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icaPic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性別是来區分什麼的?(III人類學的Gender-1)PicaPica性別與社會(19)

PicaPica
·
·
生理性別不足以形成性別分類,这不傳統也不夠科學。

從這一章開始,我們用人類學視角和事例看待sex ,gender。

目前的人類是人類社會的文化再多樣,用女人和男人的性來區分人,这样的認識也是共同的。問題是,今天被分為sex或gender所識別的"性"究竟是什麼,不同文化如何具有不同的脈絡和意義就是本章主要分析的內容。

但是用生理性別來區分性別的個性表現是不足夠的。

本文提供了三個人類學的例子。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性別分類二元化的問題。

-為什麼是文化人類學的 Gender-

文化被認為是人類學的核心概念,涵蓋了通過人類社會中的社會學習傳播的一系列現象。文化普遍性存在於所有人類社會中。這些包括表現形式,如藝術、音樂、舞蹈、儀式、宗教,以及技術,如工具使用、烹飪、住所和衣服。物質文化的概念涵蓋文化的物質表現形式,如技術、建築和藝術,而文化的非物質方面,如社會組織原則(包括政治組織和社會制度的實踐)、神話、哲學、文學(書面和口頭),科學是一個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是出生後學會的,每個群體都不一樣,

這一概念與人類這一生物學物種與生俱來的身體特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語言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所有人類出生時都有可以學會任何語言的大腦和聲帶結構等,但根據所屬集體的不同,在此之後,我們需要用各自用母語學習不同的其他語言。但這終究有別與我們的母語。語言反映了該集團的生活環境和思考方式,道德和價值,因此即使經過翻譯過程,語言不同的集團之間的溝通也總是很困難,而且存在誤會。

維特根斯坦也認為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的形式。

從聖經創世紀第11章巴別塔部分來看,對於人類來說,語言的統一甚至被稱為人類成為神的狀態。文化的差異也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性似乎不適用文化的學習性和多樣性的特徵。

看起來似乎是擁有共識的,但是事實是這樣麼?

一般我們,並不需要動用現代的解剖學或遺傳學知識,用眼睛就可以判別的生殖器官或二次性徵的差異。但這樣的明顯的外部特徵也掩蓋了性在文化層面的被建構性。所以,我們上一章講述的社會文化的gender二分法就會容易被人還原為生理性別sex二分法。而難以被大眾利用起來。

因此這一章節引入的人類學觀點,就是利用不嚴格使用sex與gender二分法的文化人類學和事例看待這樣分類的不合理所在,重估性別分類法。

作為開始,我們先來看下面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被稱作Hua的社會里,

性認同在一生中會改變三四次,所有的人都是女性性為基礎的。 (Weiner, 1986)

Hua人認為,被稱為"nu"的生命力越多,就越有女性的; 越是缺乏它,就越有是男性性的。

Hua是性別等級高度發達的社會,而"nu"是社會的象徵。所有食物都含有其創造者或生產者的 Nu,但野生植物和植被除外。 “在Hua的思想中,nu是一種高度揮發和非靜止的物質,它總是在運動。nu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遞,不僅通過有意的行為,而且通過無意的行為。此外,所有食品交易都涉及nu的轉移和交換( Meigs, 1997 p. 99).

Nu 包含在體液中、身體物質和任何身體產品。它會對周圍的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導致異常的成長和健康,或導致缺乏成長和健康。社會關係也受Nu物質的影響。

他們同時認為男性多與女性發生性行為, 會使男性失去力量和生機,處於危險之中,男性還避免食用象徵女性性器官或月經的食物。但是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女性的性關係次數也增加,違反禁忌飲食的次數也增加,因此逐漸變得像女性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也隨著生理期和生孩子時"nu"的枯竭,被男性群體所接受包含。

HUA

第二個是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布吉思Bugis社會,男女有為五種組合的性範疇。

  • 包括男性的男性makkunrai
  • 女性的女性oroane
  • 女性的男性calabai,calabai通常在出生時被指定為男性,但承擔異性戀女性的角色。她們的時尚和性別表達明顯女性化,但並不直接符合“典型”異性戀女性的風格。
  • 男性的女性calalai,卡拉萊人在出生時被指定為女性,但扮演異性戀男性的角色。她們以男性身份出現,從事男性化的工作,通常與女性伴侶同住以收養孩子。雖然他們通常穿著男性化,但許多calalai在他們的風格中包含獨特的calalai身份的明顯標誌,並且並不完全像oroané ,例如只在右耳戴耳環(與oroané和左耳相比makkunrai的雙耳)。
  • 兩性兼有的bissu
bissu

而bissu大致相當於雌雄同體或人,是受人尊敬的巫師或社區牧師。

一個人被認為是bissu,性別的所有方面都必須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人們認為,人人天生就有成為bissu的傾向;成為bissu的正常男性被認為在內部是女性。這種性別組合使“元性別”身份得以出現。然而,單獨的不明確的生殖器並不能賦予bissu的狀態。此人還必須學習語言、歌曲和咒語,並具有賜福的天賦才能成為bissu。被認為是“真正的” bissu,一個人需要接受另一個bissu的入會儀式和指導,但由於擔任該角色的人數減少,這種做法正在漸漸弱化。

根據印度尼西亞人類學家 Halilintar Lathief 教授的說法,在前伊斯蘭武吉士文化中,bissu被視為人與神之間的中介。 bissu與女性但雌雄同體的月亮女神密切相關,作為她的精神後代。

其分類標準複雜,非文化內部人士很難發現。

根據人類學家 Sharyn Graham Davies 的說法,五種性別的概念至少在六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他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引用了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類似傳統。

他們認為生殖器決定出生時的生物學特性和在生殖中的作用。但個體的性別認同是隨時間發展的。雖然神賦予了特定的生殖器來確定女性和男性,但認為即使擁有這種生殖器的形態,也有可能發展出不同的性別表現。

3 Bakla

Bakla是在菲律賓出生時被認定是男性並採用女性作為自己性別表達的人。他們通常被當地認為是第三性別。許多 bakla 只被男性所吸引。在菲律賓文化中,這個詞的對立面是tomboy假小子(當地的lakin-on或binalaki),指的是具有男性化性別表達的女性(通常但不總是女同性戀)。

Bakla 在社會和經濟上融入了菲律賓社會,在西方殖民之前就已被社會接受,其中許多人受到高度重視,並在前殖民地時期的菲律賓扮演著被稱為babaylan、katalonan和其他薩滿教士的精神領袖的角色。

Bakla
另外類似的還有夏威夷原住民和大溪地文化中的Māhū,來自紐埃Fakafifine。墨西哥的薩巴特克文化中Muxe,意大利那不勒斯文化中的Femminielli

都是傳統文化對於其他性別表現的人的稱呼,這些詞在當地文化里面都不是貶義的,也沒有污名化;相反,傳統上認為femminielli會帶來好運,而bakla也是承擔重要的薩滿巫師的責任,帶有一點神聖性。

Femminielli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並非自古以來只有男女二元性別區分的證據。二元性別其實是近現代政治興起後的傳統概念。

這種比較考察讓我們認識到:

反映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觀的近代社會的二分法性認同感是以異性戀為前提的以性器官為中心的區分方法。

生理性別不足以形成性別分類。混淆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这不傳統也不夠科學。

Ref:

[1] Meigs, Anna. Food as a Cultural Construction. Food and Culture: A Reader. Ed. Carole Counihan and Penny van Esterik.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95–106.

[2] Meigs, Anna. Food, Sex, and Pollution: A New Guinea Religion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 edition, April 1988) ISBN 0-8135-1306-5

[3] "Sulawesi's fifth gender". Inside Indonesi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8 July 2012. Retrieved 25 July 2011.

[4] Pelras, Christian (1994). "Religion, Tradi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Islamization in South Sulawesi". Indonesia. 57: 133–154.

[5] Graham Davies, Sharyn (2010). Gender Diversity in Indonesia: Sexuality, Islam and Queer Selves. ASAA Women in Asia Series. Routledge.

[6] Graham Davies, Sharyn (2006). Challenging Gender Norms: Five Genders Among Bugis in Indonesia. Case Studie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omson Wadsworth. p. xi. ISBN 978-0-495-09280-3. OCLC 476076313.

[7] Tan, Michael L. (2001). "Survival Through Pluralism: Emerging Gay Communities in the Philippines".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40 (3/4): 117–42. doi:10.1300/j082v40n03_07. PMID 11386330. S2CID 43819477.

[8] Aggleton, Peter (1999). Men who sell sex: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male prostitution and HIV/AIDS.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 246. ISBN 1-56639-669-7. Retrieved June 5, 2010.

[9] Diaz, Robert (2015). "The Limits of Bakla and Gay: Feminist Readings of My Husband's Lover, Vice Ganda, and Charice Pempengco". Signs. 40 (3): 721–745. doi:10.1086/679526. S2CID 147230469

[10] Carrano, Gennaro and Simonelli, Pino, Un mariage dans la baie de Naples; Naples ville travestie; special issue Mediterranée, "Masques", été 1983 (numéro 18), pp. 106–116.


Hi ,我是PicaPica.

Sociology studying in Korea, Feminists,Conscience adherents。

創作的目的是希望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識,提高性別和人權問題社會關注和理解,減少相互間的誤解和距離。 期待未來更廣泛的團結和互助的我們。

如果想要聊天或支持我,我的主頁:https://bio.link/picapica

PicaPica性別與社會

-Content-

第一章-女性主義歷史

第一篇-啟蒙思想

第二篇-自由主義

第三篇-參政權與新女性

第四篇-社會主義女權到二戰結束

第五篇-激進!不妥協的姐妹愛

第六篇-鑄成武器,擊碎禁錮。女性解放的理論家

第七篇-圍繞肉體的性解放和女性解放

第二章 Gender

Gender 意義

第一篇 - 理解Gender的意義 1-涇渭分明,是對世界最大的誤解

第二篇 - Gender的現實意義 2-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嘆她不會飛翔

Gender 性別不平等

第三篇 - Gender 和不平等的世界-黑白之外有真彩

第四篇 - Gender和社會的不平等結構-從未晴朗的半邊天

Gender認識論

第五篇 - Gender分析法 (撥雲睹日現天光)

第六篇 - Gender 認識論(未知的女性和流動的男性)

第七篇 - 文化與意義(從兒童玩具到色情影片,文化脈絡下的性別表現)

Gende的認同

第八篇 - 認同的擴大與交叉性理論(多種認同,聯合的再思考)

第九篇 - 挑戰異性戀中心主義 與酷兒理論 (異性戀,這太不Qooooo啦!)

Gender和行動

第十篇 - Sarah Ahmed和Feminist Killjoys(殺死快樂,即是幸福。)

第十一篇 - 性別運動的實踐 (自強?團結?我們怎樣共同前進?)


第三章 人類學的Gender

第一篇-性別是来區分什麼的?(文化人類學和Gender)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