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阿布拉赫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成都之四季篇|成都系列

阿布拉赫
·
春秋很短,夏冬很长。各花入各眼,世间有万象。

春天的花

春天的成都是花团锦簇的,但气温不稳定。今天大太阳,可能二十五六度,等你高高兴兴脱下棉衣穿上短袖,明天等着你的可能就是气温骤降。

成都的春天,代表花是油菜花。樱花桃花当然也很好看,但没有一种花,能像油菜花那样气势如虹,不管不顾往地上铺展开来。二三月份,开车出城,无论往哪个方向,不出一个小时,眼光都将会被无处不在黄色吸引,或者自成规模,或者相映成趣。

早十年,每到春天,会约上三五好友,骑车去郊外看油菜花、看桃花、看樱花,看完路边随便找个小饭馆,来一碗渣渣面,配一份拌鸡片,再来瓶啤酒,那日子就很惬意。

后来变成开车出去,好多车啊,到处都找不到停车位。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现在,每逢春天,在高速路上看一眼两旁,心里会说,改天专门来吧,可是再没来。

成都的油菜花(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的桃花(图片来自网络)

夏天的雨

成都的四季里,我最喜欢的是夏天。

夏天雨多,经常会在晚上偷偷下,早上起床一边打开窗户,一边感叹,啊,空气真好,远山含黛,轮廓清晰可见。运气再好些,上到楼顶往相反的方向看,搞不好还可见隐约的雪山。

因为雨多,每次太阳哼哧哼哧半天,眼看气温要升上四十度的时候,兜头一场暴雨,那个爽快。

我还喜欢在小雨中跑步,除了后来跑鞋一团糟之外,这样的跑步几乎是让人享受的。还戴眼镜的时候,雨会模糊视线。后来做了近视手术,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那种快意。

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跑到半路,雨势加大。好在公园有阳伞,也有凉亭,可以避雨。记得有一次,躲伞下两个小时,雨都不停,从一开始的满头汗到后来心疼地抱住打哆嗦的自已。最后无奈,还是只能冒雨跑回家。

和暴雨相伴相生的,是雷电。成都的雷电声势惊人,尤其半夜时分,会把人从梦中惊醒,很担心天花板被掀掉,人被暴露在茫茫夜空。

我不讨厌夏天的雨,但暴雨经常会造成大小小的水灾。城市不断扩张,人口越来越稠密,地下排水设施并未和地上的光鲜亮丽相匹配,因而暴雨季节,经常水漫金山。

秋天的银杏

成都的秋天,比春天还短暂,几乎一闪而过。以至于每年都在心里想着,要去电子科大看银杏,但并没有几年能来得及成行。

除了银杏,以及电费账单回落,秋天再没有什么能让我开心的了。

天气渐渐转凉,雨量变少,雾霾蓄势待发。未来让人垂头丧气。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银杏(图片来自网络)

冬天的雾霾

移民成都之前,并没想到成都的冬天这么冷。南方嘛,又不下雪,还能有北方冷?来了以后才发现,很多事都不好想当然。北方的冬天,暖气给人的心理慰藉更甚于肉体,如同一个亲密爱人之于孤独的旅人,想想就暖和。成都没有暖气,本地人适应了,对于经历过暖气的北方人来讲,是种心理上的冷。

我当年考虑接父母过来,新房子加装了暖气,每年要开到三月春暖花开,外面气温十几二十度,屋里还门窗紧闭开着暖气。没有暖气,父母是没法在成都过冬的,然而,有时候我也会觉得,他们对于暖气的依赖,限制了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我主张衣服可以稍微穿多点,气温18度以上就可以把暖气关了,开窗通风,也有新鲜空气。父母怕冷,宁愿开暖气穿单衣。哥哥姐姐也不同意,他们觉得,既然能暖和,为什么非要让人受冻?他们不在乎新鲜空气,也不在乎温室花朵,他们被中国人自古妖魔化的“受凉”这个概念吓怕了,只要保暖,其它的都不在乎。

对我来说,成都比冷更无解的,是雾霾。

当然雾霾不是成都特产,他是全国性难题,属于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中国人在享受经济红利,也不得不为此买单。

过去几年,国家为了治理雾霾,似乎是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汽车尾号限行、比如建筑工地围挡上要求设置喷雾装置(限制浮尘扩散)等,空气恶化就扩大尾号限行,好转一点又恢复正常限行,喷雾装置也一直在喷,项目环境评价据说越来越严,雾霾也一直都在,这些措施看上去只像是例行公事。

像其它任何公共事务一样,我们缺乏媒体监督。柴静2015年制作发行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一播出,就引来强烈反响。但很快柴静消失了,《穹顶之下》也成了禁片。很多人批评她的片子数据造价、情绪化等问题,本来应该是正常的学术讨论,更是非常好的向大众科普的机会,然而,这种讨论最后沦为了一面之辞,一方被禁声,另一方也因而缺少对手。

不能做严肃讨论,也意味着无法做深刻反思。雾霾的问题有可能是个经济或者政治问题,而不只是向天空喷水、限制车辆通行的问题,可惜,不能讨论,无法思考。

matters的公共议题讨论广度和深度,也比墙内强。只是大家都不是专业人士,最后只能沦为感悟宣泄。唉!

后记:这是我和@魔鬼小編 的“纽成一片”系列的“四季”,写完这一篇,我们的一题两写将暂告一段落。小编最近有些忙,我也在出差,写正经文章的环境不大好,加上大家都好像有了点疲劳感,商量暂停,待灵感回来的时候再继续,谢谢各位市民朋友们关注。

如果大家对我眼里的成都感兴趣,可以点#纽成一片这个标签,就可以看到全部文章。强调这是我眼里的成都,并不代表真实的成都。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个人叙事,组合在一起才是世界,也希望看到大家的分享。当然,如果你对纽约感兴趣,这个标签里就找不到小编的的文章了,要去这里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