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议会数字经济报告:将仿造中国建网络防火墙
上个月,欧盟议会发布了一份关于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提出将建立欧盟的“互联网防火墙”,报告明确指出这个防火墙将“像中国的一样,会封锁一部分支持或者容忍(对欧盟而言的)非法行为的第三方国家的互联网服务。”
一、关于这份报告
这份报告基本可以看作当前欧盟体制内智库的统一意见:报告的调研和撰写方,是欧盟议会的直属部门——经济、科技和居民生活政策研究部(Policy Department for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Quality of Life Policies),而这份报告的立项,是在欧盟 IMCO 委员会(Internal Market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内部市场与消费者保护)的请求下完成的。
报告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对短期、中期、长期内的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新技术、新趋势做出了一些预测和展望,最后一个部分提出了对欧盟经济体如何培养和发展内部数字经济提出了三点建议:
- 建立专属于欧洲的互联网生态环境(防火墙);
- 成立预计 92 亿欧元的“数字政府风险和投资项目”(venture and funding programme for eGovernment),用以支持欧盟各国政府的线上服务体系建设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投资。
- 设立数字经济相关的周期性研究和汇报计划,将本类研究和报告惯例化,定期对世界数字经济发展做调研和展望,并与欧盟的相关政策进行协调。
这份报告里面提到 China 的地方总共有十处,报告中的短期发展展望,事实上就是中国目前已经或者大部分实现的项目:专用任务机器人、5G、无缝支付(电子支付),在无缝支付部分,作者还特意提到了微信和支付宝两个中国巨头。
同时,作者也坦诚的承认,欧盟目前的数字经济发展,落后于中美两个经济体:
事实上,在新技术和数字服务上,欧盟已经落后于中美 3~5 年,这也是本报告作者可以做出那些预测的原因。
二、欧盟防火墙
报告中不止一处提到了建议欧盟自己的互联网环境的想法,作者认为一个欧洲专属的互联网/云(European cloud / European internet)可以“可靠的保护欧洲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对于这个防火墙的功能和意义,报告的描述是“管理市场竞争并设立标准,就像中国在过去 20 年所做的一样”。
对于欧盟以外的数字经济公司的态度:“外国网络服务也可以成为这个数字经济生态的一部分,但是必须遵守欧盟的规则和标准,如民主价值观、数据保护、数据可访问性、透明性和用户友好度等。”
最后作者提到:“像中国的互联网防火墙一样,欧盟互联网会封锁一部分支持或者容忍(对欧盟而言的)非法行为的第三方国家的互联网服务。”
三、昨日再重现
看到这条消息,我想起了另一件似乎不相干的往事: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昨日的世界》中提到,在他年轻的时候,出国旅游的那些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限制和流程——入境许可、海关检查、签证时长等——全都不存在: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所经历的能让人感觉到的最大倒退,莫过于对个人行动自由的限制,以及自由权利的缩小。
在1914年以前,地球属于所有的人。每个人可以去他想去的地方,想停留多长时间就停留多长时间。没有所谓的许可,没有准入。
当我跟现在的年轻人讲到我在1914年以前去了印度和美国,没有带护照,也根本没见过护照是什么样子,我总是看到他们脸上的惊奇。
人们上车下车,不需要问什么,也不被人盘问;今天人们被要求填写的上百份表格,当时一份也不用填写。没有居留许可,没有签证,没有刁难。
今天的国界线,因为大家彼此之间病态的不信任,已经被海关、警察、哨所变成了一道铁丝网,而那时的国界线无非是一条象征性的界线,谁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越过,就如同格林尼治的子午线一样。
——《昨日的世界》[奥]茨威格
为此,我查了下维基百科关于护照的历史,证实了茨威格的说法,但同时也发现了更多。
在东方:
早在西汉乃至秦朝,护照就是中国官僚体系中重要的证件——当时的名字叫“传”(zhuan),这些文件要求记录人的年龄、身高和体貌特征,并且规定了一个人可以去往帝国的什么位置,即使是小孩也需要护照,只有那些一岁甚至更小的还在母亲怀抱里的孩子不需要。
在西方:
中世纪的欧洲,这些文件(指护照)是由本地政府发放给外国旅行者的,用以限制后者可以去和可以经过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在港口间的旅行并不强制要求护照,这一点被认为是一种自由贸易的必然要求,但内陆和港口之间的旅游还是是需要护照的。
所以,在尚未现代化的统治体系中,类似护照的通行证在内陆地区还是有要求的,即使是古代政权,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会对人口的自由流动加以限制和管理。
那为什么茨威格还可以自由的进行世界旅游呢?下面是我们熟悉的部分:新技术的诞生和突飞猛进。
开始于 19 世纪中的铁路基础建设,大幅增加了国际游客的数量,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淡化了护照管理系统的能力。铁路的高速度和高容量旅客,每天都在无数次的穿越边境,让过去的护照强制方案变得难以执行,(政府)普遍的反应方案,就是放松对护照的要求。
这是茨威格年轻时所处的环境:
在 19 世纪末到一战前,护照并不是强制要求的文件,总的来说,欧洲内部的旅游可以直接穿越国境,于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护照。
铁路的速度、容量,让过去的人口管制措施无以为继——或者说,无法再以同样的成本继续执行,于是各国出于机构的惯性或官僚的惰性等多种原因放松或者直接放弃护照管制,而作为那个时代世界中心的欧洲都放松管制了,作为从属国的美国和作为殖民地的印度当然也只好跟进。
所以,茨威格所哀叹失去的自由,其实并非古而有之,而恰恰是个新鲜玩意,它来自于新技术——火车撕开的时代裂缝。在茨威格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和他之后的现代化欧洲,人们都不拥有他所拥有的旅行自由。
四、我们眼前将要闭合的裂缝
互联网开始流行的时候,人们说地球将会变成一个村,所有信息都将在全世界畅通无阻的交换、运转。
他们说人类大同终将实现,再没有猜忌和误会,基于种族、阶级、语言的鸿沟所造成的冲突将在对话的基础上被永远消弭。
上一个时代,铁路大规模铺设的时候,也一定有人做过这样的判断,那一代人的自由旅行如此的普及,以至于茨威格这样的作家都把它当作了理所应当。
而现在,21 世纪来到了第三个十年,互联网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做到消弭矛盾,世界大同,它最终也像铁路一样,促成了最大进展的地方是我们的经济。
像铁路一样,互联网也曾撕开一个时代的裂缝,现在中文互联网上还有人在怀念上一个十年乃至上上个十年,怀念那时候自由的互联网风气,全世界的网站、服务须臾指间,点击可达——和茨威格一样,他们也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其实我们都不过是见证了裂缝渐渐闭合的过程而已,现在这个过程也要降临到欧洲了。一直到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讲一个神话故事一样告诉下一代:“我们这个时代,访问外国的任何互联网服务都不需要护照。”
---
阅读我的更多文章:
📝个人博客 | ✈️Telegram频道 | 🌏Matters创作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