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喪禮是為死去的人辦,還是為活著的人辦?

Morven
·
·
IPFS
·

註:這篇不是讀書心得,而是最近心情的抒發。

最近祖父享嵩壽、也就是以高齡一百歲過世了,以傳統來說算得上是喜喪一件,無論是訃文或者是奠儀等都是以紅色為基底。高齡一百歲過世,也算是解除了身體上的病痛,能夠從肉體的禁錮中解脫、朝著下一個旅程前去。

不過原本是喜喪一件,在祖父過世前幾個月,家庭的不睦卻開始浮上檯面,祖父在過世前幾個月身體狀況開始急轉直下,原先嗓門還極為宏亮、能夠細數過去的一些事情,甚至能夠與子孫輩暢談政治,不過最近卻開始不認得人,身體狀況也愈來愈差,此時親戚對於祖父的照顧上也開始產生了意見分歧。

而這種衝突在祖父離世後、籌辦喪禮時開始愈發激烈,雖然子孫輩位處風暴的邊緣,不過這段期間的見聞不禁讓我細細思考,在人生上自己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想通,便藉著寫作來抒發來記錄這段期間來的感想。


什麼時候該放手?沒有人想當壞人

祖父在過世前幾個月身體狀況極為不良,在離開前早已無法自理生活,生活上基本的吃喝拉撒對祖父而言都是極大的考驗。生活上有許多案例,描述許多重症患者或者是高齡的長者,在醫院內靠著呼吸器或者是點滴,維持著基本的心跳以及呼吸,但是早已失去表達能力,以旁邊者的角度來說,實在很難將這種情況描述成「有尊嚴」的活著。

很多人說時間差不多就該放手,適時的放手對本人來說也是一種解脫與體貼,上述這種躺在醫院的生活真的是真真切切的活著嗎?還是只是維持一個會呼吸、有心跳的有機體而已。

但是回歸到現實,假設親人真的開始休克、並且進入危急狀態,要對醫生開口說「放棄」卻是天大困難的決定。畢竟沒有人想當那個看似劊子手的腳色。


宗教?習俗?誰說了算?

在喪禮上的安排更是讓親戚之間的想法差異浮上檯面,從一開始的從佛教還是從道教,到後來是否需要摺蓮花與元寶、以及靈堂的布置等等,都發生了不小的爭執與討論。

親戚有位佛教的師父來到靈堂看到大家正在摺蓮花與元寶,便直言:到時候不要燒這種東西,摺蓮花沒有用、對佛祖而言是大不敬,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好了!

當下親戚可以說是傻了眼,或許這位師父還會為自己的直言感到自豪。生活中經常會有人覺得講話直白、不拐彎抹腳是自己的優點,但是這種說法只是掩蓋了自己不善言辭、沒有同理心的那一面罷了。

平心而論,台灣的宗教已經很難以佛道兩教二分,許多宗教在進入不同國家或是文化後,本來就會各自衍生成不同的派門以及禮俗,以現實的情況論,傳統習俗更像是「台灣教」,融合了佛道兩教以及儒家傳統文化,自成一個地區性的信仰。而所謂的「正統」在我自己個觀點而言早就不存在,更而況「正統」是不是代表更好,這又是另一個問號了。

之後對於靈堂不夠氣派、或者是頭七相關的安排,都處於沒有什麼共識的狀態。親戚來自不同的地區、每個地區又有自己的習俗,而這些安排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更難達成共識,到後來演變成大家都覺得自己是為了祖父好,陷入爭執的窘境。

而有些人只會放馬後炮、需要做事時又只會嚷嚷自己身體不好、眼睛不好、早上起不來等等,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喪禮到底是為了死去的人辦、還是為了活著的人辦?

喪禮的舉辦算是為死去的人所辦理最後一場的聚會,同時也隱含了讓活著的人能夠繼續走下去的一個分水嶺,代表在喪禮過後、日子就回歸正常了。

標題的這個問題我想短時間也不會有答案,只是近期的所見所聞,感覺好像為活著的人辦的成分比較大,逝者已矣。若人死後有感知,看到後人如此,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orven生活中一大樂事是認識到新的觀點,並且感覺自己有所成長。從閱讀輸入到口說輸出,為了想更深化自己的架構能力,便開始著手進行寫作,也就產生了你眼前所見的這些文章。 個人網站:https://www.morvenhsu.com/ 讚賞公民連結:https://liker.land/digitalcoinwallet666/civi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書】Peaks and Valleys《峰與谷》

【書】Narconomics《毒家企業》

【書】Eating Animals《吃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