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女装:男孩的恐惧,与跨性别女孩的渴望

BIE别的女孩
·
·
IPFS
·
作为跨性别者,尤其是跨性别女性来说,很心酸的一件事情是,如果不认同和追求这些刻板印象,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性别的根本判断方式仍然是简单粗暴的第二性征。所以我这样一个没有进行性别重置手术、胸部没有明显发育、骨架宽大且没有学习过女性发音方式的人,几乎不可能大众被接纳为传统的「女性」。

宛 潼

“女装”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著中引用了 Eve Kosofsky Sedgwick《男人之间》里的一个词,叫作「homosocial」,用来探究男性的价值由什么决定。随着这本书籍被引入国内,「homosocial」也拥有了一个中文名称,即「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

所谓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指的是那些不带性爱关系的男人之间的纽带。或者按照我理解的大白话来讲,应该也能称呼为「男人之间的友谊」。但在这之后它还有一层递进式的解释:男人是否能够成为男人、能否在性中成为掌控者的「主体」,都不由他自己所决定,而是由整个「男性群体」来决定。例如,一个男性在进行了一次插入性行为,或展开了一段排他的、占有式的亲密关系之后,他就会被作为一个「男人」而被接纳到男生群体中。但那些被男性插入、被男性得到,成为性的客体的人 —— 如男同性恋中的受、女性等 —— 则会被排斥和逐出「男人」这一领域,丧失成为男人或男性集团一员的资格。

很有意思的是,前不久,我恰巧亲身经历了一个赤裸裸观察「homosocial」的时刻。那是被封在三亚后海的一个月里,有天晚上和朋友们一起打 UNO,大冒险惩罚是「让男生和女生互换身上穿的衣服」。相信你不难猜到,在「互换衣服」这件事上,在场的男生和女生所表露出来的反应必定是截然不同。

女装,仿佛天然就是被凝视的性符号。男生们会特别乐见其他男生换上性感女装 —— 换言之,就是「被女性化」的样子 —— 接下来,他们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男生穿久一些,或是拍到他羞涩的样子。然而,一旦轮到自己,情况便截然相反了:扭扭捏捏抗拒,害怕让更多人知道,结束便火速换回男装。

男人们天然地能感受到,只要穿上性感女装,自己作为「性的主体」的男性身份,就会被瞬间抹杀,转而变成被凝视、被玩味的对象;而其他人 —— 包括女性在内 —— 也会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具有性意味的凝视和玩味:「哇好美呀,快看是哪个小姐要上钟了呀?」「哎你快模仿一个妓女接客,我们给你拍视频」

「男性穿女装」出现在大众面前,除去特殊剧种外,通常以谐谑形象为主

而我,作为一个学会穿 bra 的跨性别女孩,也跟着大家一起起哄。必须承认,这是非常厌女的行为。这些话说完以后,我便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最令自己恶心的事情,即便是冠以 “玩笑” 之名也不能被容忍。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尖锐地指出,这类在性中不再是主体的男人,换一种说法就是「被女性化」、「被他者化」的男人。他们一旦被其他男性女性化或他者化,就代表了他们性的主体地位的失落。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对于吊带短裙早已驾轻就熟的跨性别女性,他们依然让我穿上女装作为 “惩罚”。也就是说,被「女性化」就是男人所最恐惧的东西,哪怕只是愿赌服输的、开玩笑一般地换女装 —— 感叹上野千鹤子老师诚不欺我。

女孩们呢?

与男孩换女装的戏剧性相比,女孩换男装显得「无趣」不少。既没有起哄,也没有镜头,更没有羞涩。男装单调的款式和色彩遮蔽了原本十分女性化的外表,令她们短暂地靠近了「男人集团」,更自然而然地成为有资格「调戏」女装男的「性的主体」。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女生换了男装后,原本曲线性感的、隐约露出腰间和后背消失殆尽,宽松的T恤在她高挑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肤上凸显了原本只属于「男性」的进攻性和主体性,被评价显得「像个长发 T」,有女生直接开始喊「老公」了。

但老实说我也想喊的……啊,好像到底还是没有摆脱父权社会的审美和异性恋霸权模式,值得我反思一会。

游戏现场的猫猫。你看,猫咪就不用担心这些性别问题。

身体解放与穿衣自由:依然是男性在享受特权?

那天女孩们所穿的衣服,都特别符合当下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美」所下的定义:粉色吊带、紧身连衣短裙,露出曲线与皮肤。男生们也十分符合与之所相反的「男性气质」:粗壮的肌肉、坚实的腹肌,无不在张露着自身的雄性荷尔蒙气息。

在一个男生换上一件吊带连衣短裙后,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哎这裙子也太短太紧了,勒得难受,而且都快挡不住我的鸟了。」

一会抱怨裙子太短,一会抱怨裙子太小太紧。男人们喜欢吊带连衣短裙,但绝对不是穿在自己身上 —— 即便它不紧身,码数也足够大的时候。

一件衣服,穿在女性的身上被男性评价是「美」的,往往是由于服饰强化了男性凝视,进一步将女性异化成为了性的他者,从而反向成就了男性的特权,以及他们作为性的主体地位和欲望需求。但这种「美」如果出现在一个男性的身上时,深植于内心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就会让他极度恐慌。 

这种双重标准令我反思:所谓的「穿衣自由」是真的自由吗?或者更直白地说,在主流性别环境中,女性真的有「选择自由」吗?

女孩们呼吁身体解放和穿衣自由背后的根本诉求,是改变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在身体和穿着上根深蒂固的色情联想;但从男性角度来说,裸露的身体、自由的乳房等元素更增强了某种性暗示(对于他们而言),反而成了满足自己作为性主体之需求的 所谓「福利」。显然,这和女性的诉求是背道而驰的。 

「作为女同胞」

正如戴锦华老师所说,父权社会构建了一种基于性别本质主义的两性文化表述,而这种文化表述的其中一个结果,就是让性别差异成为了纯粹以男性为主体的一个权力表述:女性的美丽或邪恶,都是男性在表达着自己的需求与恐惧。

真正的身体解放和穿衣自由,显然是要与这种文化表述作出反抗和斗争。因此,在彻底剥离父权社会强加给身体和服饰的关于性、欲望和生育繁衍之间的关联之前,女性的「选择自由」恐怕是非常困难且极易被曲解的。

而在这盘根错节的现实里,跨性别女性的处境,就仿如一个两头不讨好的夹心饼干。

「我是因为什么才作为女孩」

身为一个已经 RLE (Real-life experience,就是让跨性别者全天候地按照自己认为的性别角色来生活的时间)五年有余的跨性别女性,「我是因为什么才作为女孩」是一个我必须深深思考的核心问题。

一直以来,长发是我视为自己作为女孩的根本特征。在被漂断被迫剪了短发之后,一度伤心到在街上失声痛哭。彼时的我对于女性的定义,并没有摆脱父权社会的审美:我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还想要一对丰满的乳房,想要纤细的四肢和腰,还得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胯变得大一些 —— 直白来说,过去近5年的 RLE 时间里,我所追求的这些「女性特质」,无一不是刻板、浮于表面且媚男的。

但作为跨性别者,尤其是跨性别女性来说,很心酸的一件事情是,如果不认同和追求这些刻板印象,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性别的根本判断方式仍然是简单粗暴的第二性征。所以我这样一个没有进行性别重置手术、胸部没有明显发育、骨架宽大且没有学习过女性发音方式的人,几乎不可能大众被接纳为传统的「女性」。

父权社会的二元性别定义会开除我的女籍,男性共同体会开除我的男籍,最终被安排到非男非女的「人妖」、「变态」这个类别里,成为比女性还要他者化的边缘存在 —— 甚至于,又会因为对女性特质的追求而被女权主义者拒斥。这种生来就不同的自卑、灵肉完全分离的生活体验,以及被拒绝认同为女性和被曲解、被边缘化的失落,往往就内化成为了跨性别者们高发抑郁症的原因。

可问题是,过往的历史与当下的社会,根本就没有给跨性别者以其他选择空间:「在不允许中间项存在的顽固的性别二元制之下,偏离了男人世界,便等同于被女性化了的男人」。而我们这些主动放弃了自己作为男性的性主体身份的人,比被迫女性化和他者化的人还要下贱可恶,必然会受到男性和父权社会更强烈的排斥和他者化 —— 想想那些被迫穿女装并因此而深深羞耻的男孩们吧!在他们眼里,我们就相当于被惩罚为穿一辈子女装的男人。

《翠丝》(2018)是首部跨性别题材的华语电影

好消息是,我们并不是活在他们眼里。一切被刻意强调的所谓女性性别特质和他者化羞辱,充斥的都是来自父权社会的狡猾和无耻。假如认同这种二元性别的刻板规范,就等于默认自己是一个罪人、不该存在的多余人;而当你跳出去之后,那些基于性别的羞辱就会显得无力、无聊而可笑。

一切受困于此的朋友们,我们不需要委曲求全地把本不应该是自己的错背在身上。 「真正的女性」—— 只要它的定义权还掌握在父权审美首例,不管对于女性还是跨性别女性来说,它都是一个注定徒劳的内卷陷阱。「我们不是男权逻辑之下描绘定义的女人,但是,我们并不是因此就要成为男权定义之下的男人,相反我们要成为一个自我定义之下的女人。」

// 作者:宛潼

// 编辑:赵四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在柏林独自漫游,看到这世界的变与未变

第一次去做妇科检查,但妈妈要我别做

跟她们学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