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歷史 | 記阿嫲阿婆(上)

城市漫遊人
·
·
IPFS
·
阿婆阿嫲過世多年,我已經慢慢忘記她們的容貌和故事,想趁自己還記得與她們相關的故事碎片記錄下來,如果我有後代,他/她們就能窺探到祖先的面貌。

我阿婆和我阿嫲分別在2005年和2013年去世,她們死的時候逾八十歲,她們的子孫後代都無法證實她們的出生年份,那個年代中國農村女人哪有出生紙,這些資料只能憑村裡老人口耳相傳,如果走失了或老人離世了,大概這些資料就永遠無從得知。我阿婆生死都在廣西的一個深山密林中。我幼年時去過一次廣西,感覺像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片頭那廣袤而又荒蕪的樹林。而我阿嫲是個外來的女人,聽村裡老人說她大概是二十幾歲才進村,後來嫁給我爺爺做填房。依稀記得老人說,我阿嫲來自廣州。我推測阿婆阿嫲大概1920年代出生,一生經歷過日本侵華、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她們都是年輕寡婦,大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守寡。

 

迪士尼電影Coco裡有句臺詞,說「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The real death is that no one in the world remembers you.)我阿婆阿嫲過世多年,我已經慢慢忘記她們的容貌和故事,想趁自己依稀記得就把碎片存留下來,如果我有後代,他/她們就能窺探到祖先的面貌。

 

我很後悔阿婆阿嫲在世時,我沒有多與她們聊天,收集由她們口中透漏的故事。

 

我奶奶叫暖和,黝黑皮膚和乾瘦面頰都是農民特徵。村裡老人都說我阿嫲勤勞,工作從不假手於人,也不要兒女照顧。聽村裡老人說,我阿嫲不是本地人,她在1950年代由廣州逃難到廣東的一處偏鄉小縣。阿嫲一女子孤苦無依,而我爺爺縱有髮妻但她不孕又早逝,所以阿嫲理所當然地嫁給我爺爺做填房,隨後生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排行第三(即是我的姑姐),有智力障礙。姑姐十多歲就嫁人了,她的丈夫比她年長二十歲。後來,我仔細想想,上世紀五十年代縱然不是兵荒馬亂但也不是天下太平,退一萬步而言,我阿嫲一個單身女子為什麼要離鄉別井呢?難道我阿嫲是人口拐賣的受害者嗎?

 

無論在哪個年代,似乎婦女兒童拐賣就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在中國各地輪翻發生。中國研究學者任思梅(Johanna Ransmeier)在《清末民國人口販賣與家庭生活》(Sold People: Traffcikers and Family Life in North China)一書表明,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最大的人口交易市場的推動力是家庭內部的勞工及繁殖/再生產勞工,而人口交易中常見身份包括妾、童養媳、婢女、奶媽、包身工、僕從等。也就是說,導致人口販賣猖獗的最重要力量是家庭。她也提到,從清末到民初,人口買賣非常普遍,“這種無所不在的交易,通常卻被社會群體網路容忍和助長,”因為“賣人被認為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補救措施。”用來補全國家之本的家庭功能。

 

阿嫲進村原因無從考究。

 

年幼時聽村裡老人在榕樹下嚼舌根,聽聞我爺爺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家裡上吊自盡的,原因不詳。七十年代、中國、自盡...... 我總在想我爺爺和文革會有關係嗎?我爺爺過世時我爸只有十幾歲,而孻叔只有幾歲,阿嫲除了要耕作還要承擔獨自養育子女的責任。我難以想像作為單親媽媽在那個年代的生存問題。我阿嫲總是特立獨行,然而這是她的本性,還是經歷的結果呢?我不得而知。在上世紀九零年代開始,村開始工業化,很多制衣工廠進駐。在工業化之前,我家有幾畝田地,阿嫲每日都會下田耕作。因著工業化,本身種地的村民都去工廠打工,農地要不是荒廢要不是賣給外人,村裡農田越來越少。少了農田,我阿嫲就去養兔子,她用籬笆在她自己居住的瓦貝屋內劃分一小塊地方,從此圈養兔子。她隔天就帶著兔子和蔬菜到離家十分鐘路程的村市集去擺賣,即使七老八十,她還是風雨無阻。在村工廠工作的外地人以為阿嫲孤苦無依,經常給她零花錢。


二千年開始,工業化發展從大馬路延申到我家位於小坡上的「樓嶺區」祖屋。祖屋前院有一棵大荔枝樹,我阿嫲每日都為這棵荔枝樹澆水施肥。後來我兩個叔叔為了配合村的發展規劃,拆遷祖屋,屋前荔枝樹也因此砍掉。聽孻叔說這棵樹陪伴他成長,所以推測至少50年歷史,我阿嫲澆水施肥這麼多年,但這棵荔枝樹從沒結過果。後來,我阿嫲因為摔倒而行動不便,經常出入醫院。我每年回鄉一次,見到阿嫲每況愈下,後期她已經神智不清,認不出我。再後來她就歿了。


至於我阿婆的故事還需要花點時間整理。我總是好奇在那個年代和空間的女人如何生活。整理阿婆阿嫲的故事,好像在隔空對話。


參考資料:

是“必要之惡”還是沈痾未除?回看中國歷史上的婦女與兒童販買。https://m.jiemian.com/article/7087369.html

Sold People: Traffickers and Family Life in North China.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67 - July 2018. https://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67p307.pdf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