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談】 生聚死離
前文有提過,家附近的宗祠年前辦起靈堂,家族人得守靈過年,這個年大概也過得索然無味。但自己好奇的是,過年期間有人辦出殯的嗎? 當然吧...人無法選擇哪日會離開,離開後更無法自主哪天入土為安。
是以去請教了老人家,「唉呦,那得過完元宵,年過完了才能出去啊!」
但幾天前便出殯了,好像沒有以往的法會或者告別式,很平靜的就永遠離開人世間。讓我想起母親說過,身後不必那些世俗儀式從簡辦理,而我也是如此想法,平靜離開後,也不必晉塔,回歸大地或海洋那是最好。
每個人生來都籍籍無名,即使人生有再多輝煌,不都得撒手離開,再多罣礙終將無奈放下。所以死離並不用太悲傷,應作離苦得樂,重要的是生時活得順心暢快,才真不枉走這一遭。
追劇《去有風的地方》,那些阿奶們個個戲胞十足活靈活現。其中有位劇中名為「鳳姨」的角色,因為兒子謝強竊盜罪入獄,成為心裡頭的重擔。謝強出獄日在即,鳳姨擔心村裡人對兒子指指點點,讓兒子心裡有負擔,謝之遙卻建議,就當一次喜事來辦,誰人不犯錯,但犯錯的人已經付出代價,就已經洗心革面,即使長輩鄰人有話說要指點,來宴席上一回說完。鳳姨在宴席結束後送走所有親友,匆忙小跑來到兒子房門前,母子倆心裡都有重擔,房門一開沒有幾句對話,「兒子,」鳳姨小小啜泣,視線端詳著兒子身上每一處,拉著兒子雙手,示意兒子坐在床沿。「阿媽,我回來了!」鳳姨這才嗚咽著哭出聲音。
這一幕我也跟著哭了,孩子永遠是父母心裏的一個份量,孩子生活順遂這重量便減少些,若行來崎嶇則一同憂慮。所以,鳳姨的那個哭泣,不止是兒子回到身邊,更有著一種壓力終於能夠釋放的感受。
其實我能理解,就像以前的同事說過,她大兒子退伍回來後,成日窩在家中,既不外出找工作,也不想與任何人交流,身為父母在一旁,心裡急但也說不上什麼。後來同事朋友的工廠要招人,把消息告知同事,要她大兒子去試試,結果應徵上還工作得頗為順心應手。同事說,就在確定自己兒子願意出門,能夠適應工作後,某天晚上她竟然大哭了起來,好像心裡頭重量減少了些,那確實是種釋放。
生聚是喜也非無憂,對於家人總想多理解一些,多分擔一些,但或許家人也不願拖累,或令自己家人難受,總之每件事,不同的人來看,都站在不同的立足點,很難論對錯,若難以坦誠相對也很難心意相通相互理解。
人生本有福有難,生聚死離總在這一路上發生,或是偶然也或是必然,必得找到那個總能讓自己雀躍的時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