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鄒頌華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探索廢墟 尋找都市的靈魂

鄒頌華
·
·
這篇是把早前在Matters上寫有關廢墟的文章,以「心理地理學」(psychogeography)的角度再寫一篇給《信報月刊》。探廢不只是「物理」活動,「心理」也有很多活動和變化。那種緊張、刺激、好奇、徬徨、興奮、成就解鎖、或是感懷憂傷,包含了對一個城市、一個地方的愛恨情仇。我沒有誇張,探廢時,總有個感覺,就是恨這麼好的地方被糟蹋,但也暗裡慶幸它雖「死掉」了,但還沒有拆掉。
在鬧市中一所廢掉了的中學校舍。

這兩年多被困在香港,漸漸重拾一些嗜好——探廢。最初開始旅遊寫作時,經常會選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去探索,當中也包括一些廢墟。這裡說的廢墟不是已開闢作收費觀光景點的羅馬廢墟,而是一個地區或城市之中枯萎了的、被人遺忘的廢村、廢工廠、甚至是人去樓空的住宅。在城市面貌瞬息萬變的香港,其實也有不少廢墟悄悄地在暗處自生自滅,是值到近年大家坐困愁城,無處可去,探廢熱潮興起,才進入較多人的視線之中。

探廢是深層的城市解讀

在外國,「探廢」叫做urban exploration,即都市探索,後來也出現urbex、和 building infiltration等用字。多年前已有人研究探廢背後的「心理地理學」(psychogeography),為何有些人「正路」不走,偏偏要冒險潛入廢墟?這些險,有些是身體上的(在潛入時受傷),有些是法律上的(如擅闖),為何仍有那多人願意承受這些風險,也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我在今年開始密集式探廢時,才真正思考這些問題。與一般負責任的旅遊一樣,探廢界也有約定俗成的禮儀——不毀壞任何東西,不可帶走廢墟中的任何物件,要不留痕跡的蹓躂和離開;可以拍照,但不能公開地點,以免加速廢墟損毀速度和程度。正是有緣的,又肯做功課的,自然會找到,也更會珍惜每次探廢的經歷。

每個人探廢的原因也不同,有些純粹滿足好奇心和打卡,以及發現新廢點的快感。而根據「地理心理學」,有些人嘗試在這些靜止了的「異次元空間」中,從蛛絲馬跡中細讀一個地方的歷史,以及尋找那份失落之美。我自己也有以上兩個目的,此外,在闖進充滿未知的場域,甚至爬過重門深鎖的大閘時,總有一種挑戰權威的快感,這也許是我在這個鬱悶的城市中作出的一點點反抗。

很多人會把探廢與飛躍道和塗鴉相題並論,並視之為反社會行為。它們之間的確有關連,如探廢時即時沒有飛躍道的身手,也必須膽大心細手腳敏捷;在廢點中的確常常會看到塗鴉,我會將之解讀為對城市的深層理解,也是對時代的吶喊。光鮮的都市表面容不下與主旋律不一樣的情緒,唯有在這些都市的邊緣空間,才能看到暗湧和實相。

但我不能認同這些是反社會行為,相反,探廢可以直視一個城市的肌理和靈魂,她過去的遭遇,所乘載的記憶,僥倖沒有毀於推地機之下,而探險者就像歷史學家對待原始檔一樣,當他們穿越這些廢墟時,會珍而重之地檢視,滿足了好奇心後,不帶一片雲彩地走。

與都市共生的異次元時空

香港的廢墟,我粗略將之分為三類:一、官地上空置的老建築,不少有歷史建築評級,基本上可逃過清拆的命運;二、私人擁有的物業,即使有歷史評級,能否保留也是未知數(如成功保留的有皇都戲院,失敗的例子是何東花園);三、山邊或鄉郊的廢村,因都市發展而人去樓空,變成與植物共生的全新生態環境。

儘管我們對政府有諸多不滿,但在我的探廢經驗中,保留得最好的多是已廢棄的公共建設,如水務設施,或成功與發展商換地得來的歷史建築。最起碼是不會拆,但在未來可能會改變用途,賦予廢墟新生命。我對殖民地時代的老建築情有獨鍾,即使變成頹垣敗瓦,仍殘留著某種美學和意志。維多利亞和愛德華時代的老房子,即便廢了仍氣勢依然,那種優雅如今無法重塑。我只願將來她們被賜予二次生命復活過來時,不要只留軀殼,內裡變得俗不可耐。即使是簡約的政府職員宿舍,對流的門窗顯露出人性化的空間設計,在納米樓當道的今天,很難令人不緬懷舊日的美好。

 探廢也令我重新認識自己的城市,尤其是城中廢村,有如都市的年輪,讓你看到一個城市多年來規劃的動機和社會訴求。有幾回我往港島的豪宅區散步,隱約看到小徑上有些老花磚,再細心看又見到路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石磨出現,原來我已闖進一個五十年代興建的平房區,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為安置石硤尾大火災民而建的房屋,當時應該是十分荒涼的地方。平房區在八、九十年代陸續清拆,如今周邊已變成豪宅,廢村變成綠帶,原有的平房區旁還有一條安置災民的基督教村莊,也只拆剩一棟設有教堂的營舍,隱沒有密林之中。

探廢很能令人看到無常和時光的無情。無論過去有多璀璨,總有腐朽的時候。因此我會安慰自己,就算在禮樂甚至美學也崩壞的今天,也一定會過去的。但已發生過的事,總會在某處留下痕跡,廢墟在將來,也許會成為為歷史補完的一塊拼圖。

最後有個小叮囑,有些廢墟屬私人物業,擅入會有法律後果;有些廢墟就在路邊或山邊,可自出自入,但要注意安全。如果你對探廢躍躍欲試,必須自行評估風險。

原文載於2022年6月號《信報月刊》

我的NFT: https://liker.land/like1y95wh6qrxv8l6xftak272rvjxxyscqgrewal3v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