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 ➜ 檔案夾的展開方式:#戰後建築研究檔案|第25期|#檔案室手記

SAMPLE
·
·
IPFS
·
「#檔案 不單只是過去遺留下來的殘跡,是陳舊素材的積累;反而應該是說,它以預見未來的方式開啟通往過去的道路。」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檔案 不單只是過去遺留下來的殘跡,是陳舊素材的積累;反而應該是說,它以預見未來的方式開啟通往過去的道路。」

建築是見證人類歷史發展的載體,同時也代表着一種文化脈絡的軌跡。但是,在時間無情的流逝下,堅如磐石的建築終究也會被腐蝕、被吞噬,最後只能無奈化為漫天星塵。我們雖然不能違逆時間,但卻能將其以檔案的形式延續生命,並永遠封存在人們的心中。

陳卓喬(Jefferson)、袁偉然(Alex)和何慧心(Michelle)建構了「戰後建築研究檔案」 ( @hkfaar_ )。他們透過歷史研究,為香港的戰後建築尋找歸宿,並建立起香港建築的文化論述。戰後建築是被歷史塵土掩埋之物,甚少得到重視,也許被拆卸之後,你也未能意識到它的離開。這些戰後建築通常沒有華麗的外表,或者如古蹟般的保存價值,但這並不代表它們就一文不值。恰好相反,正因為它們實而不華,才有必要培養我們重新審視和欣賞這些建築的目光。

透過是次訪談,可以窺見檔案與建築之間是脈脈相通,並且了解FAAR以檔案建立論述的初衷。檔案雖然是封存過去,但FAAR的目標,是朝向未來。每一個通往未來的道路就存在於檔案中,被遺忘的建築將被再度喚醒,從而譜出嶄新的詩篇。FAAR以檔案的形式去研究戰後建築,並藉由檔案的跨時空特性回到過去和仰望未來。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