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oanse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養大一個人-避免過度教養

Soanseng
·
·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作者是 Julie Lythcott-Haim,他在 youtube上有個短短的演講。不過今天要講的不是只有這本書。而是一個想法想和大家討論一下:你希望你的小孩長大之後成為什麼?

「我希望他能健康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但大部分人真正的做法或想法反而是:

  • 我要我的孩子讀名校、賺大錢,不然輸給隔壁家的小孩真是丟臉
  • 我受夠這樣的苦,我不要我的小孩一樣,所以我一定要他走我規劃的路線
  • 虎媽的戰歌,我的孩子是資優生,我就爽,人家說我是厲害的媽媽
  • 隔壁家的小孩怎麼什麼都會,會彈鋼琴,還上過電視,我家小孩只會玩泥土

如果你不相信,不然我們來查查看這些所謂人稱資優的孩子表現的如何?來看看報紙:

你是要幫他一把還是要害他?

有本書,名字很聳動:「教出殺人犯」,作者是岡本茂樹,長期幫助受刑人更生的教育學教授。第一章很有趣,就叫:那個開朗的好孩子,怎麼會犯罪?這本書市面上並沒有什麼傲人的成績,但卻是老老實實談教養的好書。家長們喜歡的書名大概是:「教出資優生」、「我家的小孩好棒」、「如果考上台大」、「贏在起跑線」。我們潛意識裡,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去套用在我們的「比賽」裡面,我們不是真心地要他們快樂長大、也不是要他們可以獨立面對這個世界,而是利用他們來實現我們自己童年沒有完成的夢想,或是讓我們成人自己得到掌聲。我家孩子很乖啊,一定都是上學的時候,交到壞朋友、老師沒有教好、政府沒有管好網路、電視;都是打電動害的。真的嗎?真的是這樣嗎? 在這裡無意筆戰,我也非司法專家。但想就教育方面來看看,我們怎麼做,才不會過度教養,害到自己的小孩;不奢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安健康。無論是哪一本書、阿德勒的相關教養書、或是養出成年人、或是教出殺人犯,我會一律寫在這裡,因為他們的結論、方法,都是一樣的,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並且好好地陪伴他們長大。

「這麼簡單,誰都會啦」。

不,就是太簡單了,反而沒有人要做。大家都想要當虎媽龍爸,望子成龍,那種被眾人說:「您是好媽媽/棒爸爸」的虛榮心贏過一切。

會讀書的廢物

如何定義成年人?可以考駕照,民法上定義的二十歲?還是有結婚生小孩就算?或是會賺錢就是成年了?你想想你十八歲的時候,以下事情會不會自己做?

  1. 可以和真實世界裡的陌生人對話:同事、銀行行員、房東、店員、司機
  2. 可以自己去想要去的地方、搭車買票買飛機票自己搭
  3. 可以知道何時完成作業、任務
  4. 可以為團體付出(做家事、完成團體內的事物)
  5. 處理自己人際問題
  6. 可以賺錢、管好錢。

這些應該都是一個十八歲的「成年人」應該可以獨立完成的。但是我們都只重視他們的成績、競爭力。如果十八歲之前,你只告訴他,只要好好讀書就好,其他的事情不用管。請問到十八歲,他要去讀大學時,他會什麼。他可以自己處理好自己的衣服、買自己的早餐、買車票出門、交新的朋友、交女朋友、處理自己的情緒、知道如何對付他人的不友善。

他都不會,因為我們沒有教他。

「那些都不重要,都是小事」。長大就會。但問題是漫長的十八年,都沒有人教他這些東西的重要性,雖然不難,但他也不會覺得重要。所以永遠都不想學、永遠都不會。上大學很重要,但上大學之前的童年/青少年,更是人生的起步點,他們將要學習如何自己生存下去。而不是有您一輩子伴隨著他們成長。

到底什麼是家?

我很喜歡「教出殺人犯」一書中對家的定義: 家是一個能放鬆的場所

家是一個能放鬆的場所

這不是廢話,這是真的。很多小孩回到家裡都不能放鬆。如果回家面對的是寫不完的作業,不可以和爸媽開心地玩、開心地笑,不能撒嬌、依賴;不能把苦說出來、不能有軟弱的一面,這就不是一個放鬆的地方。如果你口口聲聲說家是最好的避風港,但你要求他們家裡要像是虎媽的戰歌,不可能輸給隔壁的小孩、考試怎麼又少了幾分,天要塌下來了啊~~,以後怎麼上「台清交成,還有天大地大台科大」。學校有畫畫比賽?!來,我畫;有蓋房子比賽,來,爸媽來。去看看幼稚園的塗鴉比賽,你會相信那是三五小孩畫的嗎?可以每個縫細都沒有、他們可以握筆握的那麼好。或是小學生的科展比賽。那完成的相對論演繹是一個小學生自己獨立在暑假的午後自己想出來的嗎?這樣要如何放鬆呢?隨時都在軍備競賽的路上。學校的委曲要怎麼說出來呢?要怎麼和你撒嬌?

自信、優越感的養成

我又要來說大逆不道的話了:

你可不可以這樣和你的孩子說:「考試不好也 ok,比賽輸了也 ok,不論讀書或運動都比不上哥哥也 ok。」請問打從內心這樣覺得的人有幾個?問自己,可不可以真心誠意告訴你的孩子這樣。「我只要你健康快樂開心就好。」

這不是放棄他們,而是只有這樣,當他們可以感受到你是真的愛他們,不求回報的愛他們。不是因為他們的成績、表現,而只是單純地存在著,所以你就開心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認為:「我現在這樣也很好時,才可能發自內心想要努力向上。」

但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是這樣說的; 我們自以為溫柔、自以為是鼓勵:

  • 「要加油喔、我很看好你;不要輸給哥哥。」=> 你現在這樣不行啦。
  • 「哎喲,還差一點點就第一名了啦」 => 第二名就不是好東西。
  • 「你很聰明,只是太粗心了」 => 只要再粗心就是不聰明
  • 「你是我們的兒子,應該是很聰明才會,怎麼會考這種成績」 => 你不是我的種
  • 「XXX 又乖又聰明、又會做家事、又考第一名,真的好厲害,你可以多向他學學」 => 我都沒給你做家事了,還考這樣,是白痴嗎?

當你一再比較、一再用看似溫柔的言語,但卻是一再地打擊他們的信心,請問這樣的家裡,要怎麼放鬆?要怎麼可以做自己,養出小小的自信心?所有的優越感都不見了的環境,怎麼可能會有:「其實我也不錯,我這樣也很好」

我們不是要培養出自信的小孩而已,而是希望他長大可以有好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可以沒有他人的鼓勵也可以自己前進的動力和再次挑戰的能力。

不要用評論稱讚孩子

我之前的 文章 ,就有分享過:

  • 尊重你小孩的決定。(譬如小孩自己挑自己今天的衣服出門時,請不要說,這樣穿好醜)
  • 肯定他的特質。(每個小孩個性不一樣,沒有什麼是最好的,讓他成為你自己,不要說別人家的小孩都怎麼樣,怎麼我們家的都…)
  • 和小孩說謝謝(譬如他幫你拿杯子、或是用拖把想幫你拖地,雖然你還是要再拖一次才算乾淨…,但請說聲謝謝,幫爸媽省點力氣)
  • 看到他的進步,給予鼓勵(好棒喔,越來越會做 XXX 了)
  • 讓他知道你們很愛他

少用比較、評論口氣的字眼。 多說謝謝你、我好開心。

學會生活

之前的一篇 文章 ,就有提到如果可以的話,請專心一致的陪伴著小孩。我們都覺得孩子小時候閒閒地是身為我們家長的無能,但這些非結構的時間,反而是相對重要的。他們被允許可以自由的使用時間。成人以後,你的時間是要你自己規劃好的。那樣自由、獨立的運用時間。讓他們自己可以開心地玩、開心地運用時間。 可以的話,不要打斷他們;甚至陪他們玩。

要玩什麼呢? 這裡有一些很不錯的建議:

  • 玩有想像力的遊戲: 積木、黏土都是很好的玩具,越是非結構的越好。或是沒有特定型式的空紙板等等
  • 讓你的孩子決定怎麼玩
  • 你閃遠一點:注意他們的安全,但不要介入
  • 遊戲很重要,不要取消他們
  • 和其他家長達成協議:有機會的話,和有相同想法的家長組成”共玩團”

你說玩有什麼好處,上一篇沒有提到,這一篇我想要再加強他的好處,我們常說心流很重要,一個不被打斷、全心全意做事、忘記時間的感受。這是 Milhaly Csikszentmihalyi 所提到的,所有的頂尖運動員或是大師都有的經驗,如何讓孩子也感受的到?透過遊戲就是最好的方式。

生活技能

如果你不想要你的孩子成年後,不會自己洗碗、不會自己張羅吃的、不會自己生活,從小,我們可以這樣做:

  • 你先做給他們看
  • 帶著他們一起做
  • 小孩做,我們看
  • 自己獨立做

做家事:自己的屎自己清

我的爸媽對我很好,在我小的時候,常常告訴我,去讀書,家事你不用管,你好好讀書就是了。雖然那時候,身為家裡的一份子,也總想為這個家做點什麼。但至少,我爸媽有要求我,自己的東西要自己收好。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清理乾淨。直到我當了爸媽,我知道,做家事,是要讓家裡的每一個份子,更像是一個凝聚力。大家是這個空間的使用者,都有責任要整理好。我上了大學,參加登山社,在三千公尺的高山上,只有你的夥伴會幫你,所以你也得幫他們。有人搭帳篷、有人撿柴、有人去煮水、有人生火、有人煮飯。家裡也是一樣,只有自己的人,要負起責任,沒有誰有義務要幫誰。如果家庭是小社會的縮影,那在孩子還小、在你還可以教他的時候,要教他這一切,而不是什麼都幫他做到好。在職場上,才不會推托責任;在社會上,才不會我管好自己就好,社會的事情與我一點都不相干。 如果是學齡前的小孩,想要模仿你做家事,請不要制止他們,他們總是想當當小大人的模樣,給他們一個小小的抹布、幫你把髒衣服丟到洗衣籃、幫你把衣服排好;小學生的話,可以請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果是複雜的事情,你也可以請他們幫忙其中的一個小環節;請不要拒絕他們。如果他們打翻東西,請不要叫他們走開、也不要生氣,而是一起把東西整理好。國高中的孩子,可以直接請求他們的幫忙,幫你去買個東西、或是從事簡單的體力活。要讓他們知道,人生不是只有坐在書桌前而已。還有很多麻煩事、蠢事要做,只不過在家裡,有大人做,隨著他們長大,也要讓他們知道,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好或不好,就只是生活。

你會覺得教他們很麻煩,不如自己做還比較快。就像我之前的文章有提過的,你要現在麻煩,還是要以後麻煩?想要多一點的親子時間,這些都是寶貴的親子時間;不是只有在度假飯店的才叫做親子時間。這是你身為父母的責任。而方法就如同我們在生活技能提到的步驟。耐著性子,給他們點時間,他們會給予你更多的回饋。

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如果前陣子寫的 恆毅力 ,大家覺得是教你如何成功的書或是正向心理學的書就錯了,就是沒有讀懂這本書,去書店,這本書都被放在商業類別,這本書是教育類的書!這本書的研究都是針對小孩做的,這本書的重點就是要如何培養出小孩有自我效能、有成長型心態、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子來。這應該是父母要看的,而不是商業人士看的。因為本書有提到如果培養興趣、如果讓小孩自己決定自己的路要怎麼走、如果跌倒在自己爬起來。已經有中文版本了,再次推薦給大家。小孩的未來不是你規劃出來的,而是你陪著他們去探索,給他們探險工具包,而路還是要他們自己走出來。沒有誰的人生是規劃好的。人生的掙扎是常態、失敗是必然、完美是不可能。這些,你都無法教他們。只有他們自己品嚐過、而你在旁邊鼓勵他們,才會學到。

最後的絕招話語

最後寫了這麼長,如果都忘了,請記得這句話就好,引「教出殺人犯」的最後一句話,當做本文的結語:

「是不是遇到困難了?你要記得,不論發生什麼事,媽媽(爸爸)都會站你這邊」 。一邊告訴孩子、一邊抱緊他。這就是我想要各位父母到表達關愛的話語。

想知道要怎麼提高拜託人的成功率嗎?想知道身心如何互相轉換影響嗎?想知道如何稱讚小孩才能引發他更積極的動力嗎?對於信念去改變自己和他人的互動好奇嗎?怎麼思考會讓自己好過一點?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anatomind.com on September 18, 2017.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