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簡答】月亮篇

文明之眼
·
·
IPFS
·
為什麼人類沒再去月球? 月亮的形狀為什麼會變來變去? 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兩性嗎? 我們生活在虛擬現實中?

為什麼人類沒再去月球?

人們登陸月球最初的動機是野心,也就是美蘇因戰略考量,而希望在月球建立據點,競爭促使人們提早登陸月球;如同美德之間的核彈研發,誰先研發成功,誰就勝券在握。

意外的是月球並非人們想像,愈是探勘就發現愈多問題,譬如月球是空心的、月球成橄欖狀、地球只能看到月球皎潔的一面、月岩甚至比地岩更老…

人們從最初的野心,到後來的好奇,在短短的十年間,頻頻飛往月球,六次成功登月,十二人踏上月球,之後,人們就再未嘗試登月,這並非經濟因素所能解釋。

阿波羅計畫登月史

人類今日的經濟與科技,早已遠勝五十年前的光景,但五十年來,人們卻再未登陸月球,姑不論政治野心科學好奇,僅觀光一項就商機無限,人類實在沒有理由不再登月。

好奇最終變成了恐懼,才是人們不再登月的主因,或許在月球已發現地外文明程度太高惹不起,並深怕外星人報復或入侵;未來人們應該還會登月,因為,老人們逐漸凋零,恐懼感逐漸減輕,好奇心更加旺盛,而經濟發展科技成就也會更添自信。


月亮的形狀為什麼會變來變去?

我們看到的月亮,是太陽反射的光亮,月形改變主要是因為光照位置的不同。

月形變化對地球生物演化的影響巨大,例如,海洋生物或冷血動物的體型,雌性明顯大於雄性,而溫血動物則是雄性略大於雌性。

平均而論,月亮平均陰影面約大於平均光亮面三分之二,而太陽光亮面約大於月亮平均陰影面三分之二,這與自然生成的黃金比例相似。

生態演化早期只在海洋,月光變化成就兩性之始,後來陸地生態蓬勃發展,晝日夜月遂成為後來生物的模仿對象。

總之,月亮是一顆理想衛星,而非一般的自然衛星。


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兩性嗎?

如同將磁極分為陰陽,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然而將自然磁鐵的兩極從中截斷,會分成兩個小磁鐵,而非陽極磁鐵與陰極磁鐵。

陰陽是一體兩面的「負陰抱陽」,意即背對是陰而面對是陽,因此,自然所謂的陰陽,通常是一體的兩面,而不是對立的兩體。

如同地球,在軸心的一端看赤道是順時針旋轉,在另一端看赤道則變為逆時針旋轉,而旋轉的順逆就成為磁極的陰陽。

佛家將世界概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色界即有形的天界,在天界的眾生沒有性別,只有在人間以降的欲界眾生才有性別。

其實,除了極端生態是兩性之外,宇宙世界的眾生都沒有性別,即擁有色身而沒有性欲;至於無色界,則是連色身都沒有的純意識境界。


我們生活在虛擬現實中?

我們之所以能感受萬物,是因為身體的解讀,如果虛擬環境能夠讓身體感覺真實,那麼身體就會誤將虛擬環境視為真實世界。

無論身體置身在何處,虛擬環境也好,現實環境也罷,只要在思考,就是宇宙的唯一意識;思考者相對甦醒,環境則相對沉睡,而兩者都只是宇宙意識的忽望。

當身活在虛擬環境的人被喚醒,最終他也會發現所謂的真實也是虛幻;因為,宇宙世界都是以有生有,然而,有的最初是無,最終依然是無。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推背圖》第47象:約五百年後 讖曰:偃武修文,紫微星明,匹夫有責,一言為君 頌曰:無王無帝定乾坤,來自田間第一人;好把舊書多讀到,義言一出見英明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