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 Chai Tea怎麼煮?從茶土到茶金的印度故事|世界吃吃

世界走走 seh seh
·
·
IPFS
·
當英國人看到印度在地小販們煮茶所加入大量茶葉,簡直驚呆了。
文/索那瑜(喜愛在印度生活交友的讀書寫字人)
(原文發佈於2022年1月20日)

印度人愛喝奶茶,無論性別、年齡、階級、地域、種姓,人人皆喝。喝茶,是這個極端不平等的社會中最平等的文化活動。

印度奶茶,當地人稱chai發音「釵」,它的製作不是「泡」而是「煮」。啜奶茶,嚴格上來說也不是漢人概念中的「喝茶」,比較像吃甜點,一人一杯足矣,很少人會一杯接一杯的喝。

印度茶不是用泡的,而是煮的。(索那瑜提供)

阿薩姆茶,當地又稱「黑茶」,顏色深,價格低廉,茶葉成顆粒狀,香氣較單薄,是印度奶茶的基底。大吉嶺茶較為高等,滋味細緻多層次,富香氣,泡出來的茶呈紅色,茶葉可以看到葉子,為印度奶茶添加香氣。

喝茶是我在印度的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研討會或演講中場休息時,主辦單位必定提供奶茶與小點,長達三小時的課,老師也一定會休息十分鐘讓大家夥兒去喝杯茶。這茶一喝,精神馬上好起來,聊起天十五分鐘就過了,總得要老師催促,人們才肯緩慢地回到座位。而若一場演講沒有中場休息,就會有送茶小弟闖入,人們熟練且安靜地形成傳遞鏈,短短幾分鐘內,在坐的人手中都有一杯熱呼呼又香又甜的奶茶,騷亂現場很快恢復平靜,講者與聽者都不介意來自奶茶的打擾。

2016年11月8日,印度首相莫迪晚間宣布廢鈔,面值五百與一千的鈔票在數小時內全部作廢。舊鈔廢了新鈔又還沒出現,徹底擾亂依靠現金交易的社會生活,貨運卡車停駛,物價上漲,斷貨斷炊,醫院裡塞滿沒有信用卡付帳以至於無法出院的病人,農村裡有積蓄化為廢紙上吊自殺的老人。而像我這樣「沒有現金何不刷卡」的「何不食肉糜」階級,感觸最深的,大概就是沒有現金後,無法和朋友一起在路邊好好喝杯茶。

不去咖啡館,要啜路邊茶

喝咖啡聊是非的咖啡店文化在印度並不盛行,人們約見面常說的是:「走!找天一起喝杯茶吧。」

當地人喜歡站在路邊茶攤喝茶。(索那瑜提供)

喝茶的社交活動通常發生在路邊,茶攤多數人總站著,一手茶,一手菸,一口茶一口菸的聊。有的茶攤會提供小凳子讓人們歇腳,我和朋友常坐在路邊木板凳上邊喝茶邊聊,三、四小時很快就過去。

我有個朋友名叫Satyabrata,孟加拉文裡字母a的發音接近o,名字念起來像「修頭撥頭」,相當滑稽。修頭撥頭有嚼痼卡(Gutka)的習慣,痼卡是印度、巴基斯坦地區盛行的口嚼「癮品」,由壓碎的檳榔、菸草、兒茶、石蠟、熟石灰與其他調味劑混合而成,嚼者容易上癮,由於含有檳榔,一面嚼一面得吐出紅色汁液,怪噁心。修頭撥頭常約我在交通繁忙的路邊喝茶,嚼著痼卡,討論交女友一類的話題。我說:「你如果想要交女朋友,就要找個好一點的咖啡店好好坐著聊天。不要老約女生在路邊喝茶,講話聽不清楚都要用吼的。」他搖頭:「這不成,在咖啡店要去哪裡吐痼卡汁!」

我問另個印度朋友,追女生時都約在哪裡幽會?答案不是咖啡店或電影院,而是大學校園、公園,動物園、植物園這些開放的空間。難怪公園座椅時常被成雙成對的少男少女長時間佔據。

這些忙著四目相望的情侶偶爾也是可以獲得一杯茶的中場休息。在許多大型公園裡,會有提著底部黏著小炭爐的大型鐵水壺的茶販來回巡邏賣茶,有些差一點,一大鐵壺裡是滾燙的熱開水,但服務倒挺多元,你可以選擇咖啡、奶茶或檸檬茶。行動鐵壺茶販的奶茶是「泡」的一般奶精茶,不是滾煮很久的香料奶茶。

茶販提著大鐵壺販售奶茶。(索那瑜提供)

無中生有的印度奶茶

嚴格來說,奶茶並不是印度的傳統。古代的印度人是不喝茶的,生活在炎熱的南亞大陸上,人們偏愛其他的冷飲,例如源自伊朗的以水果與花瓣製成的冰凍果子露(Sherbet) 。

「喝茶」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由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所推動的文明運動。這是一個一般印度人也不知道的過去,我是在一次與老師們的賞鳥野餐活動中聽說的。老師說她在一本新書中讀到,自己也大吃了一驚。

將這段歷史整理出來的是記者作家莫哈納·康吉拉(Mohona Kanjilal),她在新書《時間的滋味:加爾各答的飲食史》中描寫了奶茶文化在印度無中生有的過程。

這段歷史與中國茶也有關聯。英國茶葉原先多從中國進口,到十九世紀末,逐漸轉向偏愛在殖民地印度大吉嶺與阿薩姆山區所種植的紅茶。在倫敦,中國茶逐漸被貶低為落後與不純,大批被海關認為摻假而查扣的中國茶被倒入泰晤士河丟棄,反之,印度茶受到高度推崇,認為比中國茶更純、更濃、更香並且更為便宜。當時,在印度的英國茶商們也試著在印度本地銷售茶葉以賺取利益,成果非常有限。全印只有一小群崇洋媚外自詡風雅的人稱「拔卓佬(bhadralok)」的加爾各答菁英買帳,他們的泡法依循英式:將茶葉在中國茶壺中泡開,盛入杯中後,再加入熱牛奶與糖。1903年,當時擔任印度總督的寇松勛爵在國會通過茶葉地方稅法案,並成立一筆推銷茶葉的基金,正式在殖民地啟動的茶葉文化推廣。

推廣從火車站開始。殖民政府在加爾各答最大的火車站豪拉設立了備有瓦斯與水壺的推廣點,提供免費熱茶給路人飲用,並販售一元茶包,現場亦有專人示範「正確」的英式泡茶法。儘管努力不懈,三十年來情況毫無進展,印度的飲茶人口並無明顯增長,百分之九十的茶葉依然出口到其他國家。

一直到1929年歐洲經濟大蕭條,歐洲消費力大減,國際價格大跌,茶商開始面對大量滯銷的囤貨,殖民政府的印度茶業行銷局才開始下定決心在當地進行大規模行銷。

他們推出數百台飲茶推廣小貨車,在西孟加拉地區的大城小鎮巡迴送茶、賣茶、表演泡茶。當時每日送出百萬杯熱茶,為了吸引注意力,小貨車更寫上當地語言,畫得五顏六色。這波的行銷特別針對婦女,他們告訴婦女們,只有聰明摩登的婦女懂得喝茶對家人健康的益處,喝茶代表文明、教養與清潔。茶業行銷局更遊說工廠老闆與公司行號在提供午茶休息時間,以增加勞工的生產力。

當時正值反殖運動盛行的三、四零年代,茶更進一步被茶商們包裝成了民族飲品,成了跨越宗教、語言與種姓分歧的統一的象徵。

這波行銷成果斐然,連火車站附近的小販們也開始有樣學樣地擺起瓦斯爐與水壺賣起茶來,孟加拉地區的人們開始稱其為「chai 釵」。然而這些小販賣的不再是「正確」的英式紅茶,而是今日我們所熟悉的加入大量奶、糖與香料的印度奶茶。

印度茶葉公司(索那瑜提供)
印度茶葉公司廣告板(索那瑜提供)

煮一小鍋印度茶

這是我從朋友處得來的煮茶秘訣:

  1. 水與奶以1:1的比例放入鍋中,撒入一大把混有些許大吉嶺紅茶的阿薩姆茶,加入打碎的香料;
  2. 關於香料,各家有自個兒的配方,不外乎是以下一到多種的混合:薑、丁香、小豆蔻、肉桂與黑胡椒;
  3. 大火煮至大滾,幾乎溢出的瞬間將火轉小,等茶泡消下,再轉大火,大滾起泡,再轉小,連續三至五次甚至更多,直至奶水呈深棕色;
  4. 加入大量的糖,小火滾至糖溶解,最後將茶葉與香料濾出,倒入杯中飲用。

當年,當英國人看到在地小販們煮茶所加入大量茶葉,簡直驚呆了。沒有人知道究竟誰是第一個這樣「煮」茶的發明者,是豪拉火車站的哪一間小販呢?還是哪家公司行號的廚子?還是,這是哪位家庭主婦的靈機一動?總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印度茶就這麼誕生,在印度大街小巷,每一個角落煮著。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長榮海運29年前另一樁海上意外
  2.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3. 為何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打疫苗要拍半裸照?
  4. 南海不是中國的!從國境之南的曾母暗沙談起...「曾母」究竟是誰的媽媽?
  5. 血汗海灣:石油富國的「現代奴隸」
  6.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
  7. 破碎的夢土:歐洲國家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8.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還有這位Joe Manchin
  9. 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10.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11. 創設少子化大臣18年,大和民族卻越生越少!談談日本少子化政策失敗的幾個原因
  12. 美國中餐館用的「雜碎字體」有種族歧視?
  13.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上):當她們的子宮被放大檢視
  14.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下):在這座島成長的新二代、舊八代
  15. 是誰住在露營車裡:以車為家的「游牧人生」在台灣可行嗎?
  16. 藝術不再「打高空」:一座讓種植園勞工掙脫貧窮宿命的美術館
  17. 戰雲密布的海峽、危機四伏的運河,從兩段歷史看台灣的命運
  18. 摩登家庭:誰說婚姻一定要有「愛」?她們選擇和好友結婚去
  19.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20. 半封城生活:防疫下的家庭關係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21.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22.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23.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24.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25. 防疫生活「心」指南:新冠時代如何照顧精神健康?
  26.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27.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28. 疫情時差報告.紐約篇:封城之下,被圍困的關係與慾望
  29. 世紀爭論的由來: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30.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31.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32.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33.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34. 又綠又台:德國下一位總理還是「她」?
  35.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36.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37. 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38.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39. 疫情結束後,「辦公室生活」是上班族唯一選擇嗎?
  40.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4.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47.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48.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49.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50.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3.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55.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56. 江懷哲: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有台灣與日本的距離
  57. 被塔利班懸賞的阿富汗獨立女子樂團:「身體不是用來藏的」
  58. 新冠肺炎教我的民主第一課:疫苗公共化
  59.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一)
  60.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二)
  61. 舉報墮胎有錢拿、Uber司機也受罰?德州墮胎法案上路一週記
  62. 閻紀宇:天荒地變二十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63.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三)
  64. 內褲裡的革命:月事史
  65. 大屠殺後27年,這個長在傷口上的新國家,接納了阿富汗的女孩
  66. 俗女養成,三十而已:假如陳嘉玲遇到王漫妮
  67. 終於要下班的梅克爾:從東德女孩到自由老媽的16年
  68. 何韻詩的舞台,在親愛的黑色裡看見光
  69. 「長太醜」也能辱華?Awkwafina挨罵的1000個理由
  70. 來自北京的她,讓台灣與斯洛伐克彼此看見
  71. 「子宮是每個人都待過的地方」:她在大學開了一門月經課
  72. 手榴彈與性感內衣:在矛盾與創傷中面對自我的「獨眼女俠」
  73. 波士頓會有台裔女市長嗎?不做模範少數的 Michelle Wu
  74. 她單身、借精、生子,然後拍了這部紀錄片|影展走走
  75. 逃離喬治亞:當LGBT被捕獵,她們以身犯險|影展走走
  76. 凍卵同路人| 影展走走
  77. 紀念陳柔縉:十一本書,她用「小寫歷史」復刻時代舞台
  78. 他跨性為男人,卻懷孕生產。他是爸爸,還是媽媽?|影展走走
  79. 當她們在場、採訪、直播,並從賤民階層身份中解放 | 影展走走
  80. 香港最後的舞台上:花旦、天后、梅艷芳
  81. 誰是那個壞女友?一顆腎引發的創作、種族和階層爭議
  82. 身體、記憶與愛的人生觀賞集:文潔華的女身書寫
  83. 彭帥,一則殘破的發聲所得到的共鳴
  84. 美女社會學家臥底富豪夜店:階層流動通道裡,女孩如何成為貨幣
  85. 吳媛媛專欄:「媽媽去哪了?」瑞典媒體上的性別意象
  86. 三毛離開三十年後,她寫出屬於自己的撒哈拉故事
  87. 時光倒流500年,我們會看到一個這樣的伊斯蘭與明朝| 展覽走走
  88. 那一年的香港,虧欠了那些少年
  89. 在市政廳餵母奶教我的事:台裔波士頓市長吳弭就職演說
  90. 康庭瑜:愛上女性主義者?我老公的三種生存策略
  91. 性別觀念進步了,倒退還會遠嗎?中國式流行文化悖論
  92. 她是阿富汗首位女性副議長,在塔利班的死亡威脅中流亡
  93. 賈選凝:羅卓瑤的影像裡,住著唐君毅的靈魂
  94. 這個世界與白靈和解了嗎?
  95. 江昺崙:你愛的人置你於死地——從女傭浮生錄到高嘉瑜被虐
  96. 走走專訪|阮鳳儀:我是這樣成為《美國女孩》
  97. 如何對抗國家機器的「凌遲」?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親身示範
  98.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記者蕾莎演講詞全文:「為了追求真相,你願意做什麼樣的犧牲?」
  99. 影評:她講了一個如此平常的故事,平常到每個人都看見了自己
  100. 女性賦權時代的反英雄:從「女版賈伯斯」到「矽谷女巫」?
  101. 一個異男女性主義者的婚姻自白
  102. 華燈初上後,她們能走出圍繞男性的瘋狂與互害嗎?
  103. 林曼麗與〈甘露水〉:我從來不敢想像她真的會現身
  104. 那是我的人生,不是你寫的爛戲:華燈幕後從業者自述(上)
  105. 下海?上岸?她們的歸處在夜裡:華燈幕後從業者自述(下)
  106. 你也有瘦身成功優越症嗎?為什麼勸人減肥是種暴力
  107. Chai Tea怎麼煮?從茶土到茶金的印度故事|世界吃吃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