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家族关系--有探讨的空间和必要吗?

Suma
·
·
IPFS
爱恨情绪与家族关联这个话题并非我这个"嫁出去"的女儿特别关心的事,长期处在与原生家庭只保留象征性礼仪性管道,与新家庭

刚才回来的地铁看到车厢贴满各类告示,旨在empower众人的那种,其中一句是grow family tree here,意为住在此地即在此地建立连结.而我的职业病显然让我第一反应是笑说"去除血缘关系的family tree吗? 那跟珍珠奶茶不要珍珠有何区别? "

有爱的社区生活,让人扎根于此,是落基山脉附近小城的主流氛围.但这种氛围并非我所熟悉的田野或者是自己的原生社会环境."血缘统治"是记忆中家乡的基本结构,也是后来研究闽台商业家族反复遇到的母题.复杂吗? 跳出来看的话,就是一群人好像为了守护/存续什么东西而不断复制自我.不复杂吗?如果身处其中,那么从幼年到成年,一个人逐渐找到自己在这份"calling"中的位置,拒绝或者接受,有王位的家庭与没有王位的,显然又有各种不同玩法.

做人类学这么多年,一直躲着这些粘嗒嗒的话题, 就我个人来说,而本科毕业即结婚,则让我躲开了很多原本要参与的场景,小家庭结构的存在让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远去,疏离又自在的状态持续了十几年.与我作为泼出去的水自然脱离的无痛不同, 队友似乎更有强烈的远离原生家庭需求,他的妈妈行使母职的方式令人窒息,棍棒底下出孝子,教出来的"孝子"都是哪一刻"我就成了你"的? 或者,"孝子"都是skillful母亲们才有机会cultivate的恋母物种可能更合理吧.

家族里很多事倒是在这个话题下的,比如妈妈这边家族的三角婚配--所有舅舅和阿姨们,在60/70年代间完成婚姻的,都是与他们同乡另2位大地主和臭老九家族互换完成的.大姨似乎最开始非常抗拒,后来夫唱妇随先婚后恋爱;大舅妈则与大舅生下三女一男,甚至成为画画的专业搭子.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串门走来走去都被按头介绍三角关系中各路长辈,当时云遮雾绕,不甚明白哪来这么多舅舅阿姨的,原来都是换亲导致的亲上加亲导致.

当然没那么多喜剧效果,他们在大饥荒,被批斗抄家,然后又赶上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外来恶劣环境下,这几家人家似乎现在都迎来了平顺的晚年,每次看到妈妈与她的各种表哥表姐聚会发来照片,看着他们相似的面容与表情,都不由感慨生命的奇妙,熬过惨烈的青春,他们这些人在老年似乎都心怀感恩的平静生活着,因为,也不能更坏了,什么坏的他们都经历过了,一起熬过去.

上海"老娘舅"也看了很多,生活里,每次跟in-laws吃饭也都能听得许多,最后都会落得感慨"房子惹的祸"这样的注脚."家族"这个框架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成为一句磨耳朵的陈词,但是,人间烟火,家作为最初跟最后的意义产生之所,是无神论者的终极神龛了吧.

(谁跟我一样惊叹于中国各地方人对家的attachment怎么会如此不同,这个话题怎么讨论都不为过呢.)

(今天的图片来自2017的上海与杭州)

(泡茶器,中间肚子打开塞进茶叶,欧美喜欢这个趣味的喝茶者受欢迎.但是,我个人从来都无力吐槽这玩意的麻烦,他们不能忍受口吐茶叶子,但是可以反复清洁这个东西.2017拍摄于上海)
(为喜茶震惊,2017夏,上海,什么东西吃喝的东西值得我排队几小时吗,我没找到过,所以真的不是同一个国的)
(上海真精彩~)

(没有人吐槽过博物馆的陈列吗?所以中国的博物馆的organize是怎么样的宇宙)

(摄于西湖边,2017.我喜欢杭州,但是,真的没这个必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