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需要學嗎?構圖是學來的嗎?
*這裡沒有要教你拍照。
剛開始拍照的那幾年,是用很普通的數位相機拍照,只有數位變焦、畫質很差的那種,在那之前我玩過前女友的一台底片單眼相機,但年輕的時候一味追求「快」,而且認為用底片拍照片還不是要掃成光碟又不環保,就沒特別迷戀底片機。
2008年,拍照手機還沒那麼盛行,twitter界吹起一陣文青底片機風,當時流行用lomo相機、vivitar和Olympus μ 2 Mju II,只要光夠隨便一台傻瓜底片機拍起來都十足的文青,哪需要你現在手機裡的那些拍照app。只是,沖照片貴又得等,底片機也就慢慢變成某一種群體「會玩」的玩具。
玩傻瓜底片機後覺得那顏色真是美到每張都可以做成明信片(但很常拍到整捲黑。)便開始借來單眼底片機玩,當時沒什麼錢,也很少研究相機,或是去哪買底片機,我不確定我有沒有拍照的天賦,但知道非常喜歡拍照,就先買了Canon EOS 450D來玩。
那時拍照成癮,接著連手機都能拍照,也是約莫那時,twitter從文青底片機又吹起instagram的風潮。(IG根本就是老東西。是拿來拍照用的不是寫文章用的。)後來接續入手當時頂級的單眼數位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和幾台Canon的單眼底片機,於是莫名其妙的開始參加起Canon攝影馬拉松(頭幾年根本不用抽籤)以及搞起後來的攝影展,然後不小心在日本得了一個小小的攝影獎,教了幾堂手機拍照的攝影課,靠拍照賺了幾次幾千塊錢。(對不起我人生只有一個獎可以說嘴,就是這個攝影獎。老是重複提起很抱歉!)
前幾年認識一個朋友S,過了好久她才想起:「啊!我很早就知道你了,我看過你的攝影展。」那幾乎就像畢業十幾二十年後再也不會拿出來的畢業證書一樣,被提起時我還覺得真是件新鮮的事。特別是我擁有一種非常普通,卻常被問起「你怎麼拍的」的視角,常讓我不知道怎麼解釋「怎麼拍的」以及「學攝影」這件事!
數位相機開始普及那幾年,也就是智慧型手機開始出現的前期,有不少人摸著摸著單眼,看著別人都拍得很厲害(那種厲害待會再說。)就入手許多配備,去到哪裡都全副武裝,而我至今還留著的習慣是:「我想拍食物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等我。」我都笑說:「手機/相機要先吃。」不過,我會用最火速的方式拍下照片,不耽誤別人吃飯。每次我看到那種全副武裝拍照的人,我都很想知道:「到底拍出來怎麼樣?」
搞過一整年攝影展後,就常有人問我:「你怎麼不接商業攝影?」「你怎麼不做婚攝?」而且也不少人真的轉戰去做這些行業?我人生最大的優點是務實,「拍照,明明就是很難賺的工作好嘛!」(還要跟人溝通)我才不要。通常找我包文字(採訪、記實)、照片一起的案子,我都會先說:「你看過我的照片/文字了嗎?你知道我的風格嗎?你覺得可以再找我。」而且我最不會拍的就是商品(我的商品是客人們公認的:「本人比照片好看。」)側拍婚禮可以,但我懶得買器材,甚至懶得學打光(本身就不愛閃光燈。)
但還是有人會問我:「可以教我拍照嗎?」或是常聽人說「我要去學攝影。」
我教過幾回拍照課,幾乎都是手機。大部分的人應該要先學會的,都只是停留在「工具的使用」我能講的大概也是這些其實google就找得到的知識。很多人都還搞不定自己的相機/手機拍照的功能,還沒達到「把照片拍好」就想晉級到「拍出一張好照片」這不是為難自己嗎?很多人寫文喜歡找免費圖庫,覺得自己從來都拍不好照片,所以總是搭著別人的圖寫文,但「把照片拍好」明明沒有很難啊!何不花一點時間弄清楚拍照的細節呢?
A:拍照需要學嗎?
Q:要。
但拍照真正要學的只有一件事是:器材的使用。
不論是手機、相機,拍照有一定且既有應該認識的功能,從光圈快門、曝光值、ISO值到app裡設定裡的所有細節:明暗度、陰影、色調、飽和度⋯⋯等等的功能,但與其說「學」,不如說「搞清楚!」你搞清楚怎麼用你的工具,你就已經先晉升一級。(你要開車上路前,你得先知道你的車上最基本的所有功能吧!)如果你連基本工具的功能都不想要搞清楚,那就不用拍了啊!
搞清楚「拍照功能」以及「什麼時候需要使用哪種設定」,包括:光圈跟快門及ISO和曝光值的關係、定焦鏡和變焦鏡及廣角鏡的使用⋯⋯就能拍出很基本明暗度在一定程度的照片。如果你想拍出什麼特定的效果,在單眼相機上還會有鏡頭之分,而那種不能換鏡頭的類單眼、偽單眼就當手機用就好(大部分人應該也都只用手機拍照了。)
扣除器材的使用,大部分「想學拍照」的人最想問的是「怎麼拍出那樣的照片」之構圖的部分。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用手機「放大/縮小」功能的人,請先戒掉這個用手指在螢幕上放大縮小畫面的習慣,改用「挪動身體」的方式去前進、後退;拍照本身就是人與空間的關係,你只有挪動身體,才能去觀看到各種角度的樣貌,包括任何身體的肢體動作都能改變你觀看世界的角度!(有興趣的話用定焦鏡來訓練這件事。)
接著是「構圖」的細節。這個時代的節奏很快,拍照沒有在講「慢」的,但如果你不是一個平常就對你生活的環境、空間有一定觀察的人,你很難在很快的速度裡,抓到進入你眼裡畫面的重點,加上長期不論是教育環境或是生活重點幾乎很少擺在「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去思考,我們都很難從日常生活中真去感受、發掘什麼是「好的」畫面,這點除了觀察自己與空間的關係外,只能從「你在別人的照片裡看到的美」試著看見別人觀看事物的角度,然後自己親身去改變自己的位置,拍出自己的氣味。
有些人認為某一些經過各種不同的鏡頭和光圈快門的組合拍出來的光啊、水啊、影啊,是非常厲害的照片(這裡不談後製,要後製出暗漂亮的照片不難。)但真正拍出一張好照片,是人透過雙眼再以器材加以輔助而完成每個人快門下的景色。
如果非要說一個基本原則,就從「拍一張不要歪歪的照片」開始吧!找出畫面裡的水平或垂直線,讓照片起碼是「正的」,然後試著移動自己,微彎、微蹲甚至趴躺都可以,你會發現每一個不同的高度,你都能有不同的視野。
把照片拍正,找到你的主題、挪動自己的角度,找到你最喜歡的比例,按下快門,那它就會是屬於你的照片。「好照片」的拍攝技巧學不來,就像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不一樣,活出來的自己就會不相同。
但跟寫作一樣,拍好一張照片是需要透過觀察加以融入才能呈現的。
又,麻煩各位,拍人的時候,能不能好好把一個人拍完整,不要動不動切到一隻手、半個身體、一隻鞋子,這樣你就功德無量了。
我近年來的習慣是用Canon EOS M 50、AV、ISOAUTO拍,鏡頭應該超過十顆,喜歡廣角鏡,偶爾會用定焦大光圈或200mm的變焦鏡拍人。選EOSM 50理由是,在小單眼裡它是少數擁有觀景窗的相機。(這我講過八百萬次了。)沒有用過觀景窗拍照的人,很難理解那是什麼感覺,那是世界只剩下你眼裡那個框框的畫面,你只能專心觀看它。
講件痛苦的事:我最怕有人拿畫面很亂的照片跟我說:「阿線我要設計成無印良品的風格!」啊問題你的照片就一點也不無印良品啊。(苦笑)
圖:20110606從忠烈祠拍出去的高雄(應該是Canon AE-1)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