記憶就是那麼不給力。
那時候看著講台上的英文老師, 心裡想著到底要學習多久才會跟老師一樣,而這個答案,在當時的小腦袋瓜裡,有如微積分一樣難解,一年、三年或五年? 下一秒立馬被同學拍肩:「中午要吃什麼?」 果然還是想想吃什麼比較實在。
後來在升學當中,總覺得英文是一個永無止盡的學習, 總覺得越學越多,好像沒有學完的一天,跟著學校教育的課程進度,一個個的單元學習,什麼時候才會學到好,即使想過這個問題,卻也不曾認真面對過。
時光飛逝,英文學習這件事已經陪伴我十幾年了,那時候在講台下思考的答案,多少有了眉目,縱然學好英文這件事依然取決於個人的種種因素,但學習期該有的長短卻顛覆以往觀念。
但不管怎麼樣,十幾年學好一個語言,這完全不符時間成本。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除了母語以外,學習的第二外語幾乎都是英文,從小到大學習英文,一直到自己醒悟「會英文」很吃香時,也是好幾年過去了,才發現「懂」英文比「用」英文還厲害。漸漸的,在我們的心中都有一種學習語言沒有個兩三年起跳,怎麼學得好。然後看到某些人用一年多的時間學習,英文就可以講得很好,馬上就自嘆自己的語言天份沒跟著出生時一起來到人世。說到這裡,我覺得更弔詭的是:那個花了一年多就把英文說得好的人,跟大家一樣講著差不多程度的母語。 而這代表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學習語言的「天分」,語言學習時間的長短根本就不是重點,而是學習的感受度。
上述這句話大概聽起來有點反直覺,從小不就常常被灌輸學習要花時間,語言學習更是如此不是嗎? 這就好比健身,你不是在健身房待的越久就越有成效,並不是在器材上重複動作次數越多就越有成效,而是你的肌肉感受度,在此我借著健身來闡述語言學習時間的概念(延伸影片:不要再讀英文了! )。 語言學習的感受度又是什麼呢? 如果有持續在追蹤我的影片和文章的人,大概就會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麼,依舊是五感的連結(延伸影片:語言學習的記憶連結),以及強烈情緒的帶入。
也就是說,使用語言時,最大程度地帶入所有五感及強烈情緒,即是提高感受度。
就像是健身時,你姿勢正確,用對肌肉群,自然會增肌,並且雕塑你想要的部位,反之,施力錯誤,用錯肌肉,應增肌部位的肌肉群感受度低,日後健身成效也不高。 簡單說,在使用語言時,五感的運用越多越好, 情緒起伏強烈更好。 (大腦中,杏仁核位於海馬迴旁邊,也會影響記憶力。杏仁核根據記憶中附著的情緒強度來衡量記憶的存儲方式,充滿強烈情緒的記憶很容易被想起來〔難怪髒話很好學〕,而較低的情緒或不太興奮的經歷就會消失。) 當然,重複使用語言中的單字、句型、文法等等也同樣重要,就像使用健身器材時,同樣的動作必須間隔重複才行,如此才能連結外語和自身感受(延伸影片:每天聽英文廣播等於聽力提升? / 可理解輸入),進而
在你擁有某種感受時,相對應的外語會下意識浮現在你腦海中,然後表達出來。
也就是說,所謂的語言學習,如果只是唸唸課文、作作考題,這樣的低感受度連結的學習,不僅無法跟多元情境做連結,在五感和情緒的帶入上近趨於零,記憶當然不給力。
總的來說,「語言學習期越長越好」這句話,建立在感受度高的學習效果上。 若非如此,就容易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習上(整齊劃一的筆記或滿分的小考),悄悄的浪費時間。我也必須說,這趟語言學習的歷程上, 多少次時間的浪費,來自於這樣的假性學習。我認為我這十幾年的英文學習歷程,剩下來的只不過是在向他人提及英文學習時長時所產生的虛榮感而已,反而利用上述學習概念,卻將有可能濃縮至一年多學習期以達成期望的學習目標,因為人生也不是只有學習語言而已,還有更多美好的事物等著你。
上述的感受度,帶出一種「重質不重量」的概念(延伸影片:初學語言 重質不重量),但這並不代表複習不重要,怎麼複習更是與感受度相輔相成,致使語言學習期可以大幅縮短。講到這裡大概又會反直覺,如果學習語言時間可以縮短,那麼長期以來的學校教育,到底又為什麼讓學習英文的時間拉得這麼長? 高中職以下的時期就不說了,畢竟這時期的我們對於英文學習留下的印象大概是只剩下考試,英文的學習只有被封印在學校,被動學習決不會學好一門語言。接著如果有升上大學,大概就會有一些人開始發覺英文的重要性,或多或少,還是有少數人從這個時期開始認真積極學習,但在這之中又有更多人,讓英文學習變成自己曾經努力過印記。然後時間不斷流逝,在某個時間又因為各種非要證照的理由,報名了語言補習班,在短期衝刺過後,課程結束,這次的英文學習又成了另一個曾經努力過的印記。
事實上,這樣的無限輪迴才是語言學習讓人感到需要花大量時間長期學習的主因。
不過,個人的資源、背景、動機皆不同(延伸閱讀:原來你所謂的動機,正是你學不好一門語言的原因),學習時間不夠常常在語言學習停滯禍首排行上居高不下。但是如果其實因為時間少而停下學習腳步,每一次暫停重新來過的語言學習成果,只會讓你覺得是「加法」進步,但是語言學習的本質,其實是「乘法」,定時一點一滴的累積學習,將會透過已知帶出未知,會的單字會幫助學習更多的單字,更多的短句會組成更多的長句,時間會讓你越學越快、越廣。所謂一點一滴,確實就是照字面上,每一次學習的時間其實不用太長,人的專注力本來就不長(延伸影片:真的沒時間學英文嗎? ),許多一兩個小時的學習,真正的成效也只有15分鐘 ,別忘了專注力就是記憶力 (延伸影片:語言學習,為什麼記不住)。與其如此,不如就在剛開始的15分鐘全神貫注。另外,複習更不是所謂機械式定期的重讀,間隔複習讓我們知道隨著複習的間隔拉長,記憶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延伸影片:6個月學完 大家日本語(一~四冊/後編-間隔複習))。許多人小看複習的威力, 在對的時間簡短的複習比起花大量時間定期複習,成效天差地別。上述語學方法,我將會在日後的文章和影片中做更深入的探討。
另外對於學好英文的定義,每個人其實都不應該一樣, 這個條件也左右學習時間的長短。商業領域的英文,自然與生活英文有著不同的屬性文化和字彙用法,更遑論其他領域,我認為所有領域的概念都是依照人類生活延伸而來,掌握生活英語將會是個穩固的基礎,之後延伸至其他領域時,學習才會又快又廣。如果只是以生活英文為目標,確實廣度無邊無際,一個國家就有各個地區的風土民情,但若是以使用英文生活足以自理無虞,那麼這樣的一個「學好英文」的定義可以令大部分的人經常使用英文,最終在使用語言當中掌握一個語言,一旦在生活中使用語言(延伸文章:學語言就是一種生活),就達成上述的語學條件(感受度和複習),學習的效率將超乎大家的想像, 絕對會打破傳統學習語言的時間迷思。這樣聽起來好像要在國外生活才能在生活中使用英文? 我認為如果能夠出國是最棒的,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異國生活,不過好消息是,能夠達到成效的學習方式也很多,關於這部分我也將在之後的文章和影片一一分享。
最後,不管假性學習還是無限輪迴,這些地雷我都踩過,因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才漸漸走到這一步,如果時光倒轉,那麼只要開始學習一門語言,若不積極,我寧可「藕斷絲連」地學習,也不願全然停下腳步等待下一個動機的來臨。(延伸影片:我如何開始學日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