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靜靜的生活(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提問,內容大概是一位媽媽表示經濟無虞,但因為第一胎的孩子是智能障礙,所以考慮要生第二胎讓手足相伴,結果底下引來了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大多是認為這個媽媽思慮不周,未來第二胎有可能背負照顧智能不足哥哥姊姊的命運,認為這樣反而是毀了第二個孩子的人生,而不是經濟無虞就能解決之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與妻子在1963年生下了頭部畸形的大兒子,並於1990年出版了《靜靜的生活》自傳體的短篇連作小說,以女兒為第一人稱寫下身負重任照顧哥哥與弟弟的故事。或許旁人來看會覺得故事中的父母很不負責任,竟然因為自身的「困境」而到美國加州生活,也預測女兒大概會出現身心無法負荷而有戲劇性的情節。
但大江健三郎筆下的故事卻是女兒並不真的把照顧哥哥這件事想成是一件悲慘之事,反而透過兄妹倆的互動來闡述保護者與被保護者的關係並非絕對的,看似凡事都需要妹妹照料及保護的哥哥,也會在危急之時展現保護妹妹的舉動,這讓我想到許多照顧者容易陷入自哀自憐的情緒,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又會發現藉由照顧這件事而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更加深了情感的依賴。
生下他們就註定是一場悲劇,但是又不能殺了他們。
小說中的這一段話令人震撼又痛心,也可以預見大江健三郎在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竟是殘障又智能不足時的矛盾心情,那種巨大的悲傷想必難以言喻,畢竟一瞬間翻轉了整個家庭的命運,任誰都很難一時半刻承受得起。
但大江健三郎藉由創作小說把這些人生的苦難與困境放入故事中,並穿插神話與故事文本來傳遞這樣看似被命運之神所遺棄的家庭並不是時時刻刻都籠罩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大多數的時間是平凡而寧靜的,難道對於死亡的恐懼與不安只發生在這樣的不幸家庭嗎?
負重前行的女兒或許被耽誤了婚姻大事,但我們卻不能擅自去揣想這樣的選擇與人生就一定是不幸的,大江健三郎創造了一個故事架構,但給予讀者的是開放不帶自身評價的思考空間,或許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看見類似的家庭輪廓,可以不帶偏見也不抱以憐憫的態度去看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