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COP藍區]首個COP,用身體來同理,家園被剝奪的感覺

簡.不簡單
·
(修改过)
·
IPFS
·

本篇分兩大塊敘述

  • Feeling Overwhelmed資訊爆炸,進入與自身知識反芻的階段

  • 我們還在努力,在大會中融入更多包容心

雖說滴水會穿石,緩慢但確實在前進著。「全球增溫不超過2℃」、「1.5℃內」到「2050淨零」,我們規劃里程碑,檢驗各個活動的到達情況,每一步都是邁向 #目標 的一小步。

以氣候變遷「第一線」受害者的太平洋島國民來說,國際腳步像是鴨行鵝步,各國政要還在吵經濟發展,批評許多大國無動於衷。

我們的星球正在發出求救信號,氣候變遷正在加速!


Feeling Overwhelmed大腦「消化不良」

每天就像辛苦的學生奔波到各教室聽講,加上去了幾天後感受到「失去目的的」疲憊感,但這是第一次參加COP常見症狀。出發前半年才聽過「淨零」一詞,還在初階班的我,在略知皮毛與缺乏脈絡整合下,我上了一堂“扎扎實實“的氣候課。

與自身知識反芻之「用科技增加效能,幫助社會變得更好」?

在大會開始前主辦國與主席的身分議論紛紛,像是在產油大國討論氣候是否合宜、同時兼具 #石油 公司執行長與 #再生能源 公司董事長的峰會主席能否勝任。

開幕式時主席提到想要用科技,增加效能讓社會變得更好,但這是可行的嗎?

我進入一連串思考...

全部放在科技是好的嗎?如果沒有成功,那風險不是太高了嗎?

碳捕捉是極其昂貴又未經過大規模驗證技術,豈不是證明「人類還是需要石油」

今年的會議結果不會大幅轉彎,是否治標不致本?以一個氣候峰會主席的角色來說,用公司的角度在經營氣候大會是務實還是被看笑話?

試驗的過程一個人要消耗的自然資源太多,況且人類還沒找到可以完全取代的替代能源,大多還在試驗階段, 面對未知,需要實驗、經驗才能評斷好壞。

未來電力需求一定成長嗎?

能感受到「 #棄成長 」那派的說法,他們認為世界需要擺脫對經濟成長的關注,社會需要重新思考成長和進步的含義。

註:棄(去)成長 (Degrowth),從視「經濟成長」為政策優先,轉變為「接受GDP減少」作為拯救地球的先決條件

舉個例子,80%的森林砍伐是因為畜牧養殖,我們所生產的食物量,足以養活100億人口,但8.21億人受「飢餓」所苦,近7億人受肥胖所擾。有人餓死卻持續種植農作物給牛隻,何不減少肉類攝取來降低碳排,吃得健康又永續。

全球化飲食看似包羅萬象,卻是全球人們的飲食習慣趨於一致,導致資源過度傾向「單一物種」。如何確保全世界人人有飯吃並獲取均衡營養?我們要怎樣從食物肉類,轉換成植物性飲食的行動。

成長意味著更好的生活,還是更多的消費?

經濟成長,人民生活水準越高,伴隨著用電需求增加嗎?

為了成長的用電需求,過程暴力種電,不顧及氣候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存在。

人類是可以這麼自私的嗎?

為什麼現在會走到那條路上呢?

資訊透明、減少使用、精準使用電力,【減少需求】是這次很多人在講的。

綠能產業發展分為「節能」、「創能」、「儲能」及「系統整合」四大領域。其中儲能裝置,希望透過智慧的配電方式維持正常電力供應。

石油時代的結束是新的電力時代來臨?

(回頭看)或是,我們有能力回到原古時代嗎?

#區塊鍊 與氣候變遷

講到科技、新技術,就會想到區塊鍊(blockchain) ,加密貨幣底層技術「 區塊鏈」被視為抗衡氣候變化的關鍵工具,可在碳市場、能源轉型上大派用場。

區塊鏈技術其主要特性為公開、去中心化、匿名、安全、獨立的資訊儲存方式,運用範圍相當廣泛。區塊鏈是一本共享總帳,它並不為任何人所擁有,人人都可以使用此技術及存取,在全球眾多電腦之中皆有備份。

「碳」本身虛無飄渺,碳權也有其盤查與驗證的複雜度,若能建立起各地的簿記系統,利用加密註記與時間戳記的功能,一般來說有助於全球碳權市場與碳定價的整合,同時促進跨國界的交易效率。

區塊鏈也可以確保魚市場裡出售的魚實際上來自永續漁業,或者確認一袋咖啡確實來自公平貿易的生產者。如果我們對食品進行追溯,消費者可以了解他們購買的是否為當地種植的產品,加強他的購買慾望,進而減少食品因為長途運輸所產生不必要的 #碳排放量 。(更多內容:綠色區塊鏈七大用途)

相信每一個人皆有為全球帶來「正面」變革的力量和責任

接收各方不同觀點咀嚼吸收,再與自己的知識融合;我會推薦更多第一次的人參加,因為那會在你心中留下種子,在往後的日子持續發揚光大。

COP參與者中,為什麼有NGO觀察員的角色出現也是這個原因吧!


在六項氣候賦權行動( #ACE ):教育、培訓、公眾意識、公眾參與、公眾獲取信息、議題上的國際合作(詳見第三篇)。環保及氣候議題的教育至關重要,加上與他人集體行動,會令自己感到能力及自信倍增,增加改變現狀的信心。

自省而後會自覺;自覺而後有自信;自信而後可自強

教育必須激勵人心,相信每個人都有改變的力量。在會議結束後UNFCCC還有滿意度調查,針對網站、會場安排等等,不斷優化每次的締約方大會。

我們還在努力,在大會中融入更多包容心

對抗塑膠危機的「後塑膠時代」,出現各種拚創意搏眼球的巧妙設計、特殊加工材質,試圖找到塑膠的替代品,或是改變使用情境,修改日常生活的劇本。

如果說 #減少化石燃料 是「後化石燃料時代」的開端,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走在前人辛苦修葺的道路上,各國年年開會討論到第28屆看似小幅進展卻真的 #不容易 。

我們還在努力,在大會中融入更多包容心,讓更多脆弱族群的聲音能被聽見!試圖讓掌握大權、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能聽見實際感受。

行前聽到「氣候峰會」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詞,僅依稀知道是政府官員間的談判磋商,卻不了解每年詳細發生什麼故事,因此我滿懷期待、試圖去了解國際合作為何這麼困難,嘗試想像不同國家間的處境。遊走在沒聽過的國家館,看著照片、影片、甚至以自己的境遇訴說著不合理,都讓我重新思考「 #氣候緊急 」這四字。

「參與式」體驗,從身體來同理,看見、聽見尊重他者,我們的生命才有可能好好地再走下去

沒有實際住在那裡,看再多的森林大火、物種消失的影片,感受度都沒那麼強烈,它離我的生命經驗是如此遙遠,更不用說去思考「對我個人的意義」了。比起網路無遠佛屆的資訊,你不知道、「觸及不到」的資訊,透過幾場講座「實際接觸」後更有震懾力!

社會的角落有人正離鄉背井,淪為「氣候難民」

來自氣候變遷「第一線」受害者的太平洋島國民,講述自身經歷只希望能讓更多人注意的這個議題。

2015年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Kiribati)一宗難民庇護案被紐西蘭最高法院駁回,是國際間首次以「氣候難民」為由,申請跨國庇護,引起世人高度關注。駁回理由是不符合《難民公約》內定義難民的標準,加上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災難在舉證上過於困難、法律上爭議過大。

吐瓦魯(Tuvalu)恐怕將成全球第一個因氣候變遷而沉海的國家,國旗上代表11個環礁的星星,已經消失了兩個,成為9個。

COP26站在及膝的水中錄製影片震撼全球,透過行動向全球喊話「海水已經淹到家門口了」。

COP27以虛擬版本的 Te Afualiku 為背景發表演說。該國外交部長柯飛(Simon Kofe)感嘆「是時候為我們的國家找尋其他出路了。」宣佈要把國家全面數碼化,透過AR、VR複製地標,在 #元宇宙 保留歷史及文化。

2023年底吐瓦魯跟澳洲簽氣候難民協定,澳洲每年開放280個氣候難民名額給吐瓦魯,但照這個速度,得花上39年才能救出全國國民。

資金只是杯水車薪

今年COP28最終協議被倉卒採納,逐漸淘汰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39個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小島嶼國家的訴求。

「我們是不可能接受這份草案。這種毫無用處的妥協,是會直接導致這個地球在2030年升溫至2.8°C。」

「我們要的是指數級,不是漸進式的進步」。

國家淹沒、小島國家稱被判死刑、「碳排最少受害最深」...,課本、新聞上平舖的一句話,唯有將自己投身於那樣的情境中,才可能嘗試同理與理解對方。

感受狂熱分子的無力感,「說著說著就哭了」的高度同理心

可想像,10年前大家還不懂氣候變遷與自身關係,沒聽過、不關心、還很久、不會遇到、不相信是人類害的等理由,當時的狂熱分子用雙眼交流,感覺是如此的軟弱乏力,靜靜的看著它發生卻無能為力。

一旦全球增溫2℃,屆時全球136個臨海大都市全都會泡到水中,島國沉沒造成的難民潮將多達550萬人,而全世界「氣候難民」總數高達2億

了解他們的故事,儘管遭遇不盡相同,但同樣的是他們都需要人去撫慰受傷的心。他們要的是像 #轉型正義 一種道歉一種修復!可惜在溝通的過程中,接收者還以為在「抒發」、「告知」,停留在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國家經濟生產的階段,更別提政府間共同對策。

註:轉型正義是一個社會走過威權,以持續的行動,落實民主的過程。(詳見先前文章:《勞動3》勞工史 工會)

我們,還要走多久?

「人類會是唯一紀錄自己絕種的物種」發人省思的一句話

更多人關注、講述、整理,透過思考與行動,彌補過往不正義的行為。和一大群代表一同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並一同為未來努力的感覺,這樣的機會彌足珍貴,透過參與讓人們看見彼此背後的故事,在深度同理中創造心的連結。

【從身體來同理】,實際參加COP是一種方式。感謝當時的自己報名參加,不僅是對個人知識的成長,也有種「我比一般人更了解一些」的感覺。

「我們的燭光雖然很微弱, 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點亮蠟燭,終有到達的那天。」

明白蝴蝶效應,氣候息息相關,播下希望與行動的種子,帶著在會場所受到的感動、衝擊,持續在各自的領域慢慢耕耘、努力。


作為觀察員的環境教育,首次能夠體會到這樣, #ACE 行動也算是目標達成了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簡.不簡單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1in10learnsth@gmail.com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