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一位性少数 - 学妹
Michelle Obama 十分钟前post了一条instagram,一转眼最高法院同性婚姻合法的判决已经过去五年了。我想到我的学妹,她是个小T,五年前的今天,也曾在最高法院门前将手中的彩虹旗抛上天空,庆祝自己和团队值得骄傲的这一刻。那个夏天,她在美国最大的LGBTQ倡议游说组织Human Rights Campaign实习,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直到今天,她的Facebook封面照片还是那天法院上空飘扬的色彩。
我对学妹有过一阵短暂的crush,她是我第一个主动亲吻脸颊的女孩。学妹是河南人,中学就去了国外读书,本科成为了我的学妹。她很瘦,总是穿着裤管空荡荡的牛仔,上身不穿胸罩也会不露点的穿着T-shirt。她小腹无肉,乳房平坦,是可以随时迫降的水平跑道飞机场。学妹入大学时还是齐肩中发,读到研究生时,头发已经短到学生证照片看起来像个男生了。
学妹大概和我一样,经历了很久的性取向困扰。本科时曾一不小心瞥见过她桌上的日记,一整页纸写得都是自己喜欢的女生的事,但文字间充满着疑惑、自责和自我劝告。后来我离开了校园,换了一座城市,再见面时,她已经在美国著名高校读性别研究方向的社会学硕士。
机缘巧合之下,我和学妹又重新在同一个城市生活。重逢第一面时,我还在摇摆,告诉她我的性取向好像是双性恋;再见到第三次面,终于忍不住告诉她,自己喜欢的大概还是女生。她倒是接纳的很快,反正自己在读性别研究,又难得遇到同城另一个les,于是很高兴地和我谈喜欢的女生类型。我心里憋了一句话没说,其实我有点喜欢你。
我想,任何人在最初探索自己性取向时,不免会经历一些困惑的时期。我对学妹的这一段crush就是这样摸不着头脑地开始的。大概是觉得她是我想要成为的帅帅的女生类型(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T,后来也不再想要成为T),觉得她帅帅的短发和很瘦的身材真的很酷,又是女生,心思细腻,占尽了优势。总之,自己莫名其妙就有点心动,和她表了白,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朋友之上的感情。
给她看我的表白信时,她在餐厅哭了,说自己不值得我爱,讲自己抑郁症吃药,副作用之一就是没有性欲。我那时什么也不懂,觉得自己只要陪伴,本来同性恋就已经不走寻常路了,不做爱就不做爱。没关系,我说,我们试试。
后来我们一起去酒吧,在贴着爱尔兰大叶子的窗边,我亲了她的脸颊,两个人都喝醉了,她大概也亲了回来。我们一起躺在床上时,真的就像两个没有性欲的人,并排横躺着。在那种窗外总是积着厚厚一层白雪的城市,有另外一个有温度的生命躺在身边,就已经是极大的慰藉了。我也不知道同性恋女生应该怎么做,所以就顺其自然。偶尔翻身侧过去,她也在黑暗中抱过来,一只瘦瘦的胳膊搭在我肩上,摸着我的手。她不喜欢主动,这一下倒是让我很意外。我觉得她像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渴望亲密,但又不懂得如何亲密。和当时的我倒是挺像。
或许真的像她说的,抑郁药让她没有性欲,但有时候我觉得她大概是个无性恋者。她在硕士项目中读着一篇又一篇论文和书籍,研究女权,调查中国家庭对女性婚姻的看法,口诛笔伐一切侵害女性权益、不尊重女性的新闻事件。有时候她对这方面事情的激情让我害怕,她把自己变成一个冷酷的痛斥机器,痛骂所有男权文化的疫病以及衍生品。在这方面,我觉得她太冷了,比没性欲还要冷。
她系里有位同学曾经做过对于中国父母的采访,想了解他们对子女婚姻,尤其是跨国婚姻的想法。学妹征求了我的同意后,给了她同学我妈妈的联系方式。事后,学妹跟我说,不知怎么,电话还没拿起来多久,你妈妈主动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家女儿,不管怎么样,绝对不会是同性恋!” 这让我毛骨悚然。她为什么要在毫无上下文的情况下这样宣示?知女莫若母,我妈潜意识里大概一直都知道我的性取向。她只是不愿意接受而已。这大概是经典的denial mode.
我和学妹的这段不能称作交往的感情最终无疾而终。我又搬去了别的城市,她微信里最新显示的地址也已经是另一个国家。我想,我们此后不会再有交集。但无论如何,还是感谢她给了我希望,给了我温暖。
Five years ago today, the Supreme Court ruled in favor of the right to same-sex marriage. That evening, thousands of people gathered to celebrate in front of the White House, decked out in every color of the rainbow. Malia and I couldn't just sit inside and watch this moment pass us by. So we snuck past the Secret Service agents in the White House, past our wonderful kitchen staff and into the humid air of a D.C. summer night. We joined in with everyone as anonymously as we could, just two more proud Americans cheering on progress and the simple - and newly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 fact: love is love.
Thinking back to that day reminds me of how much strength we can find in one another, in good times and in bad. We've seen it again over these past few weeks. Our grief and anger have been channeled into passionate protests. Lifelong organizers and first-time marchers of all backgrounds are joining hands and pushing for change. And we'are beginning to have new conversations, and see the start of some real, measurable progress. It makes me think back to nights like this one, five years ago today - a night that reminds us that the fights is worth it. Because a fairer, more just, and more loving world is always possibl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