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古龍的境界-《三少爺的劍》

何補齋
·
·
IPFS
·
《三少爺的劍》可能是古龍作品中,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一部傑作。

先從金庸談起

  要談武俠小說,沒辦法繞過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長短武俠小說,無一敗筆。作品的水準整齊到這種程度,實為武林的一大異數。

  金庸曾說過:小說就是寫人的故事,只要是人的故事,不論發生在什麼時空,都可以引發讀者的共鳴。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金庸是透過武俠小說這種文類,來寫他心中「人的故事」。小說的內容固然極好,但小說的形式與結構其實相當的傳統,並無新意。

  比如說,「神仙、老虎、狗」這種越後面出場越厲害的傳統設定:一開始遇到狗、後來碰到老虎、最後尋得神仙。或主角一開始武功很差,一路上遇到高人傳授、找到武功密笈、服食靈丹妙藥、尋得神兵利器的「成長故事」。又如江湖上必有正、邪兩大陣營,彼此水火不容,打的你死我活的「幫派式復仇」。舉凡這些公式,金庸無不一一套用。所以說,金庸是在相當傳統的武俠小說架構下,用其豐富的內容填補血肉,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在我心目中,古龍才是突破公式,在武俠小說「形式」上創新的先行者。但古龍的作品良莠不齊,偽作、代寫的情形亦復不少,寫作水準固然很高,但態度並不始終專業,多少有點為稻梁謀的因素在內。因此,也只能揀擇其質優名作來談,無法兼顧其他濫竽充數的作品。

古龍小說演化簡史

  在《新絕代雙驕》的時代,古龍的故事架構基本上仍不脫傳統武俠小說的公式,男主角小魚兒身世奇詭又迭逢奇遇,明師、密笈、丹藥樣樣不缺,終練就一身絕世武功,與花無缺並稱絕代雙驕。

  但自《楚留香傳奇》開始,古龍筆下武俠小說的樣子就變了。

楚留香師承不明、武功不明、來歷也不明。楚留香一出場就是名動天下的楚香帥,武功就已經好的不得了。小說中的楚留香,不再去學什麼密笈、吃什麼靈藥。如果遇到武功更高強的敵人,像是陰姬水母或石觀音,楚留香就運用機智取勝,透過武功提昇「以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之後的《陸小鳳傳奇》基本上是《楚留香傳奇》的翻版,故事結構和模式幾乎一模一樣。

  楚留香和陸小鳳兩個系列的小說都稱為《傳奇》,是因為這些故事雖有先後順序,但實際上是由獨立的短篇所組成,每個短篇故事都有不同的主題,有點像是披著武俠小說外衣的推理小說或冒險小說。

  論者以為,古龍筆下楚留香、陸小鳳這類男主角,身懷絕技、膽識過人、腦智超群、驚才絕艷,而且超有女人緣,人物設定應該是深受007電影中詹姆斯.龐德的影響。所以「龐德女郎」也就一個換過一個。

迎風一刀斬

  到了《多情劍客無情劍》,古龍就寫出了突破公式的武俠長篇。小李飛刀李尋歡,一出場就已經身懷飛刀絕技,又是當朝探花郎,文武雙全,名滿天下。所謂「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所謂「飛刀既出,例不虛發」,都已經是武俠迷朗朗上口的成語。

  小李飛刀的故事多次改編成電視、電影,已相當通俗。基本上是糾結在李尋歡、林詩音、龍嘯雲三人間的三角情孽糾纒,林仙兒對江湖人及阿飛的性感魅惑,以及自由人李尋歡與權力狂金錢幫幫主上官飛虹的對抗之上。成為一部多線發展、結構完備又粲然奪目的武俠鉅著。

我個人認為這是古龍武俠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作品。

  而當李尋歡從頭到尾只需要「飛刀既出,例不虛發」的時候,武俠小說中武功的重點就不在於詳盡的功法描述或繁複的招式名稱,而完全著重於高手交鋒時的心理狀態、對戰氣勢、戰場環境、陰謀詭計,乃至於哲學意境的描寫。有人認為這種寫法,乃得自日本「時代小說」的故智,像是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的巖流島之戰。

在早期的《楚留香傳奇》系列中,不但曾經出現東瀛的柔道高手,還有「天楓十四郎」這種日本人直接上場,大反派無花和尚的絕技「迎風一刀斬」,更是不脫濃濃的日本味。但古龍立足於台灣豐饒的武俠小說土壤,在風格成熟之後,可謂信手拈來、妙著紛呈,足以令人眼花瞭亂,其借鍳日本時代小說的脈絡也就不容易看清了。

小李飛刀,例不虛發

在《多情劍客無情劍》的故事裡,百曉生的《兵器譜》是武學鑑定權威,排名如下:第一名,天機棒,又名如意棒,使用者天機老人孫白髮;第二名,子母龍鳳環,使用者龍鳳環上官金虹;第三名小李飛刀,使用者小李探花李尋歡;第四名嵩陽鐵劍,使用者鐵劍郭嵩陽。

古龍筆下這兵器譜前四名的遭遇,寄託了古龍心目中武學的境界。其實,也是其心中哲學的境界。

第四名的鐵劍郭嵩陽,死於殺手荊無命劍下,臨死之際把自己釘在山壁之上,用一身的傷痕提供線索給李尋歡。這除了有點法醫學的味道在其中,也指出高手相爭之際,並不是簡單的高來高去,而是要細心週延的研究與準備。形象落拓不羈的李尋歡,認真起來,竟是一番不同的面貌。

第一名天機老人死於第二名上官金虹之手,小說中完全沒有描寫對戰經過,反而很純粹的提出一個質問:當一個人位居武功天下第一太久之後,會造成什麼心理影響?如果不能克服這種心理狀態,會造成什麼後果?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第一境界;然若沒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境界,那麼可能就連第一境界也沒辦法維持。

而能夠懂這些的,必需也要到達獨上高樓這個層次才行,小說中就三個人懂:天機老人、上官金虹和李尋歡。天機老人的孫女孫小紅就不能明白。

第二名上官金虹死於第三名李尋歡的飛刀之下。透過李尋歡事後轉述,上官金虹有好幾次都可以殺了他,卻沒有下手。因為上官金虹想要試試看,李尋歡的飛刀是否真的例不虛發。結果,送出了自己的性命作為代價。

當一個人的權力慾望大到以為可以讓這個世界對他俯首聽命,那他就不能夠接受他自己接不下、躲不過小李飛刀。他一定要接受這個挑戰,不然就是對自我的否定。當權力慾望淹沒了人心,就算只少一點也不行,因為少了一項,就等於全部沒有。當上官金虹殺死天機老人之後,接下李尋歡發出的飛刀,便成為他的宿命。他對自我命運的選擇,是以賠上性命來當作賭注。

所以我們可以說,上官金虹為了權力,可以忘記自己,也算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吧!只是執迷的結果,終究無法抵達第三境界。

第一名、第二名都掛點之後。第三名的李尋歡就變成第一名。而這個第一名,抖落了一身羈絆,放棄了一切名利,探花也好、飛刀也罷、即便是糾纒一生的林詩音,俱往矣!牽著孫小紅的手,退隱江湖。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䦨珊處。這是古龍為李尋歡設定的第三境界,安排了最溫情的歸宿。

古龍喪禮上,好友喬奇有輓聯一對:「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在古龍日後的大量創作中,李尋歡真的不再現身。他的徒弟「木葉之葉、開心之開」的葉開,也不用飛刀。我認為,古龍是捨不得把李尋歡拿出來「廢物利用」,他對李尋歡,當是別有寄託也。

三少爺的劍

  而古龍作品中,對於武學境界的描寫足以超越《多情劍客無情劍》,達到最高明的一部作品,我認為是《三少爺的劍》。這部小說也曾經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但既不叫好又不叫座,和《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鳯》、《圓月彎刀》或《流星蝴蝶劍》等等可以轟動一時的名劇,完全沒得比。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也許《三少爺的劍》太過「哲學」,武俠影視的編劇套路,難以措其手足。

從境界之論來看,這部小說的主軸應該是「殺手燕十三」與「神劍山莊三少爺謝曉峰」在劍術上一生的對抗。故事以燕十三精采開場,他要去神劍山莊找謝曉峰比劍,但沒見到面。然後,燕十三在小說中就不見了,之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情節都沒有這個人。一直到小說的最後,兩個人的決鬥才上場,而謝曉峰甚至從頭到尾都不認得燕十三。這種佈局,難怪改編起來難上加難,怎麼改,都很難抓住原作最重要的精神。

  謝曉峰是神劍山莊的唯一傳人,背負著家族的榮耀與使命,也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江湖第一人。燕十三的「奪命十三劍」令江湖人聞之色變,他是滿心滄桑的殺手,名利已如浮雲,唯有「劍」是一生的依託與追尋。

一開始,野心家也是謝曉峰無緣的妻子慕容秋荻向燕十三展示了三少爺的劍法,燕十三發現了一個破綻。在他奪命十三劍的劍意之外,尚有第十四劍,可以破之。

這個過程被人偷窺,發生了「代理人比劍」的情節。燕十三這才發現謝曉峰的破綻根本不是破綻,當他的第十四劍攻向這個破綻,就像刺向微風稍歇之處,風是空氣,風過無痕,他的十四劍不能攻破無形,敗了。燕十三沈劍於江,劍與人就消失於江湖。

三少爺謝曉峰從一開始就沒有出場,而是阿吉,沒用的阿吉。

抛棄了金錢、地位、名譽、愛情、親情、武功,三少爺化身為路邊凍餒的乞丐,被妓女戶收留。從低到不能再低的爛泥裡,經歷種種磨難,重新過一次人生。這是三少爺的衣帶漸寛終不悔。

小說中有精采萬分的江湖鬥爭情節,一步一步把阿吉逼出謝曉峰的本來面目。這時的謝曉峰當然已不再是當年的謝曉峰,原本已經是天下第一人的三少爺,原來是要如此的放下一切,磨礪遭難,體會世間小人物的感情與困境,才能維持他本來就不想要的天下第一。

這已經比李尋歡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䦨珊處的第三境界,更進了一層。驀然回首之後,是悟後起修,打掉重練。

燕十三也悟,也打掉重練,可是這個過程,作者連一點交待的意思都沒有。這種一虛一實的對照寫法,可說是匠心獨運。而當書末那個神祕老人出現的時候,我想聰明的讀者都已經猜到他是誰。昔日殺人的劍變成救人的刀,神奇的挽救了謝曉峰的性命。

彷彿是一種先和解再決鬥的安排,兩人都沒有殺人之心,只有境界的對決。為了追求武學的至道,所以必需一戰。就像真理的追尋,並不需要世俗的理由。

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三少爺劍意之下,燕十三的第十四劍彷彿刺向了虛空。此時,卻發生了天地為之色變的轉化,第十五劍出現,這一劍,讓一切景象都染上死亡的色彩。

燕十三大驚,他明白手中的第十五劍,就是他一生至高的成就,可是這劍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受他的控制。劍如毒龍,必欲取人性命,而劍客已經無法收劍。

天地無色。以劍作為一生的修行,心魂都已與劍合一。劍客追尋的真理是什麼?劍客的責任是什麼?這是燕十三以生命對自我的提問,直逼人性與藝術最根本也最究極之所在。

劍客不能控制自己的劍,還算是劍客嗎?不瘋魔不能成角兒,但魔境生成之時,如果跟進,豈不成了魔王?燕十三最後的境界,靈台一片清明,劍有殺意,劍客已無殺意;劍客馭劍,不能為劍所馭。所以劍如毒龍,只能刺向劍客自己。劍客死於劍下,毒龍也就離開了世間。這才是劍的至道,是劍客的最高境界。

在科幻小說的世界裡,毀滅畢生研究的心血,總是最難過的魔關。許多災難故事都是在這一點之上展開。古龍寫的是武俠小說,於此別有浪漫。

誰能懂這第十五劍的奧義呢?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唯有神劍山莊的三少爺謝曉峰。

故事的最後,謝曉峰削去了兩手的大姆指,再也不能握劍。他與燕十三在劍裡一起悟道,燕十三既然當了殉道的聖者,謝曉峰只能當證道的行者。

江湖還是江湖,江湖人還是江湖人,雖然不再有三少爺的劍,但還有謝曉峰。

也無風雨也無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何補齋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