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的孤儿
在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替换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后。台湾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冷落,被从联合国甚至世卫组织开除了。一时在国际社会孤立无援,此时的台湾,被许多台湾青年称为“亚细亚的孤儿”。
忙里偷闲刷下网页,正好看到了台湾大选蔡英文高票当选的结果。
点开蔡英文的Twitter,就是一张她向选民鞠躬的相片,人群之中赫然有着“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标牌。恰好又看到了激动的台湾人民走上街头时,纷纷伸出五个手指支援香港,一遍遍地喊着:台湾加油,香港加油。于是转到Spotify,把《愿荣光归香港》循环播放了起来。
但这围观港、湾两地涌上来的些许热血,在刷到Twitter上一些阴阳怪气的,代表大陆来嘲讽的评论后又骤冷了下去。一个评论说:大陆人会替蔡英文当选高兴?你一定是用简体装大陆人。
个人很同意一个推主观点:希望台湾民主能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证明华人也可以享有民主。每一次对于民主的实践,都是在反抗君君臣臣的东亚传统,把公民意识融入到华语体系。毕竟看到中文的投票两字,与围观欧美的election是不一样的。
可说到底,实践民主是为了自己群体的利益,不是为了向人证明什么。身为一个围观群众因此而与有荣焉,有时会也觉得自己在“揩油”。
这样的感觉之前也有过,那是在台湾同性恋婚姻刚刚合法的时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可是刷到微博上庆贺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同婚合法的国家,顿时觉得尴尬。切换到“境外社交媒体”,不出意料地看到大批台湾人对此大翻白眼,虽然看着很刺眼,却又无可奈何。
很早以前接触过一个词汇:“亚细亚的孤儿”,一开始知道是因为罗大佑的歌曲,据他说创作灵感来自于一张越战的照片。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该词最早来自于一本描写台湾日据时期的文学作品,着重点在于身份认同的迷茫。
在台湾遭受日本殖民者的欺压,被认为与日本人是不同人。到日本留学时,遇到中国大陆学生,在透露自己是台湾人后又不被中国学生认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
不被……承认……连……也认为他们是……
中间的名词仿佛是可以随意替换的,这种无归属感又岂止是发生在战争年代呢。
作为一个标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我现在所能想的只是:那些在噗浪上承诺如果小英冻蒜,直到月底都会天天产肉图的太太们,开始动笔了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