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学之二:宪政民主法治与自由平等正义
王江松文集(1~4)销售链接
亚马逊:1、卷一:《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
https://www.amazon.com/s?k=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ref=nb_sb_noss
简介:在最近四十余年中国的启蒙运动和社会运动中,作为宪政民主右翼的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宪政民主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在时间上晚出、在影响上微弱。自从2010年中国劳工运动兴起以来,社会民主主义就被推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了,正像欧洲劳工运动曾经把社会民主主义锻造成了欧洲社会和世界范围内一支基础性、结构性的思想政治力量一样。本书从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出发,全方位阐述了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学理、根据、源起和发展前景,以及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伟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关键性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作者对其亲身参与的十年中国劳工运动的总结和提升,可谓字字呕心,句句沥血;这是作者生命体验和思想探险的结晶,处处洋溢着深挚的社会责任感、鲜活的知行合一风格和无畏的理论勇气。
2、卷二:《劳动文化学:当代中国的劳工意识》(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劳动文化学&ref=nb_sb_noss
简介:谈到文化,人们大都想到的是贵族的、士大夫的、资本的、权力的文化,很少有人想到一种独立而完整的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本书与它的前身《劳动哲学》(人民出版社,2012)一样,是由作者在汉语文化圈中首创的劳动哲学和劳动文化学研究成果,其宗旨和中心思想是,劳动者和劳工阶级要成为独立而完整的历史主体和社会主体,要发起卓有成效的组织行为和集体行动,要作为宪政民主左翼力量积极地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就不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和文化,否则就永远只能蹒跚地、被动地跟随在别的阶级之后。 所谓劳动文化,是文化的劳动化或向劳动的回归,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伸张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所谓劳动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紧紧抓住劳动的精神性、主体性、主观性方面,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把劳工哲学意识、劳工经济意识、劳工政治意识、劳工心理、劳工伦理、劳工法律意识、劳工审美意识、劳工文学、劳工艺术、劳工文化传播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劳工文化体系。
3、卷三:《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致敬底层&ref=nb_sb_noss
简介:这本书是对当代中国第一次劳工运动高潮的同时态的亲历、追踪、记录、呐喊、思考和传播,围绕着四个主题构成了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劳工界需要自己的代言人和思想家、 中国社会转型与劳工运动、关于劳工问题的思想争鸣和理论探讨以及关于劳工运动的评论、文告、声明、访谈。正像作者在序言《从倾听底层到致敬底层》中所论述的,这表明中国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正在与底层民众相结合,与他们一起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生活价值,追求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 本书深刻而厚重的苦心孤诣在于,知识分子和中间阶层,既不能弃底层于不顾而径直追求自己的目标,更不能愚蠢地把底层民众推到极左或极右那边去。中国的社会转型,有赖于依托中产阶级的宪政民主右翼与依托劳工阶级的宪政民主左翼的团结和联合,否则必将长期陷入转型陷阱而无法自拔。
4、卷四:《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
https://www.amazon.com/s?k=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ref=nb_sb_noss
简介:本书是《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一书的姊妹篇,精选了二十来个发生在本世纪一0年代中国劳工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劳工集体维权经典案例,客观记录和描述了这些事件的过程,对其成败得失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评论,像教科书一般向劳工大众和社会公众介绍劳工运动的优势和弱势、战略和策略、经验和教训,同时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和思想学术价值。 由于遭受强力打压,以珠三角地区为主的第一波劳工运动目前已经陷入了低潮,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劳工还将再一次、很多次奋起。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必将载入当代中国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史册。
谷歌:https://play.google.com/store/search?q=王江松&c=books
宪政、民主、法治与自由、平等、正义
当我们论述宪政、民主、法治的起源、性质和基本原则时,自由、平等、正义这三个概念已经多次出现了。人所共知,自由、平等、正义是人类梦想和追求的最珍贵的价值目标。那么,宪政、民主、法治与自由、平等、正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尽管宪政与平等、正义,民主与自由、正义,法治与自由、平等有着深刻的关系,但就其直接对应关系而言,宪政主要满足自由的诉求,民主主要满足平等的诉求,法治主要满足正义的诉求。当我们强调宪政的首要原则是个人权利、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民主的首要原则是公民政治权利人人平等的原则,法治的主要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和正义性原则时,已经显示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宪政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从宪政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大量论述来看,宪政与自由的这种手段与目的的对应关系是很明显的,人们在追求宪政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也正是通过限制政府权力捍卫自己的自由,而较少把宪政与平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的确确,对自由的最大危害和威胁,莫过于无限制的、极端的、绝对的政治权力:自由也许会和某种开明的专制(有限制、有边界的政治权力)短暂地联姻,但绝不可能在极权政治、全能国家、无限政府下存在和发展;极权之下,大多数人在一切方面都是不自由的,而在专制之下,大多数人在政治上当然也是不自由的,但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可以保持相当程度的自由。
二、民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民对平等的要求
从民主主义和平等主义思想家的大量论述来看,民主与平等的这种手段与目的的对应关系也是很明显的。人们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也是通过掌握政治权力来满足自己对平等的要求。的确,对平等的最大危害和威胁,莫过于一种仅仅由少数人垄断性地掌握着的政治权力,这种专制权力不仅使人们不可能参与对公共事物的管理,而且彻底断绝了人们通过公共权力、通过法律和政策来改变其经济、社会不平等的可能性。民主与专制是直接对立的,而民主与极权还可能有某种短暂的结合:一方面,一种无所不能的国家权力有可能强制性地使全体人民处在一种平均主义的状态,从而满足部分人的平等愿望或者满足所有人的某些平等愿望(比如保证每一个公民的就业和基本福利);另一方面,当民主极端化、绝对化时,政治权力也会变成一种极权力量,控制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
民主与平等的紧密联系还表现在,民主是通过普选制和一人一票制来运行的,因此,它表现出一种数量的优势,特别适合于占社会人口相当数量的下层和弱势民众通过民主选举政治权力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宪政并不包含这层意思,相反,宪政要通过限制政治权力而让公民充分自由地生存和发展,而且宪政并不承诺结果的平等,而是肯定差别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此,宪政尤其为处于社会上层的公民所特别强调。如果说,民主有使政治权力扩张的倾向,那么宪政则极力限制政治权力。当社会在经济上处于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宪政与民主的对抗性矛盾,结果或者是由社会上层垄断性地控制政治权力、压制民主,以确保自身的特殊利益;或者是社会下层通过建立强大的民主政权,取消宪政,建立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只有在阶级矛盾比较温和或中产阶级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时,宪政与民主才会互相趋近,而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
三、法治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
法治正是试图通过协调宪政和民主来同时满足自由和平等的诉求,从而使社会处于一种正义的状态。由于自由与平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有些人更推崇自由以及宪政,而另外一些人更推崇平等以及民主。法治就是要实现两者的统一,而使法律处于不偏不倚的地位。所谓“法律是正义之剑”的说法,已经意识到了法律的正义本质(但未听有人说过“宪政是正义之剑”或“民主是正义之剑”)。自由的反面是奴役(宪政的反面是极权),平等的反面是等级、特权(民主的反面是专制),而正义的反面是邪恶、不公(法治的反面是权治、王霸统治)。不论是否定民主而仅仅维护极少数人的自由和权利的法律,还是否定自由而实行极权民主即多数人的专政的法律,都是邪恶的法律。真正的宪政必须也是民主的,即满足平等诉求的,真正的民主必须是宪政的,即满足自由诉求的。
人们通常把现代政治制度称之为“自由民主制度”,这是不准确的。根据上面的论述,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宪政民主制度”即“法治制度”,它是满足“自由平等原理”即“正义原理”的方法、手段和途径。
在历史上,自由或平等、宪政或民主常常被不同的人特别强调,于是便形成自由主义、宪政主义与平等主义、民主主义两大思潮。总体上来说,自由主义、宪政主义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而以资本主义为经济基础;平等主义、民主主义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而以社会主义为经济基础。当然,这两种思潮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互补的;双方一旦绝对化,就会演变为不正义的、邪恶的东西(这在历史上都有实例)。事实上,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宪政主义为一方,以集体主义、平等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为一方,在20世纪的历史发展中,已分别由右的方面和左的方面向中间(中道、正义)汇合,在经济上表现为私有制和公有制向混合所有制汇合、劳动和资本向人力资本汇合,在政治上则表现为宪政和民主向法治汇合,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向中产阶级汇合,在社会形态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向社会资本主义或资本社会主义汇合。
有必要指出的是,平等、民主最初也主要是资产阶级所提倡和追求的,以此激烈反对封建特权和君主专制而伸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权利,但在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阶级后,他们当然更关心的是维护自身的优势地位,维护自身已经获得的自由和权利,于是平等、平等的自由权利便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弱势的无产阶级和中下层民众的追求目标,而民主也成为他们所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在普选权、政治权利人人平等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中下层民众具有选票数量上的优势,能够通过政治权力即立法、行政和司法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强势阶级更强调自由、宪政(但并不否定平等、民主),弱势阶级更强调平等、民主(但并不否定自由、宪政),双方之间已形成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合作的社会张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