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学之四: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模型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则是“社会市场经济”。如果说,原子化劳动力市场和个别化劳动关系构成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体系和模型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劳工运动的推动,工会化劳动力市场和集体化劳动关系的实现,以及工人参与管理、劳资共决、人力资本、劳动产权等劳工经济形式的出现,就把整个市场经济提升到了“社会市场经济”阶段;这些劳工经济形态不是否定了市场经济,而是使市场经济达到了更高的发展水平。社会市场经济继承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合理内核,纠正了其不合理的部分,使市场经济变得更为公正合理了。
一、社会市场经济修正了自由放任经济的经济人完全竞争假设
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模型是用抽象分析的方法得到的。应该承认,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现实进行抽象和还原,找出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并且用数学模式精确地表达出来,的确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大贡献,这被称之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但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抽象分析的终点应该是具体综合的起点,在综合的过程中,以前被抽象过滤的东西应该重新纳入到思维的具体运动之中,这样才能对现实的经济运动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抽象的模型与其说是一个现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把抽象模型当成现实存在本身,矢口否认一切与这个抽象模型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剥削、不正当竞争、暴力和欺诈、权力寻租等等),是思维懒惰的表现。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应该进展和上升到对人类集体行为的综合把握。事实上,除了古典自由主义、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之外,同样肯定市场经济的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不再迷恋和停留于抽象的市场模型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了。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经济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也不是突然在某一天降临人间的,而是从历史深处,挣脱自然的、血缘的、部落的、地方的、等级和身份的、暴力和权力的、民族和国家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一步一步地生长起来的,毫无疑问的是,第一,在这个过程中,上述那些历史元素与市场经济剪不断、理还乱地纠缠和交织在一起,使得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想模型至今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第二,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得到新的政治法律社会制度的支持和保护,没有这种支持和保护,市场经济早就死了,共产极权主义就一度把市场经济搞死了。与自由主义经济学不同,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学或社会市场经济学,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一个复杂的历史演化过程,特别重视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方法论的集体主义之间,找到一种使集体个人化和个人集体化来回往复地进行的中间方法,建立了社会人竞争合作的新的理论模型。
二、社会市场经济改变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追求目标
自由市场经济以自私自利的个人为原点,以个人利益、收入、利润和物质财富的最大化为经济活动的唯一目标,这固然大大激发和解放了人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使物质财富得到迅猛的涌流,但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诱发和释放了普通人在过去时代被等级制共同体的法律、道德、禁忌、习俗所压抑和控制的人性之恶,于是,大量非生产性、侵略性、攻击性、破坏性、霸占性、欺骗性的敛财方法和手段,也加入到生产性的投资、经营、劳动过程中去,使财富的占有和分配出现严重的不公平和剧烈的两极分化,由此而引起尖锐的社会冲突和惊人的道德沦落,所有这些,反过来危及到市场经济正常进行所要求的基本秩序和规则。少数人贪欲的满足和巨额财富的积累,不足以构成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具体表现为需求不足、市场萎缩和生产过剩,表现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
社会市场经济当然承认自私自利的必然性,当然承认个人追求利益、收入、利润、物质财富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意识到了他私他利的必然性,因而主张自利利他、己他两利的个人才应该成为经济生活的原点,并以个人利益、收入、利润、物质财富的较大化作为经济生活的主要动力机制和追求目标。这里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最大化变成了较大化,二是唯一目标变成了主要目标。所谓较大化,就是给同样追求经济利益的他人留下机会和空间,而不是无限扩张、赢家通吃,从正和博弈角度来看,让更多人进入分工和协作、竞争和合作,而不是少数人独占和垄断,会取得更大的宏观经济效应,所以较大化其实比最大化更能够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所谓主要目标,就是即使那些不直接参加政治、文化、社会公益活动的经济人或市场主体,也不应该把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因为经济领域本身也存在合作、均衡、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正义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经济人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限制,再者,每个人都不是完全的经济动物,都具有哪怕是最低限度的非经济需要、非物质需要,当物质需要、经济需要的满足与这些更高级需要的满足出现冲突的时候,理应做出适当的折中与平衡,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更为人道、更为健康、更为平静、更为幸福的生活。
三、社会市场经济扭转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中严重失衡的劳资关系
社会市场经济以集体化的市场交易和生产要素的集体定价机制,扬弃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个体化的市场交易和生产要素的个别定价机制。
在自由放任市场经济阶段,生产要素之间,特别是资本和劳动这两个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之间,处于一种个别的交易和一对一的讨价还价状态,但是,在这一阶段,其实只有资本家和企业的自由,而没有劳动者的自由,原因恰好在于,这时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一对一的外观,在这一外观之下,其实资方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老板、管理人员、保安人员构成的高度组织化的集体,并且垄断了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收入分配权,甚至还得到了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持,而工人则是一个一个孤独的个体,他哪里有什么条件与资方进行平等的讨价还价呢?如果资本家对他说:“你和我是自由而平等的,你不愿意在我这里干,你完全可以到别处干,我是决不会强留你的!”这也丝毫不会改变劳动者实质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因为等待他的别处,也是一个又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资本集体。以组织起来的资本集体对付一个又一个分散的劳动个体,后者当然只能是挨宰的羔羊了,这难道是公平的吗?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他们受剥削和压迫的原因,于是开始团结和组织起来,经过长期的抗争,终于获得了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和罢工权这些集体性劳工权利和讨价还价的手段。
于是通过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就取代通个个体谈判签订个别劳动合同而成为主要的劳动力定价机制。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高呼,工会垄断了劳动力供给,破坏了劳动力的流动和竞争,破坏了自由市场机制,降低了市场效率,他们也不想想,工人不过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垄断反制垄断、以集体力量反制集体力量而已,劳资之间集体谈判不仅没有破坏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反而是使这一原理得到真正的实现。其实这跟商品交易中的团购是一个道理,工人以一个集体去团购资方出售的就业机会,并不违反公平交易的原则,这是对资方过去以一个集体去团购工人分散的劳动力的一个抵消;以团购对团购,扯平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就这样升级为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这个概念虽由西德首创,其实已经在欧美存在和发展上百年了,并且成了欧美市场经济的主流。市场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只是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不同了而已,社会市场经济仍然与计划经济和国家统制经济有原则的、本质的区别。自由主义经济学把工会、集体谈判和罢工看作是一个扰乱市场经济的外生变量,而不是一个推动市场经济更好发展的内生变量,是违背整个历史事实的。正是工会、集体谈判和罢工力量的不断壮大,从经济体系内部改变了劳资关系的严重失衡状态,实现了劳资双方比较平等和均衡的博弈。
四、社会市场经济逐步缩小了自由放任经济的适用范围
最初,自由放任经济的范围几乎是没有边界的,与“经济”这个概念的外延几乎是重合的,举凡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为目的、追逐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都被纳入到私有制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范畴,甚至一些非物质需要如安全需要、教育需要、文化需要的满足,也是通过私有财产和市场交换这一绝对中介来实现的,最明显的是,社会以及作为社会之代表的国家并不提供能够平等地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养老、失业、工伤职业病、医疗、生育、居住、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最低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不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所有这些需要都必须由公民个人花钱购买来满足,没有积蓄的人,这一切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于是出现老无所养、流浪乞讨、露宿街头、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读不起书、住不起房等等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赤贫和人道灾难。人权和公民权利只限于财产权、人身权、信仰和言论自由、政治权利,不包括平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这种情况来源于把人等同于原子化的经济人的假设,而不是把人当成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人的有些需要的确必须和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但也有一些需要本身具有社会属性,必须和只能以社会的、公共的方式才能得到满足。劳工运动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主张从私有私营经济和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中划出一部分来,作为公共经济、社会经济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为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职业病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公租房和廉租房、公共文化设施等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市场经济并不是要一举否定私有私营经济和自由放任市场经济,而只是限定其范围和边界,同时也把市场经济的若干机制引入到公共经济和社会经济之中,按照投入产出原则、效益原则、自由平等竞争原则进行运营,区别只在于它们不以个人经济利益或私人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社会公益的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
五、社会市场经济加强了整个社会对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制约力量
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一个自洽自足的体系并且把市场经济原理推广到一切人类生活领域,而社会市场经济学认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自由主义经济学其实也是一种经济决定论,一是认为市场经济自洽自足,是人类社会的原型,二是认为其他一切社会领域都是从市场经济中生长出来的,都可以或应该受经济规律的支配。因此自由主义经济学有一种强烈的知识冲动,渴望用市场经济原理去解释和规范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这被人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或“经济学殖民主义”。本来,用经济学方法去解释其他社会领域,是有一定价值的,往往能够得出意想不到甚至振聋发聩的发现,比如布坎南等经济学家创立的公共选择理论、宪政经济学、法律经济学、非市场行为经济学,其可圈可点之处就有很多。但许多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走得太远了,以至于跨出了经济学的边界,把经济学搞成了一种包打天下的学科。其实,对政治法律等非市场行为的经济分析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节省这些领域的资源、降低这些领域的成本、提高这些领域的效率,但不可能用经济分析取代这些领域自身的逻辑,用经济学取代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甚至哲学等等人文社会科学。自由主义经济学为了保持其学科模式的纯粹性,更否认政治、法律、伦理、意识形态等等对经济领域的渗透和内化,否认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对经济学发展的价值和贡献。
“无形之手”或市场自发的调节力量的确是存在的,但绝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和失灵的方面,这时单凭市场自发的力量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当然可以说,损人利己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是与市场经济的本性背道而驰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不以人类有意识的、积极的努力去纠正市场出现的问题的话,病入膏肓的市场经济是不会自动康复的。于是就需要“有形之手”的介入。“有形之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工人作为另一个市场主体,团结和组织起来与资方进行面对面的集体谈判,这种劳资双方都在场的直接博弈,当然是有形的、自觉的,而不是无形的、自发的;第二种是社会(包括社区、社团、消费者、知识界与舆论界等等)的介入,以社会运动的方式制约企业和资本的力量,这也就是社会学家波兰尼所说的,社会有权利保卫自己不受市场的侵害;第三种是那些在市场中受损的阶级和阶层,通过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对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施加影响,对资本和市场进行具有强制性的监管和限制,并进行强制性的再分配。“有形之手”的调控当然不应该剥夺资本的合法权利和市场对资源的基本配置,但对“无形之手”的盲目崇拜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社会市场经济学承认经济领域的缺陷,承认非经济领域对经济领域的深刻影响,承认社会力量对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制约,这些制约,包括思想、学术、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工会运动和合作社运动的强有力制衡,劳工政党力量、社会党国际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干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规制,绿色环保运动、女权运动、少数族裔民权运动、消费者运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抗争和影响,它们一起发力,迫使仍然包含相当多不公正因素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转化为更为自由、平等因而也更为公正的社会市场经济。
王江松文集(1~4)销售链接
亚马逊:1、卷一:《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
https://www.amazon.com/s?k=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ref=nb_sb_noss
简介:在最近四十余年中国的启蒙运动和社会运动中,作为宪政民主右翼的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宪政民主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在时间上晚出、在影响上微弱。自从2010年中国劳工运动兴起以来,社会民主主义就被推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了,正像欧洲劳工运动曾经把社会民主主义锻造成了欧洲社会和世界范围内一支基础性、结构性的思想政治力量一样。本书从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出发,全方位阐述了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学理、根据、源起和发展前景,以及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伟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关键性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作者对其亲身参与的十年中国劳工运动的总结和提升,可谓字字呕心,句句沥血;这是作者生命体验和思想探险的结晶,处处洋溢着深挚的社会责任感、鲜活的知行合一风格和无畏的理论勇气。
2、卷二:《劳动文化学:当代中国的劳工意识》(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劳动文化学&ref=nb_sb_noss
简介:谈到文化,人们大都想到的是贵族的、士大夫的、资本的、权力的文化,很少有人想到一种独立而完整的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本书与它的前身《劳动哲学》(人民出版社,2012)一样,是由作者在汉语文化圈中首创的劳动哲学和劳动文化学研究成果,其宗旨和中心思想是,劳动者和劳工阶级要成为独立而完整的历史主体和社会主体,要发起卓有成效的组织行为和集体行动,要作为宪政民主左翼力量积极地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就不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和文化,否则就永远只能蹒跚地、被动地跟随在别的阶级之后。 所谓劳动文化,是文化的劳动化或向劳动的回归,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伸张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所谓劳动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紧紧抓住劳动的精神性、主体性、主观性方面,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把劳工哲学意识、劳工经济意识、劳工政治意识、劳工心理、劳工伦理、劳工法律意识、劳工审美意识、劳工文学、劳工艺术、劳工文化传播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劳工文化体系。
3、卷三:《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致敬底层&ref=nb_sb_noss
简介:这本书是对当代中国第一次劳工运动高潮的同时态的亲历、追踪、记录、呐喊、思考和传播,围绕着四个主题构成了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劳工界需要自己的代言人和思想家、 中国社会转型与劳工运动、关于劳工问题的思想争鸣和理论探讨以及关于劳工运动的评论、文告、声明、访谈。正像作者在序言《从倾听底层到致敬底层》中所论述的,这表明中国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正在与底层民众相结合,与他们一起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生活价值,追求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 本书深刻而厚重的苦心孤诣在于,知识分子和中间阶层,既不能弃底层于不顾而径直追求自己的目标,更不能愚蠢地把底层民众推到极左或极右那边去。中国的社会转型,有赖于依托中产阶级的宪政民主右翼与依托劳工阶级的宪政民主左翼的团结和联合,否则必将长期陷入转型陷阱而无法自拔。
4、卷四:《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
https://www.amazon.com/s?k=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ref=nb_sb_noss
简介:本书是《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一书的姊妹篇,精选了二十来个发生在本世纪一0年代中国劳工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劳工集体维权经典案例,客观记录和描述了这些事件的过程,对其成败得失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评论,像教科书一般向劳工大众和社会公众介绍劳工运动的优势和弱势、战略和策略、经验和教训,同时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和思想学术价值。 由于遭受强力打压,以珠三角地区为主的第一波劳工运动目前已经陷入了低潮,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劳工还将再一次、很多次奋起。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必将载入当代中国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史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