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
我曾經在金門生活一年,金門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城鎮,那裏所擁有的風俗和民情,與台灣本島有很大的差異,建築物、語言、和食物都令我覺得自己置身在一個與現代不一樣的時空中。
一開始的生活是很不習慣的,不論是早晚溫差極大的天氣,或是那種停滯不前的時間感,都令我想逃離這座島嶼,以及充滿戰地風光的戰史館和堡壘,無時無刻的提醒我腳底下踩著的,是一個被戰火蹂躪和摧殘無數生命的地方,我感受著濃濃的嚴肅及敬畏感,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去迎接在這座島嶼甦醒的每一天。
在後來,似乎是克服了過渡期,我日漸適應這樣子的生活,開始探索隱藏在戰地風情之下的金門,浯洲。租了一台電動機車,戴著西瓜安全帽,以時速40的速度細看這城鎮的樣貌。我慢慢摸索著,金門從古至今的發展,和當地的商家與耆老對話,逐步融入當地的生活圈和步調。金門遠遠不止戰地歷史,從明代、清代、民初的故事,以及每個時代所留下的廟宇、洋樓、甚至是先人所留下的物品及傳統食物,都令我覺得不可思議,時間與空間竟可以在這座島嶼上彼此交錯,不相互干擾,我日趨改變了原先對這座城市的印象,戰爭所帶來的嚴肅感在我心中慢慢黯淡,隨之而來的是想要好好在此地生活的心。
於是我把自己當成當地人,開始嘗試“金門”模式的生活,比以前生活得更認真,也更自在,跟著金門本地的同學去吃最在地的早餐,如“沒有米的廣東粥”,燒餅,以及特有的炸蛋餅,有時還會清晨五點去跟務農人搶六點就賣光的饅頭;周末會去造訪古厝,走過一條又一條靜謐的巷弄,有些返鄉青年會在古厝裡開咖啡廳,如果不刻意走進巷弄裡,幾乎不會發現裏頭有商家。我很喜歡去那些咖啡廳度過一個又一個悠閒的午後時光,那裏的咖啡廳幾乎都沒有撥放音樂,只有金門厚重的陽光和本地人特殊的腔調伴隨著我,我不曾想過自己竟開始享受金門這種停滯的時間感,且非常自得其樂。
那一年的中秋連假,我沒有回台灣,去了當地同學的老家住,在金沙鎮的山后民俗文化村,他們的古宅屬於福建風格古厝,現在為了紀念,裡面已經全部改造成博物館,供人觀賞,於是我們住進了他爺爺在古宅後另外蓋的一樓式建築,那是我第一次在宿舍外的金門過夜,我和同學在夜晚,漫步在閩式建築聚落,抬頭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星辰,走出古厝後,我們走去海邊,聽著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之後再跟著同學的爺爺去紅龍果田,替紅龍果花授粉,然後躺在空無一人的馬路中央,和同學聊天,那一夜的時光,離現在已過了四年,我至今仍忘不掉,歷歷在目,明明是沒做什麼事的夜晚,卻讓我覺得那是我迄今的人生中度過最悠閒平靜的夜,金門有一股力量,一種使人平靜的力量,那是我從未在其他城市感受過的。
金門是一個歲月靜好的慢城,在戰地轉身後,我看見了一座城市最純粹,不受汙染,真實的原貌,但願有朝一日,我還有機會感受浯島的醇厚與溫暖,如同當年它所帶給我的夜。
圖片來源: http://www.visit-kinmen.com/joomla_en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section&layout=blog&id=2&Itemid=3