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越毒 - 《忘了自己是動物的人類》(How To Be Animal)
書名:How To Be Animal (2021)
(繁中:忘了自己是動物的人類)
作者:Melanie Challenger
譯者:陳岳辰
每當我聽到「人道」這個表述,例如人道救援、人道毁滅等,我都會在想,是否什麼行為加上「人道」,就能夠獲得我們理解和接受?究竟人道有什麼特別?又或者問,究竟人在這個自然界有什麼特別呢?這次所閱讀的書正好整理了一些觀點去理解人類「獨特」的心智模式。對於人類往往覺得自已是特別的、能夠主宰世界的一群這種想法的構成,作者指出了一個原因,就是人類漸漸忘記了自己是人「類」,是動物中的一類,亦慢慢地將自己由自然界抽離。
此書透過介紹人類心智的演化說明我們獨特的心智並不是那麼神聖。同時引用不同對動物的研究,指出許多我們認為人類獨有的行為和特質,例如同理心、犧牲行為、說謊、團體策略等智能行為,在動物界一樣存在,有時還發揮得比人類更好。
書中反覆強調每種動物都有其獨特之處,而且這些獨特之處沒有地位優尖之分,只有程度高低之別。對於動物而言,「區分」這個行為關乎生死。這種區分的行為在人類當中尤其明顯,能力亦比其他動物出色,而這個強項是源自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先為了在競爭環境中生存,演化出一種心智模式,就是除了會分析別人外(分辨敵人),同時亦會分析自己(強化學習)。
這種強項當然同時也構成一種似乎對生存沒有太直接關係的心智副產物,就是諸如靈魂、理性、人格、尊嚴等抽象概念。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試圖以這類副產物區分人類和動物。這類副產物在大多數時間對族群或社會的發展有幫助,但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信念這類副產物一旦形成,就很難擺脫,甚至不願接受真相,形成強大的排斥心理。
發展至今的人類社會,人類區分的強項已經發展到似乎大部份人都需要一條非黑即白的區分界線,以去理解世界。但諷刺的是,理性所產生的知識現在又不斷挑戰這些分界線。近代知識一再告訴我們,人類雖然比起其他動物在行為上顯得比較複雜,但其實也不是那麼特別。
就以書中的議題為例,即是許多科學證據表明我們人類與其他物種的動物在許多層面都沒有太大分別,但仍然有許多人不能接受自己是動物的事實。這是由於一旦採納這類的解釋,過往的所深信的信念和世界會觀會毁於一旦,心理無法接受,產生焦慮不安,因此寧願處於矛盾,亦不願放棄既定信念,無論出現多少新的證據都不會動搖自己的信念,亦不屈於懷疑。
人類引以為傲的道德也是如此,建基於這類副產物而衍生的道德標準,同樣受到理性結果的挑戰。以本讀後感一開始的問題為例,以往每當聽到「人道毀滅」這個表述時,我都有種說不出的猶豫和困惑。我的困惑是在於為何人道毁滅乍看之下能在道德層面賦予我們消滅其他動物正當性,或至少能在心理層面給予的安撫?既然在人的角度有人道毁滅這個概念,那麼以動物的角度都可以有「獸道獵殺」,或者在未來也有可能出現以人工智能角度作出「演算道淨化」,我們能不能接受這種演繹?為什麼偏偏人道就具有正當性?
正如上述所提及,道德規範是基於人類心智的副產物而衍生的,在自然界當中根本不具有普遍性,但人類似乎有習慣於將自己的道德規範應用於其他物種,這一行為正正也是其中一個人類忘記自己是動物的結果。
總結而言,無論我們用什麼方法去界定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最終都似乎徒勞,亦被矛盾打臉。對此,此書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重新認識到我們本身也是動物的一群,這容許我們重新定義一個能夠理解世界以及與自然共存的價值觀,很多事情自然明理,至少我們能夠擺脫那種高傲、主宰的態度。
最後以書中一段我頗為認同的表述作總結:
「不要試圖在脫變之中尋求不變的本質或善惡,否則只會找到深不見底的矛盾。」
後註:當我再檢閱這個讀後感時發現,我自己也一直不自覺地重複使用「我們」這個詞,也正正是進行「區分」行為!這表明了即使我認為我自己是在理性上進行思辯,但在潛在的心智上,仍然在進行原始的區分行為!依此,我可以極端理解為,我同禽獸都冇乜分別,非常有趣🤔。
For curiosity!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