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姨街的雜貨店
翻開這本散文第一篇「永清浴室」,有如走進懷舊電影裏,
在高雄鹽埕區一條五金雜貨街,夾著鄭如晴外婆開設的湯屋,
在五十年以前,不是人人住家都有浴室,湯屋生意非常好,尤其是冬天時。
也是在這家湯屋,外婆為她體弱的獨生女,
物色來自鹿港父母早逝的斯文作生意的青年為女婿。
當她們姊妹接連出生,外婆照顧不來剛出生的她,託給住在元和宮的舅婆。
在舅婆家備受寵愛的鄭如晴回到「永清浴室」,
雖然有兩個姊姊和多位表哥表姊一起玩遊戲,隨意吃零食,
可她害怕吵到生病的母親,忙碌的父親更是印象模糊。
念小學時,離開舅婆回到外婆家,不久母親病逝,外婆也過勞死,
她的童年提早結束被迫長大。姊妹到台中和父親繼母生活,
在中華路經營安由戲院的父親被查到曾資助反政府人士,不得不拋家棄妻女遠走日本避難。
寂寞的繼母迷上到小夜曲舞廳跳舞,鄭如晴剛進高中,繼母賣掉洋房,帶著妹妹不知去向,
沒有家的她成為住宿生,假日時不是搭長途客運回鹿港大伯父家,就是寄居青雲路二伯家。
台中市留有她太多回憶,父親未去日本前,
常帶她去中山路上的廖齒科拜訪父親無緣的戀人廖伯母。
白天熱鬧的竹廣市,夜幕低垂人聲鼎沸的中華路的夜市讓她至今難忘。
早已拆除的台北中華商場,曾經住著父親青梅竹馬的戀人,
童年在元和宮遇到披頭散髮滿身跳蚤坐在神桌下的瘋女人蘋婆,
舅婆告訴她,廟公問過神明,神明同意讓蘋婆住在廟裏,但不可以隨便亂講話。
不久後,蘋婆懷了不知誰的孩子,廟公只好趕走她。
二十多年後,鄭如晴帶女兒重返元和宮,站在廟埕看著範圍縮小的庭園造景,
想起亂髮髒兮兮的臉,對小孩和善,總輕聲喚她囝仔,妳知否有人喜歡我呢,
後來無人知她行蹤的蘋婆,不勝噓唏。
在台北某條被戲稱「細姨街」住著繼母的表姊,
在夏日午後雷雨中聽著癡心等待男人回來的細姨們,
在百貨店罵某家不負責任的男人,只管生小孩不管養的閒話。
讀著《細姨街的雜貨店》鄭如晴以細膩優美的文字,
緬懷往事,追憶家族親人,記錄成長身影,
從流離的童年到少女到結婚組成家庭,顯影了一個時代的生活樣貌。
往事並不如煙,在記憶的深處,時間仍然存在,在特定的時空留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