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我們都有病:逃避,有什麼關係?致為病拚搏的年輕世代

Munir
·
·
IPFS
·

這是一本故事集,一本關於各種癌症、生理疾病以及精神疾患的病友故事集,其中包含了病友、陪伴者以及醫療人員的視角。

共有 48 篇故事。

礙於採訪篇幅,其實每個人所能分配到的頁數與內容甚少,但還是能清晰感受到這些病友們透過文字流露的焦慮、懷疑、憤懟、堅強與樂天,各種情緒濃厚又真實得交織成一起。

這些故事的背後可都是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們啊。

Photo by Tengyart on Unsplash

我想分享書中兩個故事。

1/

承紘記者在撰寫癌友的專題時,發現主流媒體已流於一種習慣,把病友自然而然塑造成「堅強的生命鬥士」。

但生病實為一個痛苦的過程,沒有人會主動願意受難,只為了當個生命的鬥士。
對有些人來說「每天好好睡覺,都變成很奢侈的事」

於是記者為專題名稱定下了「不得已的鬥士」這個名字。

2/

而許多媒體為了點閱率,動輒使用聳動的標題與文字描寫病情,反倒使病友在查詢資料、企圖了解病情時,被植入了更深層的驚恐與不安。

讓我想起曾看過某個網路留言:

「不管什麼病,只要我 google 後,都以為自己要死了。」

於是病友 Ruru 說,我們能不能讓疾病資訊的傳播更溫柔一點?


因病可能將失去,也可能因而習得些什麼。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不灌提倡正向樂觀的心靈雞湯,只聊聊我們真實又有病的人生。」

厭世是真的、迷茫是真的、救贖也是真的,都是真實活著的感受。
閱讀這些故事,理當想起背後真實存在的人們與情緒,去學習同理還有生活。

大學修習諮商課時,教授說過:「你永遠不可能完全同理個案,但可以盡力試著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同理的第一步,就是傾聽。

唯有實際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才能真正同理。
看見真實存在的情緒,才終得以知悉如何去梳理、擁抱以及接納。

願我們在對抗疾病的路上,始終能看見最純粹的良善。

Photo by Reuben Juarez on Unsplash

部分故事內容可至臉書粉絲專頁「我們都有病參閱。https://www.facebook.com/aboutSick/



我們都有病:逃避,有什麼關係?致為病拚搏的年輕世代

┃作者: 我們都有病、謝采倪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20/03/05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unirRespiratory Therapist. “ 我只為相信的事物⼯作,所以晚上睡得著覺。“ — 電影《攻敵必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醫學 | 醫療人員施打 COVID-19 疫苗(AZ 疫苗) 經驗分享

影劇 | NF 流行大百科《一夫一妻制》: 婚姻,對人類來說有何意義?

隨筆 | 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