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哲學家中島芭旺背後的女人
書名: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大人都忘了...那些簡單卻重要的小事
作者:中島芭旺
太喜歡這本書了。
九歲的中島芭旺打算寫一本書給以前煩惱着的自己,那個面對父母離異,在校受同學霸凌,決定不上學校在家自學的自己。抱着認真審視自己、了解自己的心情寫下了這本小書。說它小,因為書中是一句一句的語錄,來自於芭旺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但書的格局可不小,涵蓋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面向—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以及由此延伸開去對生命的態度。
關於情緒
煩惱 告訴了我們並不是一直在煩惱。
討厭 告訴了我們並不是一直有討厭的事。
焦慮 告訴了我們並不是一直有焦慮的事。
關於失敗
我十歲,從今以後還可以失敗很多次。
關於害怕
「害怕」,就是因為想去做。
不想做的話會覺得「不想做」,
「害怕」並不是「不想做」。
關於自信
我的自信是沒有根據的自信。
有根據的自信,要是沒了根據,
自信也就跟著沒了。
不難從文字中感受中島芭旺的思維能力與對自我的肯定,誠如書名那般有認真在觀察與思考。我無異於其他的讀者歎服於他超齡的睿智,同時對他背後的女人—岩切彌生感到極大好奇。
關於媽媽,芭旺這樣寫:
媽媽是媽媽真的太好了。
媽媽為了她自己煮飯做菜,
不只是為了我,
這樣讓我覺得自由。
媽媽為了自己活下去,
所以我也為了我自己活下去。
我不是因為媽媽是媽媽才喜歡她,
我是喜歡這個叫做岩切彌生的人,
因為喜歡這個人,
所以我才出生當媽媽的兒子。
到底怎樣的母親可以養出這樣的小孩?
看了一篇小哲學家媽媽的訪問,我就明白了芭旺的自信其來有自,並非沒有根據。
//孩子來問我問題時,我只「提示答案可能的藏身之處」, 並不直接提示答案。 有時他問我問題,我會說,「你要不要去問問看某某,他可能會知道吧」,但接下來他要不要真的去問,我不會管。
我想,這麼做是為了留給孩子一些「犯錯失敗的留白」。不要剝奪孩子「犯錯失敗的權利」,在日常中,因為沒人給他答案,只能靠自己去查,自己想。孩子某件事情失敗了,家長要相信,此刻正是孩子的學習。//
//有一次我心情低落,和芭旺通電話說,媽媽很想見你,芭旺卻拒絕了我,說「沒辦法」。其實我聽了覺得很高興。孩子常常會在無意中,順從著父母的期望行動,希望讓父母感到高興幸福。但當芭旺能對媽媽說出「NO」,我相信他已經擁有了對其他人,也能勇敢說「NO」的能力,這樣他就算現在出社會我也不需要擔心了,我的育兒工作至此,好像已經完成了,讓我很高興。//
從這些小事,大致可以看到芭旺媽媽的育兒態度:不過份干預,不情感勒索,尊重孩子的主體性。
而對於這點,芭旺也是有自覺的。
「爸媽的宇宙變寬廣的話,對小孩來說比較輕鬆,就像我這樣又愉快又輕鬆。」
有才少年也需要別人的成全,在家自學的芭旺無疑有一位良師在側以身教循循善誘。
「許多人對「家人」這個詞,帶著一種幻想,好像家人們就得要聚在一起才幸福。有些時刻是如此沒錯,但各取所需,也會很快樂。」
如果我們都能成為懂得成全而帶著思考的大人、家長,那麼我們的下一代,天真而全知的小孩都會是生活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