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番茄米线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论死亡5:时间经济(下)

番茄米线
·
他们的时间不属于自己,而被别人拿走了;因此他们感觉自己虽然肉体依然存在,但是却没有活着的感觉。

5、想象的价值

问题到这里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在上述交易过程中,似乎并没有一个客观的量化体系来准确标识出产品的价值;

而是“我觉得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

那么不禁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这个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电子的质量是9.11x10^-31kg,光速是3.00x10^8m/s,这是客观存在的;

人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产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产品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产品和劳动的价值是被人主观定义出来的。

客观来说,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任何东西都没有价值。

一堆木头,价值很低;但是把它制作成了一把椅子,价值就变高了;但这仅仅是对人来说的。

对于大自然来说,原木和椅子都没有价值,或者说二者都很有价值,总之没啥区别。

木匠之所以认为椅子有价值,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时间资源花在了上面,这属于资源的投入;

相对地,木匠就会期待着一份相等或更高的回报。

而买椅子的人,因为时间是一般等价物的缘故(同样认可时间的价值),也就同样认为这把椅子是有价值的,并愿意为之付出货币——即他通过将自己的时间资源投入在工作上后得到的产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交易的本质就是在节约时间,或者说是因为时间有限而进行的一种资源最优配置。

可见,如果要认为劳动和产品是有价值的,那么就要先认同时间是有价值的;就如同在购物时,买卖双方都需要认同拿来交易的货币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在货币没有出现的时代,依然不影响人们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大自然早已准备好了最优质的货币。

而要一个人认同时间有价值,那么就需要时间对他是极其稀有而有限的,也就是说,他会死。

如果一个人可以永生,那么时间对他来说就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一文不值的了——他完全可以花无限的时间来自己创造出他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如果他彼时还有需求的话)。

因此,我认为,价值这个东西只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想象之中,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

换句话说,一件商品之所以会有价值,是因为人有利益;而人之所以有利益,是因为人会死。

如果人不会死,商品就没有价值;就像万事万物对大自然来说都没有价值一样。

6、“时间”资本化

至此,我们基本缕清了商品价值的来源与本质。

那么,我们继续回到第一部分:“商品的价值等于凝结在它其中的劳动的总量。”

什么是“劳动量”?

劳动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大致等于劳动强度乘劳动时长。

其中,同一类劳动的劳动强度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常数,因为它最大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基本无法被单个的工人所左右。

真正的变量是劳动时长。根据商品价值论,劳动的时间越长,所生产的价值就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家总是要求工人加班,或者不断催促工人干活。

而此时问题来了:资本家并不直接参与一线生产,他是如何获得价值的呢?

在《自由奴隶》一文中,我解释了资本家如何通过压低工资来获取剩余价值;

而剩余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货币,钱。

劳动量被凝结在商品中,而商品被投放到市场上换取货币,这个货币则是别人(部分)劳动量的凝结。

举个例子。工人A花了100个小时生产出来一个椅子,然后被投放在市场上,其价值是100个小时的货币;

然后工人B花了150个小时生产了一件商品,他的老板付给了他代表100个小时价值的货币,然后B拿着这些钱去市场上买了A生产的椅子;

B的钱流通到了A的老板的手里,然后老板再给A发了50个小时价值的货币。

那么此时,A的老板在付出了极小的劳动量(如谈生意之类),可能价值3个小时,就获得了50个小时的剩余价值。

B的老板也获得了50个小时的剩余价值,而工人A和B没有获得任何剩余价值,他们投入的时间资源要大于自己的所得,还亏本了。

两个老板可以不断重复这一过程,这就是时间的再生产;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手里的“时间”越来越多,这就是时间的积累和集中。

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别人的商品,也就是购买别人的时间;或者他们可以再次投资自己的生产资料,也就是扩大再生产,进而可以控制更多的劳动量;

由此,他们就可以拥有仅靠自身穷尽一生也绝不可能创造出来的财富,就好像他们实现了永生一般。

而相对地,穷人的时间却被无限压缩,他们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劳动所得,进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劳动量,也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

他们的时间不属于自己,而被别人拿走了;因此他们感觉自己虽然肉体依然存在,但是却没有活着的感觉。

而这,就是剩余价值理论的进一步深挖:货币是商品的标尺,商品是劳动量的具体体现,劳动量是时间的承载物。

时间本身虽然不能被资本化,但是可以通过控制商品(生产资料),就可以控制货币,进而将货币资本化。资本化,指的就是可以被积累、被集中、被再生产、被扩大再生产。

7、异化的本质

我在《反驳学习痛苦论:论学习与积极性》中论述过,劳动是人类的本能。

所谓劳动,其实也就是改造环境的过程。盖房子、烧火做饭、建立村庄、驯服马匹、制造衣物等等,都是在改造环境,都是为了活得更好更舒坦。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既然有生存的本能,那么改造环境,也就是劳动,也必然就是本能的一种。

但是,为什么劳动在今天会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

首先,人类不可能违反自己的本能;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人因为外力而不得不对抗自己的本能。

这被称之为异化。

举个例子。你去上班是因为你想去上班吗?

你不想去上班。那就说明上班不符合你的利益。

你说你去上班是拿钱的,对的,拿钱那部分是符合你的利益的,但是干活那部分不符合。

为什么?

我们前面提到了一个正常的交易有两点特征:

双方需要彼此提供的东西、双方交换的价值相等。

那么,我们来分析在打工活动中,工人和老板的交易:

首先,双方交换的价值不等。这个我在《从自由市场到垄断》中提到过,商品的价格永远高于工资,这就是所谓的剥削。

其次,老板提供的东西并不是工人所需要的。

工人提供劳动力,老板提供工作机会和工资。

其中,工资确实是工人所需要的,但是我们前面分析过,人的本能分为两个阶段:生存的本能和存在的本能,

而且,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

给工资,这只是符合工人的生存本能;然而,日无一日的枯燥工作却剥夺了他们实现存在本能的机会。

这是因为,这份工作并不是他们所热爱的,他们无法从劳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即无法创造“小我”。

也就是说,此时他们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依靠这具从出生开始就在死亡的肉体。

时间,不可再生的时间,一直在无情地流逝;而他们只能像个东西一样维持基本工具功能。

他们难道不该恐惧吗?难道不该感到想要逃脱、却因为逃无可逃感到抑郁和麻木吗?

为了维持这具肉体的生存,他们反而要去压抑另一种本能;就好像此时,他们的肉体反而变成了反对他们自身的敌人。

这,就是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

在公有制社会,人们是从劳动中同时完成这两种本能的:我想要进行的创造是我自由意志的体现,也就是说我是自愿劳动(彼时已不能再将其称为劳动)的,我的劳动是我价值的直接体现。

并且,我可以通过全世界的分工合作来和别人进行交易,从而维持我肉体的存在(在那时,时间又会回到它货币的本来面目)。

但在私有制社会,为了完成自我实现(存在的本能),人们就要先确保肉体活着;而为了维持肉体的存活,人们又不得不压抑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局。

如果不去出卖自己的时间,那么他们的肉体就无法存在;而如果他们想要试图夺取任何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遭受无情的镇压,

这就是用多数人的夭折去供养少数人的永生。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